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役北
在收到活动送来的书之前,我只是听说却从未看过《见字如面》这档节目。
七十六封信,七十六种人生,有时候挺怕看这些,我清楚我是感性的,极为感性。所以容易共情,共情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共情深了就会陷进一种自我营造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然而我依然深陷了!
当然这不是评判的文字,不谈章法,不谈结构,历史和社会意义早已超越了书信本身的文学性,可是这文学性不是消失而是一直存在,存在于语言本身。
我很少去议论历史,或者讨论战争,这些话题过于沉重,沉重到即便没有靠近,也能感受到它周身一股弥散的悲戚。我是不喜悲的,尽管悲剧艺术的影响往往更为庞大。
所以书中很多关于家国与战争的书信,我选择了草草掠过,可以说还年轻吧,但依然有选择的权利,只是后来我知道了,这所谓的选择也终究没能逃过悲剧。
书中有几封信我很感兴趣:郑国强郑艺父子的信,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信,顾城与谢烨的往来信等。诙谐的父子亲情,无果的一往情深和诗人的悲剧。
诙谐的语言和互相打趣,看不出父子的关系,倒更像朋友,俏皮地解决了在国内始终有些尴尬的性教育启蒙问题。如此父子,着实令人羡慕。
至于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故事,也确实无从说起,对婚姻的忠诚和对爱情的执着,我没有资格评价,只是林徽因的离开我想是正确的,毕竟后来与梁思成风风雨雨27年,这位“人间四月天”纵然天使,也终食尘素。
而顾城呢,哎!
诗人,文学家,这些人都是怎么了?
海子卧轨,顾城,三毛上吊,张纯如饮弹……非要用死亡来完成这艺术的救赎吗?死亡尚且不怕,又何惧生活!
我捂着胸口,心有些裂裂的痛。
时间来到火车上,爱神与死神来了一场豪赌,爱神让顾城与谢烨相遇,相恋,相知,死神默默的看着,这爱情的美好几乎完胜,但死神就这么静静地等待着,直到1993年,他只行动了一次,还是借的顾城之手,结果了谢烨,也结束了自己。
我再次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泥潭,这结束的片刻,他可曾想过开始的瞬间?若明知结局惨烈,会否避免相遇。只是谁又能预见呢,结局也是开始一步步演变的,悲剧终究让顾城得到了永生。
可是这永生里带着的,或许是一种对责任的逃避,活了大半辈子,始终活在自己构建的理想国里,然而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只是苦了儿子,伤了爹娘,这是胜利还是失败?
书信里承载了太多的记忆,读着如同触摸一个个独特的灵魂。我想起远方的父母,异地的恋人,天涯的知己,本想写点什么,提笔后却又久久徘徊。
或许早已习惯了被呵护,被爱,被支持,真正表述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愿天涯路远,各自为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