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视时间·记忆电影新视角
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四:横向比较提升洞察力和审美能力(下)

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四:横向比较提升洞察力和审美能力(下)

作者: 人生葵花宝典 | 来源:发表于2017-06-30 13:22 被阅读69次

    现在我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看那些大部头的作品。比如俄罗斯巨著《静静的顿河》,它用四卷生动反映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哥萨克民族兴衰沉浮的命运。可是我们很难看下去,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文学表现形式,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环境塑造得非常真实,因为小说人物要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所以它的居住环境、季节变化、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等,都要描摹得非常清楚,人物在这样一种真实的环境里活动,才能被认为是活的。

    可是我们知道一支笔不可能面面俱到,当大量笔墨都去铺陈环境和景物的时候,对人物的表现就弱了,我们就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到一些硬件的环境设置上,没有精力再去把握人物的精神变化了。

    正因为这种写法太占篇幅,而且不能直接写到人的思想、情感,所以20世纪兴起了“意识流”的小说写作流派。意识流不像传统文学那样从营造真实环境入手,而是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我有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认识,我悟到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又联想到过去发生的哪些事情。这个信息量就非常大了,因为意识流里根本没有时间、空间的界限,意识自由流动在过去、现在和未来。

    《静静的顿河》用大篇幅描写哥萨克人民的生活环境,在意识流这里根本不需要。因为哥萨克人也是人,不因为他骑马、喝马奶,就和别人不一样,那只是外在表现,内在的精神内涵、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文学发展其实是有一个越来越凝练的过程。

    退一步讲,以现在的技术来拍《小鞋子》和《放牛班的春天》的话,15分钟都绰绰有余,可以把它表现得非常丰富。为什么呢?你可以用很多蒙太奇跳跃和快进。孩子晚上睡觉一定要叠被子吗?几个画面就带过了。要表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用不同角度的眼神和动作,一下子就能讲清楚了。

    但是在当时的环境里,一方面技术达不到,另一方面那个时代急需精神食粮,人们有欣赏的耐心,一部影片就可以拍得很长。就像过去一个人在沙龙上朗读诗歌就可以成为桂冠诗人,名扬天下。可是今天你这么搞,人们听都不会去听。艺术的形式变了。现在是视觉艺术的时代,而且是全方位的泛娱乐时代,就把原来的艺术表现形式打乱了。

    现在我们看电视剧和电影的差别。电影在两小时之内要达到高潮就必须有足够的铺垫,它不能最后直接来个结局,那样没有说服力,我不是来听你说教的,你得用艺术的方式来告诉我。

    比如李安的《断背山》。它用大量的日常情节和风景镜头去展开故事,有些地方还用一些隐喻的方式来展现,但你一开始是根本看不出来的,因为它时间很短。

    比如说,在房间里,这个人头顶上有一个十字架,可是这个十字架是歪的,就代表对神的不敬,或者他心里没有耶稣,它有这样一种暗喻。但是老实说,这样一种细节我们在那个场景里根本感受不到,而且它是一种画面语言,我们最终要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它就隔了一层。

    还有一个令人困惑的情况,就是李安拍《饮食男女》的最后一出戏,父亲和二女儿吃饭的时候,当时拍了很多遍,导演一定要叫那个汤冒热气,可是吴倩莲老是念错台词,一念错就重新拍,稍微等一等汤就凉了。拍来拍去,把食材全拍没了,再没法做了,端不上来了,李安气得大吼,摔门而去,把片场的人全吓坏了。本来他作为一个大导演是很有修养的。这是很奇怪的,最后虽然拍出了冒热气,但是我们也没有关注这个,我们只是关注父亲和女儿的交流,谁会去留意这些事情。

    也就是说,他花了这么多的精力和资源,最后所达到的效果其实是可有可无的。但是那个时候电影是稀缺产品,他就可以去精雕细刻,因为你没有更多的东西可看。我们小时候一部电影看十几二十遍,都不会看腻,台词全都会背,就那么几部影片。

    从这个角度我们再去讨论作品的时候就知道了,有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从中看到什么深意,因为它就是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不是说它不好,它也有非常精彩的桥段,我们等会儿会讨论到。只是我们从整体视野看到了差距。

    下面我们具体讨论《放牛班的春天》。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引入音乐。过去我们对音乐其实是不够重视的,因为音乐是另外一种语言。但是现在我们知道,音乐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听到优美的音乐,细胞内水结晶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对人有好的影响。

    这部影片里也有很多暗喻,我们不太容易看出来,就像前面讲的十字架。比如我们看到有个小孩把钱偷走了,蒙丹受他连累。他偷钱的理由是什么呢?是想买热气球。现在我们就要问了,编剧为什么要设计这么一个情节呢?他想把故事往前推进,可以用更好的情节,这个我们看了不是很舒服,你也不能说他坏,因为孩子不懂事。

    这里暗喻什么呢?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是没有标准的,他有很多想法,如果你不加以引导和管束,即使出于好的动机,也会做出非常坏的事,甚至变成犯罪。

