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视觉型学习者,最早被引导所吸引完全是受那些花花绿绿的工具包、海报墙、视觉引导图等各种成果呈现利器的诱惑。而体验其中,除了有形的部分,更吸引我的是无形的部分,包括头脑激荡、群策群力的氛围,很多时候整个流程由理性和感性交织、行和神的结合,对于引导者而言,至始至终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
慢慢发现,无论做培训、教练还是OD项目,甚至于一场会议、沙龙,引导的理念让做这些事儿本身的同时增添新的体会和领悟。
本文重点不在于交流引导心得,我亦不是此领域绝顶高手,so,咱们还是捋捋工具吧。所有工具来源如下,有兴趣的亲们可以自己阅读理论并实践,书目进一步扩充中。
Aisling整理1. 欣赏式探询(AI)
1.发现:是什么使生命生机盎然?优势/价值
动员整个系统,使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找出各种优势和最佳实践及其相互关系。确定“我们过去与现在最为成功的要素”;
2.梦想:我们期待发生什么?期待什么
结合发现的潜能和更高的目标,诸如“我们存在于世所欲为何”,创造一个清晰的结果导向的愿景;
3.设计: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共同构建理想
理清理想中的组织所需具备的各种条件,进行组织设计,以使人们可以利用并放大“积极的变革核心”,实现全新的梦想;
4.实现:如何授权、学习和调整?采取行动增强整个系统“肯定能力”,使其树立希望,维持持续进行积极变革和改善绩效的动力。
2. 创建愿景 方式一
发散过程的步骤:
1.引导师提出激发思考的问题,比如运用“魔法棒”式问题;
2.参与者各自写下自己对未来状态的描述,回应提出的问题;
3.参与者两两分享他们关于未来状态的描述;
4.继续两两分享,直到大部分参与者都互相之间进行了两两分享;
收敛过程的步骤:
5.请全体参与者找出他们对未来状态描述中的共同点,这样最终就得出一组众人都认同的对未来状态的描述。
3. 创建愿景 方式二
1.设计一系列关于未来某个时间点的成果(目标)的问题,并张贴出来,这些探索愿景的问题会根据具体情境有不同的表述;
2.请每位参加者写下自己对每个问题的回应,要求大家各自独立思考、静静地写,不互相交流,至少5分钟;
3.请每位参加者找另一个伙伴(最好是不熟悉的),其中一个先分享自己关于愿景探索的答案,另一个人聆听和澄清,需要3-5分钟。之后角色交换;
4.让大家再重新选择另一个新伙伴,重复第3步内容,时间短些。鼓励大家把刚才交流中认为对方不错的点子“偷过来”,整合成自己新的愿景描述,分享给新伙伴;
5.重复第四步,再找新伙伴,这次交流缩短到1-3分钟,鼓励大家挑出最重要的关键点;
6.请大家回到自己原来的座位,引导大家把各自想法拼接起来,你会发现在这个时候,大家的想法趋于一致。
4. 递进式提问
1.分析工作坊的整体目标,并根据之前对参加者的访谈内容,设计5-10个问题供大家回答,问题次序是从宏观到微观。都是封闭式问题或评分式问题。提问时尽量给对方一些压力,保证回答是相对诚实的;
2.把这些问题写在白板纸上,每张白纸最上方写一个问题,先给大家看第一个问题,讨论完毕后再向大家展示下一个问题。问题被公布后,向大家读出这个问题,请每个人轮流回答,在白板纸的空白处记录每个人的反馈;
3.接下来请大家就问题补充想法,花点时间讨论彼此的理由,直到记录所有评语。不必每次都达成共识,但最好得出总结性描述。
5. 头脑风暴
发散过程的步骤:
1.使用白板纸、白板或带投影的电子记录设备;
2.在呈现和记录观点时,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看到;
3.记得要记录那些动宾结构的句子,记录有意义、可操作的表述;
4.避免只使用一个词语来记录观点;
5.使用白板纸时,用深色马克笔记录。在右侧留出一栏空白,方便后续对观点进行投票或修改;
6.收集到大量观点(或既定时间到了)之后,就停下来。
收敛步骤:
1.几组同时进行头脑风暴,互相分享观点,找共同点,评选最受欢迎观点;
2.召开讨论,澄清想法,互相激发和补充观点;
3.独立想法单列,再收敛最受欢迎最高优先级的观点。
6. 交换式头脑风暴
1.设计焦点议题;
2.请参与者独立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答案;
3.请参与者组合成2-3人一组,分享、倾听,并把交流中认为对方很不错的点子“偷过来”一一记录下来;
4.请参与者另与新伙伴重新组合成2-3人一组,重复上一步骤,鼓励大家结合“偷来”的好想法,整合成自己新的答案,分享给新伙伴;
