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对于庞统这个人物的认识如果不细读,可能会觉得这个人物出现的时间很短,又没有做出来什么样的大事。事实上,从庞统的身上可以看到稳、准、狠这样的特点。这样说可能与很多人的认识不同,没有关系,且看一下在《三国演义》中对庞统的描述,再看一下他的出场和结局,或许能够让你对他身上的稳、准、狠有一些认识。
先来看一下庞统的名声,这是一个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不管是曹操阵营和东吴阵营,亦或是刘备阵营,都有得卧龙与凤雏一人可得天下的共识。由此可以看到,庞统的名声在当时是很大的,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轻易的出山,而是被作者安排的很巧妙的方式出场。
首先来看他的稳,没有人请是不会自己出场的,由于当时对凤雏的名号认同感比较广泛,赤壁之战中有了“庞士元巧设连环计”这一情节。虽然今天来看那些情节很有可能是作者编辑出来的,但是却可以看到,人们对于庞统这个人的认可底还是比较大的,正是有了这样的共识,东吴的周瑜才会想到借用庞统来完成火攻之计。
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准,巧设连环计之后,他不仅能够很好的脱身,而且还能够让多疑的曹操没有起疑。这样的准体现出来的是对人的掌控,面对强大的对手毫无惧色,并且能够很好的完成设局的任务,这样的精准把握,大概率只有那些顶尖的人物才能完成。
很多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具体实施起来的时候,在那些具体场景中的应对,则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包括身处其中的人如何应对那些瞬息万变的场景,更多的是会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比如说荆轲刺秦王的时候,他的跟随秦舞阳算是替补,平时这个秦舞阳在乡间好勇斗狠,在见到秦始皇威严壮观场面的时候,吓得连路快走不成了。
看一下庞统的处事方式,从他开始答应前往曹营的时候,就应该知道此计若成之后的结果,面对这样的结果,仍然可以泰然处之,足可以看到其性格中狠的一面。对于彼时的刘备来说,身边正是需要这样厉害的角色,或许是经过一番长谈之后,刘备认识到庞统真实的一面之后,进而对其委以重任。
事实上,像庞统这样的人物在民间很有一些口碑。尤其是那些看似其貌不扬,真正做起事来却敢于掀起大的波澜这样的情节,对于当时士族那些以貌取人的价值观形成较大的反差,这样的反差,更多的表现在是对庞统身上的神话层面。
某种程度上来看,庞统的短命与其做事风格有密切的联系,一个敢于为君主承担风险的人,大概率上是会受到重视。与此同时,亦会承担与君主同样的风险,庞统的死可以看成是一种巧合,亦是一种必然。
王冠的份量是不容易撑起来的,何况那些王者的座骑,庞统是骑着刘备坐骑死的。在《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及这匹马有克主人的预兆,前面的主人都死掉了,在危难之际却救了刘备,其中有一些故事演绎的成分,却把凤雏的命运与其捆绑在了一起,亦让那些对事有稳、准、狠计算的人始料不及,这或许就是一种人们对命运的不确定性的认识的写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