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继续重读。
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如果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是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的传播给周围的人,敬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爱的传递,从我们教师这头开始。当一个人收获到爱,他的内心是充盈满足的,也就愿意分享出他的爱。
不客气的说,离开了对后进学生的研究与关注,素质教育不断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对为数不少的后进学生,只要有哪怕极少数的后进学生,在我们教育者的视野之外,那么,我们所标榜的任何素质教育都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只能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耻辱。
今天重点读的是李镇西老师关于后进生教育的理念。恰好现在有一个行为习惯较差的男孩需要帮助,虽然好好和他交谈,他还能听,但是他真是一个空不下来的人,似乎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目前是五年级,还有一整年,如果不用心帮助的话,这个班级上课势必受很大的影响。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方法有很多,但基本的教育思想应该充满民主科学和个性的精神,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勤学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把后进学生看做朋友时,这些顽皮的后进学生也会不知不觉的把我们视为朋友。
当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
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我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的话题便是让学生谈“我有什么优点”,如果某一后进学生因为长期受斥责而丧失了道德自我肯定的勇气和能力,我便让全班学生帮他找优点,注意这样做,绝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对后进生由真诚热爱而产生的真诚信任。
当然,比起其他学生后,进生犯错误的时候要多一些,教育者很难做的不对他们发怒,但是一个好的老师就是在他对学生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还想强调的是,在批评教育的问题上,师生同样是平等的,教师可以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老师,教师如果批评失误,应该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利,如果冤枉了,应该公开主动承认错。
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我们自然而然走进后,进生的心灵,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这周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学生心灵深处美好道德的萌芽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依据,但是对后进生而言,这些萌芽往往被各种缺点的杂草杂草掩盖着,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生进行灵魂的搏斗,善于发现自己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
要求后进生在一个早晨,就都根据所有坏习惯,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而逐步减少犯错次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学生健康集体的健康舆论,对集体中某个或某些后进生施与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转化为集体舆论的炮采,让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不只是后精神,都意识到自己有了进步,是全班的光荣,自己犯了错误,是全班的耻辱,这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其中蕴含着一条朴素的教育科学规律,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但是必须指出,后进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会听英模报告,并使后进生成,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的太简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又改错……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循环。
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精神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的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我从来不对后进生提下不为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相反,我专门印制了报喜单,如果某位后劲学生觉得自己在某一周犯错误的次数减少了,甚至没有犯错误,都可以主动到我这里领一张报喜单,拿回去报喜。
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后进生,让他们在自我教育同时又接受集体的监督,仅允许其反复,又鼓励其进步,这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科学。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有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见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所有后进生看做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应该是唯一个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的,而我们眼中的差生几乎都是这样的,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一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不会做,便只好胡乱应付,因此,自然常被各科老师尺码受尽同学的白眼,于是处处于集体作对。
苏霍姆林斯基说,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看下来,也想尝试为后进生颁发喜报,不光课堂上奖励进步奖,还要将喜报领回去给班主任看,期末再统计得到几张,再来一个大大的奖励。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164篇,字数2463,共累计294559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