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芳华》简书电影军迷
抽丝剥茧品《芳华》:时代脉络里的不解与困惑

抽丝剥茧品《芳华》:时代脉络里的不解与困惑

作者: 披尘掠风 | 来源:发表于2018-03-05 00:28 被阅读81次

观影时一对母女坐在我们前面,听谈吐也许是“大院子女”,散场时又一起看到最后,听完《绒花》,都眼眶里挂着泪花。错身时听姑娘对妈妈说“你快给我说说、说说呗”,妈妈回答说“兵种不同,但也是拉帮结派、你亲我爱、勾心斗角”。身份明朗,妈妈过去应该是个女兵,《芳华》上映,许多家庭是老老小小一起来看的,主力人群之中,少不了许多“那个”年代的人。所以,要看懂《芳华》,必须对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和特征有所了解。

《芳华》确实引发了一代人对自身命运与际遇的深刻思考

那个时代的文工团里都是些什么兵?

那个时代接受过现代芭蕾和管弦乐训练的大多是留洋归国的华侨子弟和有亲苏情节的革命高干子女。这就解释了郝淑雯和陈灿的父亲是军队高官,而萧穗子和何小萍的父亲则是被打倒的原革命当权派,其它人估计也都差不多,而刘峰则是地道的草台班子转的行,所以他是战斗连队调来的舞蹈演员,又还能什么都会。

文工团这样的单位在任何时期都会得到相对较好的待遇,例如乘车机动

为什么何小萍要“偷”军装?

军装对何小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身份的彻底改变。我们看《归来》里陆焉识的女儿丹丹,她想通过在舞蹈队里跳主角来改变命运,当学校保卫干部让她表态时,她说“我不认识陆焉识”。何小萍和丹丹不同,她对父亲是有深刻记忆和深切感情的,也因为父亲的离开,母亲的改嫁,而让她对生活毫无安全感,从军对她而言,既是个人命运的翻盘,也是对父亲的告慰。可借不行么,为什么非得偷呢?小萍初到文工团时是青涩而满怀憧憬的,她向往着一切都变好了,可刚进宿舍就挨了舍长郝淑文一个下马威,她怕了,她从战战兢兢的生活里爬出来,她不敢正常的表达诉求,于是刚刚冒头的她又被吓了回去,于是她只敢抱着侥幸去“偷”军装,去迫不及待的抓住象征着命运改变的神圣信物。

何小萍的眼神里隐藏着惊惧、躲闪、自卑和倔强

为什么刘峰做了那么多还被众人嘲笑?

因为文工团虽然也姓军,但组成却与野战部队的基层连队有很大不同。绝大多数能进入文工团的干部、战士都是高干子女或前高干子女,多多少少有些关系背景;加之文艺兵入伍年龄偏小,无论家庭背景还是经历阅历都让他们不知冷暖、高高在上。而刘峰这样的人物遇难就帮、不惧世俗,反倒在这样一个团队里鹤立鸡群,让人难以理解。墙倒众人推难道不是常态么?独独他一个去帮助人人不待见的何小萍,自然也一并成了其它人攻击侮辱的对象。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最懂刘峰的就是父亲被打倒落了难心里有苦的小萍和穗子,还是影片里那句话“她们才最懂得识别和珍惜善良”。

这样的老实人,光柱投来时他是楷模,璀璨消逝后他无依无靠

为什么活雷锋就不可以爱林丁丁?

这其实是来自于神性和人性的混沌反差。林丁丁那样的女孩放到今天会被叫做“绿茶”,“绿茶”不是说真的品格有多坏,而是她们都有着出众的皮相和味道,总能在人群中一枝独秀,如果有色还有才,那自然迷倒万千,她们时常被给予,习惯了被给予,所以并不会觉得吃着你的橘子罐头就不可以接受另一个人的好。但恰恰是对刘峰,丁丁没有爱只有崇拜,所以她不拒绝接近但拒绝亲近,刘峰就像个千年备胎,怎么对她好,她都只理解为刘峰就是个活雷锋一样的神。在今天,“绿茶”不会再像丁丁那么单纯,活雷锋们会被发好人牌,但不可能再被这样对待。

特定时代的特殊人设,是刘峰悲剧命运的必然注脚,即便他真的得到了丁丁的倾慕,不对等的婚姻里也未必幸福

抱一下怎么就那么严重?

