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法律专题精品区法律法律人
《虚无的十字架》:看东野圭吾如何把论文写成小说

《虚无的十字架》:看东野圭吾如何把论文写成小说

作者: 林双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08:36 被阅读18次

    你一定听过“江歌”吧?江歌因帮助闺蜜刘鑫被闺蜜前男友杀害,而案中涉及的人性冷漠引发网络上的强烈谴责,也引发了450多万名公众对被告人陈世峰的死刑请愿。2017年12月20日,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当庭宣判,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判处被告人陈世峰有期徒刑20年。

    与江歌案中的死刑请愿相似,在谋杀案件,总少不了死刑请愿的呼声。而刑法界废除死刑的呼吁与刑罚轻缓化趋势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伦理问题等足以写成专著来讨论,像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东野圭吾却将这个论题写成一本小说《虚无的十字架》,东野圭吾把刑罚(包括死刑)比为十字架,而这个十字架无法令人死而复生,甚至凶手背上了也不会悔过,那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为什么还要存在?令人解脱的刑罚与令人不安的自我救赎哪一个是更好的选择?

     生于1958年的东野圭吾年轻时是一名机电工程师,这种专业背景展现在作品细腻精准的风格中,这篇也不例外,并依旧继续着案中有案的风格,只是相对于他的其他作品,这篇的推理性稍弱,更偏重法律探讨,也因此豆瓣评分没有超过8。从三个案件中,我们可以窥测这个故事的全貌,也可以看到关于刑罚的各种态度。严重剧透,介意请绕行。

     01爱美之死

    中原和小夜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女儿爱美八岁,一日,小夜子出门采购,把女儿独自留在家里,有一个叫蛭川的无业游民好几天没吃饭了,以为家中无人,入室盗窃,不料家中还有个小女孩,蛭川担心爱美认出他,就把爱美掐死了。爱美的死对于中原和小夜子打击巨大,对他们来说,蛭川被判死刑是唯一的追求。面对蛭川关于失手杀人的辩解以及看似悔过的道歉,一审法院并未作出死刑判决。中原夫妇抱着蛭川不死他们就自焚的决心去努力,在新的证据下,蛭川最终被判处死刑。

    蛭川的死换不来爱美的活,实现了蛭川死刑的目标后,中原夫妇陷入更深的悲痛之中,痛到他们看见对方就会想起爱美。两个人有默契地离了婚,独自生活。

    离婚后的中原接替了舅舅的宠物丧葬公司,以此缓解内心的伤痛。小夜子做起了撰稿人,业余时间收集各种材料论证对死刑的支持。她在拟出版的文稿中写到:蛭川之前就因为抢劫杀人被判了无期,假释之后继续作案,如同蛭川一样,很多罪犯并不因为服刑而悔改,如果当年政府可以判处这样的人死刑,他就不会有机会继续作案。虽然凶手死了被害人也不会复活,但是死刑最大好处就是让这个凶手没办法再杀其他人。而且,死刑是给被害人家属唯一的慰藉,它至少可以告诉凶手,“你这么做是错的”!这个慰藉虽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如果这点慰藉都剥夺了,对被害人家属来说太残忍了。她在稿子中也提到了被害人家属的参与制度,呼吁刑事审判不仅仅是控辩的事,被害人家属法律也应当考虑。

    小夜子从受害人家属的角度解释杀人偿命的必然,那作为凶手,又是如何看待死刑的呢?小夜子采访蛭川的律师得知,蛭川觉得死刑不过是命运的安排,是无法侥幸逃脱的坏运气,无所谓罪恶的代价,到最后,甚至懒得辩解,服从命运就好了。很显然,死刑无法令凶手悔恨与自责,如果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惩治罪犯的作用是虚无的,那死刑同样也是一座虚无的十字架。

    即便如此,小夜子认为,这个虚无的十字架罪犯也应该背负。死刑是虚无的,却也是虚无中最实在的。

    02 小夜子之死

    几年之后,小夜子在一天晚上被刺身亡。几天后,一个贫困的老头儿作造自首,承认抢劫杀人,各种客观证据都支持老头儿的供述,老头儿甘心接受一切刑罚。

    小夜子的前夫中原在葬礼上,认识了小夜子的工作伙伴,间接的获得小夜子的采访的手稿,还有她准备出版的关于刑罚的文集。在小夜子的遗物中,他发现了一张青木原树海的照片,而这张照片和小夜子的受访者沙织家的照片一样,只有树,没有人。

    这个沙织小姐有偷盗癖,中学时代多次自杀未遂,一紧张手就会发抖,结婚后丈夫家暴又离婚,唯一的亲人父亲也在意外中身亡。她觉得是自己给家人带来了不幸,只配吃偷来的食物。

    警察并未报道死者小夜子的身份,沙织却主动参加小夜子的葬礼,她是如何知道小夜子的死呢?为什么小夜子遇害前十天拍的照片和沙织家的那样相似呢?中原隐隐觉得沙织和小夜子的死有关。