5.重复上一步骤,结束时鼓励大家挑选出最重要的关键点;
6.引导大家归纳总结,形成最后的产出和达成初步共识。
7. 匿名头脑风暴
1.设计焦点议题;
2.请参与者围绕圆圈就坐或围绕大桌而坐;
3.阐述背景和目的,推出焦点议题,介绍活动流程;
4.请参与者独立思考并将答案书写在卡片上,注意:
a.用记号笔或书写笔书写(让所有人的卡片和笔都完全一样);
b.一卡一条;
c.匿名;
d.答案越多越好;
5.等所有参与者都完成后,请大家将完成的卡片折叠后置于圆圈中心或桌子中间;
6.混合所有卡片后,请参与者随机抽取,抽取的数量与自己的卡片数量相同,拿到自己的卡片就放回去重新抽取;
7.参与者对拿到的卡片内容进行书面回应——例如自己的理解、补充和评价等;
8.重复56756;
9.请每人大声读出自己手上卡片的内容;
10.交流这些内容,逐一记录与挂图纸上;
11.采用投票或2*2决策矩阵来产出一份答案清单。
8. 书写式头脑风暴
1.每位参与者人手一张A4空白纸(或表格纸);
2.在纸的最上方写上题目或标题;
3.在纸上写下一个观点(并标上序号1);
4.写下的内容要用动宾结构的句子,要有意义、可操作;
5.要符合SMART原则;
6.避免写下单个词语;
7.把纸放在桌子中间(称为“交换区”);
8.每个人从交换区拿走一张其他人的纸;
9.贡献新观点时,重复第3-8步;
10.从此前的观点中获取灵感,相互补充或写下新想法;
11.参与者偶尔拿到自己的那张纸是可以的;
12.收集到大量的想法后(或到既定时间)就停下来;
在收敛过程中,打破安静状态,通过讨论,找出共同观点或选出最受欢迎的想法;
13.然后与会场的其他小组分享最受欢迎的想法;
14.召开讨论,来澄清并相互激发想法;
15.整合每个小组最受欢迎的观点,并通过评估过程,挑选出最优的想法。
9. 引导式聆听
1.向大家告知接下来将采用引导式聆听,大家将会各自选一个对话伙伴,聆听规则宣布如下:
1)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表达自己对所选主题的想法和观点。
2)听者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能按以下要求做回应:
▪ 保持中立,不论你听到对方的想法后有什么感受,都要保持中立。
▪ 积极聆听,保持和对方的眼神接触,肢体语言表示出对对方的关注和开放的态度。
▪ 使用问题探询。在对方讲完一个观点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 复述。把对方讲的要点复述出来,澄清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
▪ 总结。把对方的话总结一下,确保被自己正确理解了。
2.向大家公布要讨论的主题,请大家各自找一个交谈伙伴,最好能找一个持不同意见的人。两两一组,分散坐在会议室的不同位置,尽可能彼此不互相打搅。
3.确定合适该主题的讨论时长,设一个定时器。10-15分钟后两人小组互换角色,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做另一个人的引导者。
4.第一轮之后,请大家各自再找一个交谈伙伴,用同样的方法与对方分享自己从上一轮对话中的收获。这轮交谈完成后可停下来,也可继续再来一轮,使谈话深入下去。
5.如果引导者是和两个人工作,请他们各自问对方陈述对对方想法的总结,引导者要核对一方的总结能被另一方认可。
6.如果引导者是和一群人工作,如果小团体(20人以内),就直接收集大家的观点;如超过20人,使用画廊浏览的方法收集大家的想法。
10. 点投法
1.说明投票的标准是什么(例如是最重要的、或者是最有效的,或者其他标准);
2.说明每人/组的投票数是几票;
3.说明投票的形式是什么(是用圆点投票,还是划正字,或者其他形式);
4.说明每个项目只能投一票;
5.解释其他规则(例如领导最后投票,划正字的话用什么颜色的笔等);
6.开始投票;
7.统计票数并公布投票结果。
11. 多点投票法
1.准备好投票点(多点投票法需要2-3种不同颜色的投票点);
2.说明投票的标准是什么(可以同时设定2个或3个标准,标准可以由参与者讨论决定);
3.说明每人/组 每个标准的投票数是几票;
4.说明投票的形式是什么(多点投票法是用圆点投票,不建议划正字。需要说明每个标准对应的投票点是什么颜色的);
5.说明每个项目只能投一票;
6.解释其他规则(例如领导最后投票等);
7.开始投票;
8.统计票数并公布投票结果。
12. 差距分析GAP
1.列举未来状态(宏观/结果)、目前状态、发现差距(量化)或障碍;
你可以问:“是什么阻碍着你达到未来状态?”或“要达到未来状态,你现在还缺什么?”