在我们的父母辈,牵手就叫未婚妻,亲了就得负责一辈子的年代。即便是在心性相对活泛的文工团里,抱抱自然就得偷偷摸摸见不得人,就好像小萍撞见丁丁被摄影干事亲了一小口就吓跑,而丁丁有这个把柄握在小萍手里所以照片事件发生时,她既要找事又要显得慈悲,刚想发难又马上反过来做人情,就是因为害怕小萍揭短。林丁丁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自保,在被朱克他们撞见后必然的选择只能是恶人先告状,反咬刘峰。而那个盛产暴民与酷吏的时代,普遍存在着墙倒众人推的情况,那几个嘴脸丑恶的军队保卫干部也许甚至希望通过搞倒一个模范英雄,来证明自己的成绩和价值。

刘峰的高尚是他不愿妥协的原因,也是他命运转折的原因

刘峰遇袭部队为什么伤亡那么惨重?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很快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剧中用萧穗子的喇叭裤和陈灿磁带机播放的邓丽君歌曲做了折射,但紧接着便是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自卫反击作战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多年未动刀枪,且受文革影响战斗力大减。而越军军官很多接受过我军的游击战训练,又刚刚在几年前打完美军,战斗力简直经验值爆表。刘峰的连队影片中交代叫做伐木连,应该是战前临时加强给一线部队的后勤单位,历史原因、训练不足、单位特点等因素,都使得他们的战斗队形显得特别不专业,在两侧无法通视、道路狭窄时,依旧没有采用警戒队形并向前方派出尖兵,向两侧派出侧卫,人员密集的排成两行前进,所以导致突然遭遇伏击时伤亡惨重。这是一个单独可以写几千字的话题,这里不做太多叙述。

自卫反击前我军已刀枪入库多年,战斗力其实弱于久经沙场的越军

文工团裁撤是怎么回事?

自卫反击作战后中越间又长期进行了边境对峙,实际的拔点作战和零星交火一直延续到86、87年前后。影片交代了文工团隶属于昆明军区,应该就是云南省军区文工团。1984年邓小平主导了新时代最大的一次裁军80万,昆明军区整个被裁撤,版图纳入成都军区。大军区尚且如此,下面的省军区自然不可能不受波折;战斗部队都整建制裁撤,文工团自然不易幸免。于是这群拥有专业素质和细腻情怀的文艺兵,也就只能各奔东西。

军队强调的是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声令下向后转的情景如今不也仍在上演么

这是一部从里到外处处有戏,哪哪都是信息反馈和细节体现的好电影,如果看不懂,那是因为经历不够;如果不理解,那是因为没有储备。不弄懂这些,真的没资格批评《芳华》。

相关文章

  • 抽丝剥茧品《芳华》:时代脉络里的不解与困惑

    观影时一对母女坐在我们前面,听谈吐也许是“大院子女”,散场时又一起看到最后,听完《绒花》,都眼眶里挂着泪花。错身时...

  • 抽丝剥茧品《芳华》:光影.镜像.乐律.芳华

    自影片上映以来,围绕《芳华》的冲突声音很多,有的认为它敢说敢讲,还原了一代人的经典回忆;有的却说这是满足导演银幕私...

  • 困惑不解

    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今社会“法”是约束天下太平的,人人遵守“法”,处使社会和谐美好! 转发一位资深律师的文章(摘要)...

  • 困惑——不解之事

    每每想到成年后遇到的一些困惑,我的灵魂便有些木讷了。 随便叨叨一些吧。我不明白,或者说还不太接受结婚后,女方就像被...

  • 时代的脉络

    题记:个人的发展要结合时代机遇。 五年规划是社会主义主要特征,也是时代重点任务清单。其实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

  • 倒计时304天

    抽丝剥茧,逐步理清了笔记,所有知识也形成了新的脉络,今日学习2个小时

  • 抽丝剥茧品《芳华》:细腻还原的军事历史细节

    《芳华》作为一部时代大戏,除了过硬的故事和叙事,自然离不开不会让人游离的背景道具。除了类似文工团大院、排练场、火车...

  • 抽丝剥茧品《芳华》:人物心理及性格分析

    一部优秀的电影,不仅要有过硬的故事脚本、编剧策划和专业的指导保障。剧情怎么铺垫发展,镜头从哪个角度给,什么样的光影...

  • 《芳华》:个体与时代

    【文 | 一棵花白】 善与恶,政治与文化,我们已经讨论得太多了。这些问题讨论到最后,结果都是“不求甚解”,在矛盾或...

  • 旁观者

    1 旁观者清。 很多身边的朋友和我来探讨一些令其非常纠结的问题或者是那些一直困惑不解的事情,我都可以帮其从关系脉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抽丝剥茧品《芳华》:时代脉络里的不解与困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vq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