    一天,小夜子父母收到老头儿女婿的道歉信,老头儿的女婿叫史也,是儿科医生,他说都怪自己和妻子没尽好赡养义务才让老头儿有动机去行凶,也表示要尽力弥补小夜子一家的诚意。史也的家乡引起来中原的注意。

    中原调查发现:这个史也和沙织是老乡,还在同一所初中读过书,两个人之前谈过恋爱。小夜子遇害前,还去参加了中原当班的儿科咨询……中原越来越肯定,史也与沙织和小夜子的死有关,于是,他找这两个人聊天,听到了意想不到的事。

    03 婴儿之死

    史也是沙织的学长,两个人互相喜欢,沙织单亲,父亲常工作外出,他们就在沙织家里约会,沙织不小心怀孕了,当时沙织正值初三。

    如果沙织去医院,父亲一定会知道,那他一定会去找史也家理论,史也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不能去医院;可孩子是不能让人知道的,不然史也的前途就完了。沙织暗自有了自己的计划——她穿着宽大的校服一直掩饰到分娩,期间学校虽有察觉,可沙织马上毕业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事也就顺利过关了。分娩那天,沙织一直坚持到父亲出门,打电话叫来了史也,两个青涩无助的青少年把孩子生了下来,然后,一起捂住婴儿的嘴,虚弱的产妇和青涩的少年坐了好久的车,把孩子埋葬在青木原的树海中……不堪重负的两个人也最终以分手告终。

    沙织一直活在自责中,婚姻的失败、父亲的意外去世,她把一切不幸源头都归到自己头上,也因此患上了偷盗癖,认为自己只配吃偷来的东西,应该进监狱。小夜子在采访她的时候,感到沙织藏着秘密,劝说她敞开心扉。不堪重负的沙织把秘密告诉了小夜子,小夜子觉得杀人应该偿命,劝沙织自首,自首才是真正的解脱。

    沙织很想接受惩罚,可这件事会牵连史也。小夜子准备劝说史也,当时史也出急诊不在家,在史也妻子花惠的百般追问下,小夜子道出了这个秘密,并表达自己规劝他们自首的决心。为了女儿一家幸福,在一旁不小心听到秘密的花惠父亲,也就是那个老头儿,决定杀小夜子灭口。

    04 刑罚与救赎

    在老头儿看来,刑罚更像是一种交易,用刑罚购买女儿幸福的交易,他不会因为刑罚(包括可能的死刑)的教育而产生忏悔。这种忏悔如果有的话,也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并非刑罚的产物。如毛姆在《毛姆读书随笔》一书中所言(P116)“谋杀是最合乎人性的犯罪行为……我们所畏惧的因为谋杀所带来的风险,谋杀犯却敢于承担”。不管是蛭川视死刑如命运,还是老头儿视刑罚为交易,都与悔过改造不沾边,这么看刑罚确实很是虚无。

    既然刑罚如此无力,自我救赎可以替代刑罚吗?如小说中的史也,他选择儿科,把精力都用在研究疑难杂症上,挽救无数儿童;他还救了未婚先孕企图自杀的花惠,不顾母亲反对与花惠结婚,给花惠儿子最完整的家庭,如花惠对刑罚的质疑“我先生夺走了一条人命,但是拯救了无数生命,这难道不是弥补吗?”接受刑罚却不自省和史也这样的自我救赎相比,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弥补呢?

    刑罚这座十字架是虚无的,而自我救赎的十字架却是如山一般沉重实在的。

    可自我救赎终究替代不了刑罚,我们虽希望人心向善,在制度的构建上,却从来不敢不以人性恶作为前提。当自我救赎被滥用,无数恶的蛭川便存在更多的逃脱借口。自我救赎并非不好,只是当这个标准过于主观时,又等于没有,那这是否是另一种虚无?

    刑罚这座十字架不是最好的,却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就像我们说高考并不科学,可别的制度可能问题更多。

     而刑罚的价值也不仅仅体现在惩罚上,刑罚对个体也许虚无,但对社会却具有十足的威慑,也间接保障个体。这就又涉及到刑罚理论中关于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讨论。如果杀人没有偿命风险,偷盗不用坐牢,天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

    看评论,很多人都说东野圭吾在这篇里观点模糊,而我却觉得这是对东野的误解。东野给出这样的结局:最终史也和沙织自愿自首,因证据不足无法被起诉,这既是对刑罚必要实在的支持,也是对自我救赎的肯定。

    他还不时提示我们思考社会的因素,如果当年沙织的学校不失职,如果蛭川假释后不受歧视可以找到工作,那会不会一切又是另一个样子?每个刽子手后面,都有另一个刽子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那个刽子手。

    也许东野圭吾借机想让我们多想想:怎么让刑罚这座枯燥的十字架再实在点儿。

    (林双,读书看剧,朝九晚五,浪迹天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虚无的十字架》:看东野圭吾如何把论文写成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so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