2.评估并筛选需要处理的障碍清单;
3.针对选出的障碍,头脑风暴出解决方案(SMART);
4.展开讨论,澄清并互相滋养想法;
5.评估解决方案,按实施优先级排序;
8.评估解决方案,并按实施的优先级排序排列,可以使用(点投法、分投法、2*2矩阵或有评价指标的决策矩阵:)
6.借助WHO WHEN WHAT制定行动计划。
13. 立场分析
发散过程的步骤:
1.写下目标或期望达到的未来状态;
2.通过头脑风暴,列出那些可能帮助团队实现目标的推动因素(支持力);
3.通过头脑风暴,列出那些会阻碍团队实现目标的障碍因素(反对力);
4.展开讨论,澄清并互相滋养想法。
收敛过程的步骤:
5.运用投票法,评估各个力量因素的强度,既包括推动因素也包括阻碍因素;
6.用箭头或横线将投票的点数视觉化(线条越长,意味着投票点数越多);
7.在阻碍因素列表中,选出投票点数越多的项目,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
8.如果时间允许,在推动因素中选出投票点数较少的项目,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
9.如果时间允许,在推动因素中选出投票点数较少的项目,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强化这些因素的方法;
10.总结研讨中的新发现,结束活动。
14. 问题根源分析
1.首先向大家解释“根源”和“结果”的区别。如有个消声设备总是发出噪声,这个是个“根源”还是个“结果”?结果,我们没办法直接消除”结果“,但可以消除”根源“。
2.用两种方法进行根源分析:故障-根源分析图或鱼骨图。
1)故障-根源分析图
a.在一张白板纸上从中间画一条竖线,把“故障”写在左栏,把“根源”写在右栏,如:排气管有噪声。故障(当加速时,排气管就会发出噪声和烟雾);根源(生锈、夹子松了、有扎孔)
b.任何人提出他的分析时,问他“这是根源还是故障”,把它写到对应的一栏里。对于每个“故障”,都探询其产生的缘由“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故障?”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根源被发掘出来。
2)鱼骨图
a.人、机(器)、(物)料、(方)法、环(境)。
3.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方式,当所有根源被识别出来后,采用多项投票的方法,识别出优先级最高、最需要解决的根源。
15. 供需对话
1.确定这个活动的对话双方,可以是团队成员和团队的领导者,可以是同一个团队里的两个小组,可以是一个团队和这个团队的上级领导,也可以是两个不相关的人。
2.解释给予反馈和接受反馈的正向意义,以此建立一种和谐积极的氛围。和大家约定合适的谈话规则,鼓励彼此坦诚表达。
3.向双方介绍规则,先把双方分开20-30分钟,各自思考并写下对对方有哪些期待和需求,如果这些需求被满足,事情进展会更加有效。
4.当双方都写完自己的需求清单后,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当一方分享自己的需求时,另一方必须认真聆听,听的一方在听完之后要总结需求方的需求。
5.当双方都清楚听到对方的需求并认可对方有这样的需求,再次把他们分开20-30分钟,请他们考虑他们可以为对方提供怎样的支持。
6.再次把双方召集在一起,分享各自能够提供的支持,他们在这个环节可以讨论和澄清。最后大家做一个总结,总结听到的彼此的心声,也明确自己承诺要采取的行动。
来自网络最后划下重点,工具为引导者设计流程时所用,往往大工具中套小工具,一环扣一环,为目的和产出所服务。既关注大局,又觉察细节,清晰的指令,场域的调节,一切如何游刃有余,需要慢慢打磨修炼。
后继我也会出第二辑工具汇总,实践路上望一起切磋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