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阳月:阴历十月。
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
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武则天时,以文才为宫廷侍臣,颇受恩宠;后因结交张易之获罪,贬泷州参军。中宗景龙中(708年)转考功员外郎,与杜审言、薛稷等同为修文馆学士。又以受贿罪贬越州长史。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流放钦州。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赐死。
![](https://img.haomeiwen.com/i2195408/838eb45abda33de2.jpg)
【译】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
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
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
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
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析】大庚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
全诗写贬谪岭南的伤感,于旅途中抒发情怀。开头以比兴入手,写望雁思乡,再写岭南境恶,更衬怀乡情切。最后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暗祈能见到红梅采寄亲眷,以表衷情。
诗旨在写“愁”,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柔婉动人。
【评】
宋之问与沈佺期一样,都是宫廷诗人,也是擅长做应制诗,而人品却极为不堪,所以一贬再贬,三而流放。事不过四,就赐死了结此生。
此诗作于流放途中,他还想着: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却不知,仅仅两年,他就被赐死。
想当年,则天皇帝身边的侍臣,只会歌功颂德,不仅谄媚张氏兄弟,而且还想自荐枕席,爬上龙床。也算是何等的风光!
因中意其外甥刘希夷的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便想占为己有,刘希夷不从,宋之问于是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其猖獗和无耻也是不输任何人了!
而此时悔之已晚,附二张,附武三思,倾附安乐公主,堕落之极,并陷入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中而乐此不疲。
死有余辜!德才兼备从来是德在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