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
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第二章

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第二章

作者: 空花求果 | 来源:发表于2023-02-06 19:14 被阅读0次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认为美的东西就是美,这样就不美了。都认为好的的东西就是好,这样就不好了。

所以有和无,是互相参照产生的;难和易,是互相比较造成的;长和短,是互相对比形成的;高和下,是互相对望认知的;声和音,是互相和鸣配合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看到的。事物永远如此。

所以修道有成之人,会放下分别心,以清净无为的态度,来对待各种事物,并为道进行无声的传承。

因为修道有成之人,感悟道也是如此:让万物自由发展,而不责令离开;让万物生息繁衍,而不占为己有;对万物有所帮助,而不施加影响;对万物有所成就,而不自居有功。

道就是因为不去占有,所以万物从未曾离去。

【解读】

1、斯恶已。广东有句俚语:好恶睇,即好难看。有理由相信,《道德经》可能会有一些古代的俚语,只是我们现在不知道俚语的用法。所以《道德经》里有时会感觉到字面很简单,但理解很困难,可能就是古代俚语作怪。

2、人的欲望来源于分别心,知美知好,就会想着占有,这样就不美不好了。

3、分别心也会产生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你有我无、我难你易、你高我低、你大我小、美声杂音、前后位置,等等。各种对比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从而造成竞争。

4、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没有分别心下,自然发起的清净心。我们经常用的词:清净无为。清净即无为,无为即清净。

5、不言之教。修道之人,不会好为人师。但需要为道传承,所以会勤加修道,以身作则,行不言之教。

相关文章

  • 修与不修 证与不证

    无修无证, 指的是我们的本心本性。 指的是万物的本源。 指的是道、空性、真如、宇宙、宇宙妈妈、大自然、真理、般若、...

  • 闻思修证理解2018.7.12

    修学佛法的三大次第。闻,谓听闻佛法,包括研读佛典、听讲经说法等,由此可知晓佛法,得“闻慧”。次则由闻而思,思,谓对...

  • 大圆觉解修笔记【07】中篇 第二章 依如幻三昧解行证显出大圆觉

    第二章 依如幻三昧解行证显出大圆觉 第一节普贤大行,中上圆根悟后幻修顿证 第二节 佛陀回答所问 ...

  • 每日学修 . 上师言教(01)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证得“修慧”,以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 每日学修上师言教,在...

  • 每日学修 . 上师言教(02)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证得“修慧”,以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 每日学修上师言教,在...

  • 每日学修 . 上师言教(03)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证得“修慧”,以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 每日学修上师言教,在...

  • 每日学修 . 上师言教(04)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证得“修慧”,以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 每日学修上师言教,在...

  • 《妈妈与儿子的战斗》

    补2020.1.4家业同修 Day4 1、身心谐韵瑜伽 2、诵读道德经1-12章 第二章感悟: 世间万物都是相...

  • 修证

    不只是修身,还需要证据

  • 阅读解析《道德经》第二章(2)

    《道德经》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续) 解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人对美的理解及追求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第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wt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