    另外比如说,后来蒙丹放火把学校烧了,我们认为这个孩子坏得不得了,但是它也有暗喻在其中。他吹了吹烟,转过身来走了,我们感觉这个人十恶不赦。但是你知道吗?他选择了在孩子们出去的时候烧的。这么坏的人,他心灵里也还有软弱和善良的部分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你要去发掘这些东西。当然也可能不是,但是它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因为他本质并不坏,是因被诬陷而心生不满。

    尤其后面孩子们把纸叠的飞机撒出来,那个情节太感人了。

    艺术在表现过程中,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同样表现一件事情,效果就不同。就像都德的《最后一课》。都德一生就凭这一篇小说进入文学史。它写了一个和《放牛班的春天》相似的故事,就是小弗郎士逃课,不想上课,撒谎,结果那一天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地区被割让,最后这个地方就不能再说法语了,以后就必须学普鲁士人的语言。他就选了那么一个特定的环境,写了不到三千字,可那个艺术震撼力在历史上同类作品里,绝对是数得着的。

    我们从这个角度去鉴赏的时候,要求我们视野得开阔。因为一般欣赏电影很容易陷进去,跟着它走,不知道它背后的道理。

    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比如说开头是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奇回家乡操办母亲的葬礼。说到葬礼,中国葬礼和外国葬礼不同。中国人是一参加葬礼就非常沮丧,人死如灯灭,你再折腾,家业再大,最后都没了。所以中国的葬礼参加完一次,及时行乐思想就多一点,对人生有消极的影响。葬礼上都不谈你的私事,你最近在哪儿做什么,有什么个人追求,没有这类人生的交流。人家都这么伤心,你讲这些不是开玩笑吗?

    但西方不是。它在举行葬礼的时候可以交换很多人生的心得。因为西方人有宗教,它知道人最终会进天堂,最后有归宿,所以他看到这个人的去世,想的是我应该更好的活着,我要把每一天变得更有意义,这是西方人的想法。所以他们在葬礼上不会刻意营造悲伤的氛围,而是各谈各的话题。

    它还有些习俗也很有意思。我们知道中国人去世的时候,各地有各地的习俗,烧纸呀,头七呀,葬礼参加完以后,不能马上回家等等,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讲究。西方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想见,这些人穿着黑色衣服从葬礼回来,一进门总是带着晦气。所以它也不允许参加完葬礼直接回家,他每一个人发一块糖,然后再叫你到咖啡店,一定要喝一杯咖啡,把糖吃了,把咖啡喝了,这个时候才能回家。

    它和我们的习俗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整体却是一个对人生的激励。所以这部影片开头用了葬礼,有这个寓意在其中。

    还有个情节非常精妙。马修来到寄宿学校,正常情况下怎么写呢?这个老师来了,见到校长了,我是谁,你应该如何如何。这是首先考虑的一个模式。但它不是,它把一个小孩放到大门口,等他爸爸,后来这个小孩跟马修一起走,这个铺垫就把程式化的东西激活了,直接带你进入故事,而不是你能够掌控局面,能够判断情节应该怎么走。

    另外,这部影片之所以我们今天的人看起来比较吃力,是因为它缺乏爱情元素。过去部队最害怕拍戏,为什么?全是男的,都不愿意看。弄些男兵演女的,一塌糊涂。也就是说,这部影片其实不讨喜,全是一些皮孩子,打呀斗呀,糟乱差,画面看起来不是很舒服。

    这部影片在中国一个特定的时代特别受欢迎,是因为整个教育体制的崩溃。一个人如果一生中能有一个好老师对你有一点关心,对一生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因为那个时候的人没有什么精神寄托和情感追求。前段时间有一个小视频非常火,一只熊猫抱饲养员大腿,是因为什么?它生下来的时候就没爹没妈,试管出来的,饲养员就变成它妈,变成它爹了,所以它围着饲养员跑是正常的。

    所以孩子在一个特定的时期里,如果整个大环境被破坏,他会去寻求精神和情感上的慰藉,这个时候对老师的依赖是非常大的。我们就看到法国那个时候是战乱,国家都没了,整个一代人都出现了教育上的缺失,所以它能唤起那一代人的共鸣。而中国那个时代也同样。如果人在成长期遇到一位好老师,差别太大了,对一生的影响简直不可估量。

    也就是说,这部影片题材非常好,也非常有教育意义,但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欣赏起来,尤其在今天,情况就发生一些变化。

    另外,这类影片还有一个特点,假如你心无旁骛,不受环境影响,你去看也没问题,能够很好的欣赏它。但问题是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喧嚣,接触的资讯非常庞杂,再加上我们人生的阅历和见识也在不断增加,所以这样的作品再拿出来我们就有点看不下去了,但它作为艺术作品的价值确实是不可低估的。

    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一:从《你的名字》开始

    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二:新海诚PK宫崎骏,差了不止一条街

    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三:横向比较提升洞察力和审美能力(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四:横向比较提升洞察力和审美能力(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oj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