很多时候,读书只是一种习惯

作者: 某人李下 | 来源:发表于2016-10-31 11:01 被阅读4250次
    侍女读书图

    1.

    年轻时,老师常要求学生背诵名词名句,用以应付考试作文。其中有一句,引用颇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通俗易懂,对仗工整,且句子里有金灿灿,也有洁白似雪,写在试卷上,倍儿有面子。

    然则,靠读书参加科举,进入仕途,美人、黄金入怀的时代已经逝去,现在,用母亲的话说,“遍地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一抓一大把所以,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全部烟消云散,现只剩一些精神层面的无法捉摸的东西,功利者称之为无用,另一波人反唇相讥,声称:读书的妙处恰在无用。空即是色,这无用恰恰是无法言表的有用。深受其恩才懂个中玄关,对门外汉,你舌灿莲花也不过对牛弹琴。

    阿丁老师在微博上曾论及文学的用处,我以为可以借用这段话来阐释读书的“功绩”:

    放之于物质层面,文学也许全无用处。但是对世上大多数拒绝仅仅耽于享乐地过完一生,不想当走肉行尸的人来说,文学如宗教般,可皈依,可倾诉,可安放灵魂。阻止思维的荒漠化,文学是最好使的,没有之一。

    2.

    我想用一些词来逼近现代社会的定义:躁动;狂热;功利;反叛;金本;官本;颓丧;无望;两极分化。

    多数人,奔波忙碌,为钱,为名,为爱,总觉时间苦短,难以静坐一隅,读上一本二十万字的书。

    但是,却可以躺尸般,瘫坐床头或沙发,随手拨弄手机,社交媒体、网络视频、收发邮件、即时通讯等,五花八门的内容,参差不齐地拥挤在移动网络中,如白骨精般啜饮着我们的剩余精力。

    席勒认为,“人是高等动物,他不需要以全部精力去从事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物质活动,因此有过剩的精力,这些过剩精力体现在自由的模仿活动中就有了游戏与艺术活动。”

    摆脱了实用和功利的束缚,在精神自由的领域里任意驰骋,就产生了艺术。而我们,大多数,在仅仅可能的精神自由的时间中,驰骋的不是审美活动,而是在自我弱化、窄化、僵化的网络下的引颈受戮。

    除了网络内容的吸引,自我放松和娱乐的需求,在下班后的格局中,很难再排上“读书”这枚棋。

    其实,读书是一件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说得粗糙一些:它和吃饭喝水拉屎放屁一样,就是那么一件小事,你随手翻开看个千八百字,不过十分钟。床上、沙发、卫生间、地铁、公交、饭前,何处不能看?

    把随时随地玩手机的习惯,嫁接在读书上,你所心心念念的想读书却没时间的病便会痊愈。

    3.

    社会躁动,功利观甚嚣尘上,于是,关于读书又冒出一种新观念:书中有可供发掘的宝藏,有时间管理,有效率管理,有万能鸡汤,有人生哲理,有人文典故,有关于你成长成才的一切,有你未来的人生和万里的鹏程。各种建立在读书基础上的速成班、讲习班、培训班铺天盖地,而在一些内容写作平台上,书单和干货也是最受欢迎的。书,俨然变成了一种进阶的必备良器。

    为此,读书又被过分抬高——把读书视为比手机、游戏、电影电视等休闲娱乐更为崇高和有益的事情——我不敢苟同。

    无论是马尔克斯,还是魔兽;无论是读小说,或是看电影,都是基于个人价值情感的选择,没有孰高孰低之分。一部电影制作不易,而现在粗制滥造的书亦不再少数。写作者,仅仅是以文字为生的职业人,同程序员相比,不存在没有道德上的崇高和俯瞰。只有破除读书万能的神话,亦不把读书贬斥到一文不值的境地,我们才能看清读书的真正面目:不过就是一种生活的小习惯,几乎和你起床后要洗漱这个习惯无甚区别。至于这个习惯能带给你多少增益,那全系于个人的学识和态度,有的人能从《月亮与六便士》中看出一个个体对现实的挣脱,对自由、对纯粹的生命的渴望,为这渴望不惜放弃一切既有的成就;而有的人,只能看到一个抛妻弃子为了追求艺术不管不顾的负心汉最后病死他乡的故事。

    我一直强调读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无法端正对读书的真正态度。要么读书无用,要么读书万能;要么很少触碰,要么需要经营出一段适宜的时空,才能虔诚地打开书。

    你是怎么对待手机的,就怎么对待书。

    4.

    若问我为什么要读书?

    其一,职业关系,我必须保持对文字的敏感和对文学的侵略;

    其二,读书,让我平庸无奇甚至乏味无聊的生活,变得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有人曾问止庵,为什么要读书?他给出答案:

    回顾平生,读书未必使我高尚,但至少使我不堕落;未必使我广博,至少使我不狭窄;未必使我更有力量,但至少使我不随波逐流。

    止庵说尽了我心中所想,读书未必高尚,广博,有力量,它不是一个上限的东西,而是一道底线,建立在这道底线上的有相对独立的姿态,相对自由的思考和判断,不狭隘的视角,时刻警惕某些伪善的宣传和价值观。

    爷爷辈、父亲辈的人读书不多,照样懂人情,知世故,明事理,那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如此喧嚣的声音、燥热的氛围、功利的价值观。

    如今泥沙俱下,久在鲍鱼之肆很容易不知己臭。为避免自己沾惹一身腥味,需要建设自己的底线,一条关于独立、自由、人性和尊重之上的底线。而读书,是帮你建立这条底线最有效的武器。

    除罢底线,还要谈一下“与时间为敌”。

    我曾看到一句话,“图书馆是坟墓的唯一竞争对手”,窃以为,有理。我们总想抗拒时间带给我们的一切:衰老,遗忘,离别,死亡。金银、权力、化妆品、PS技术,都不敌时间。但故事可以,诗歌可以,文学和书可以。那个倔强的孔老夫子,到现在我们还能透过文字看到他累累所丧家之犬的样子;那些英勇的希腊联军,倾国倾城的海伦,悲剧的阿伽门农,带着怎样的风姿穿越千年抵达我们的手温。秦汉散文家死了,散文还在;唐宋诗词家死了,诗词还在;明清小说家死了,小说还在。

    想活得更“久”一些,要么去世界各地探寻古堡寻找棺材里的吸血鬼被咬一口;要么,就读书,著书,在你的思想领域嫁接古往今来的思想,你越丰盈,你在精神层面战胜对时间的恐惧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之所以渴望战胜时间,是希望在面对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情时,变得更加从容。

    5.

    放过“读书”,不必奉若宗教神明,亦不必弃之如敝履。不必奢求它带给你多少功效,不必刻意寻求它带来的不同凡响的意义,平常心看待,把它视为一种日常所需,只要你有自由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不妨打开书,将读书内化成你的生活习惯,就好。


    最近简书活动精选举办了赠书抽奖活动。

    我参加,我运气差,连抽三天,一无所获。对抽到手机本不指望,几千本书,我都抽不到一本,真想以头抢地。但是,看看自己的书架,又释然了。购书速度超过读书速度,需要时间消化,而不是扩充库存。

    我在简书“发家”是靠书评、书单及谈论写作的文章,看我的热门文章便知。总有一些读者问我对读书的理解和态度,一直想谈,就有了这篇文章。

    既然不缺书,还是继续抽——

    “魅族全家桶”吧!——十几台手机码在台子上,也很酷!

    点击原文可进入我推荐的简书赠书抽奖活动。说不定你的运气比我好。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c31ca467681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很多时候,读书只是一种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xp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