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公司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技术骨干“传、帮、带”的作用,引导新入职员工学习经验,提高专业技术和业务素质,每年都要开展“拜师收徒”活动。
这几年,我每年也会收到二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徒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注重师道尊严。“尊师重道”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也是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保障。
拜师,对徒弟而言,是为了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而对师父而言,是为了把自己一身技艺有所传承。
从形式上来讲,不拜师,就如同我们在学校的师生一样,是最普通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拜师后,即可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徒关系,徒弟可以名正言顺地称老师为“师傅”或“师父”,成为血脉相连的师生亲情关系。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即指的是这种关系。
从教与学方面来讲,拜师以后,有责任心的师父都会言传身教、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弟子。有上进心的弟子更会严守师训、吸收继承老师的倾囊之授,吸其精髓变成自己的东西。
拜师以后,师徒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很稳固的亲情关系,好的师徒关系真的如父子同手足,一辈子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也割不断师徒的情分。逢年过节,方便的弟子一般都要去看望老师,不方便的弟子,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切。
通过拜师确立了正式的传承关系,解除了教与学的后顾之忧,徒弟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学,师父也能一心一意地教。如果徒弟学有所成,有一天出师了,师父有责任和义务将徒弟介绍给水平更高的师父来教授。
关于拜师费的问题,能学到真正的技艺,交点拜师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拜师费是一种双方的约束力,一方面,确立了师生关系,第二个方面,也促使教者认真教,学者认真学。老师也好,师父也好,都需要生活,都需要养家糊口。有的学生一听说拜师要交费,就觉得心里不爽,舍不得拿钱送给那些为自己带来可以一生富贵的老师们或师父。
其实知识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师傅教授徒弟的技艺和付出的心血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许多技艺是师父一生心血的沉淀,有些技艺是师傅通过各种曲折的途径学来的,或通过失败、摸索、沉重代价换来的。
拜师费本来是徒弟自愿表白心意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师父为自己辛勤付出的回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交纳多少,大多数师父都会以珍惜人才为第一选择,绝不会在钱财上与弟子斤斤计较。
有人习惯于吃免费的午餐,一听说拜师需要交拜师费就退避三舍,认为这是师父借机敛财,只有免费传授的师傅才是道德高尚、技艺超群的世外高人,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