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闺蜜发微信来向我抱怨,“以后再也不敢去桃子家了,实在招架不住她家那熊孩子,黏在我身上打滚,踩着我的高跟鞋臭美,扒拉出我的口红涂得满脸都是,还偷偷解锁我的手机,死活缠着我陪她打游戏……”
桃子刚刚生了二宝,她家大女儿跟我儿子同岁,几年前我们两家曾结伴去旅游,期间,也曾领教过这位大宝的淘气和顽劣。
不过,当时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并不是孩子,而是桃子两口子对待孩子的态度。
飞机上孩子虽然坐在两人中间,可桃子晕机,一上飞机吃过药就沉沉睡去,桃子老公则全程都在玩手机,别说跟孩子有什么沟通,就是眼皮都不曾抬一下。
我们一家跟他们同排,中间隔一条过道,儿子第一次坐飞机,兴奋异常,一路都在不停发问,安全带怎么系,桌板怎么放,紧急安全门的作用是什么,机场在下小雨,为什么天上却阳光灿烂?空姐好美空少好帅,我以后怎么才可以做一名空少,他们看起来都好神气啊我好葱白……哇啦哇啦小嘴不带停的。
我们全程都在互动,下飞机的时候儿子笑颜灿烂,左边亲一下妈妈,右边抱一下爸爸,还主动去拎硕大的行李包,自称无敌大力士。
反观桃子的女儿,耷拉着双眼,瘪着小嘴,拖着步子被不耐烦的桃子拽着,一再催促快快快。
中间的旅程大致也是如此,桃子负责安排一切,情绪焦灼,眼神不安,抱怨老公,责骂孩子,嘴里唠叨个没完;桃子老公全程都在后悔参加这次旅游,言语消极,行动拖沓,对女儿最常说的就是两句话,“去去去,找你妈去!”和“别烦人,自个儿一边玩去!”
焦虑紧张的妈妈,缺失不负责的爸爸,被严重忽视的问题孩子,是桃子一家三口最形象的写照。在我看来,桃子女儿所有的调皮黏人恶作剧,自始至终不过是一个孩子极度缺乏关爱,渴望引起父母注目和疼爱的心酸举止。
可惜,仍被所有人忽略。
现在二胎来了,桃子高龄产子精力不济,桃子老公一贯不怎么顾家,可想而知,原本就极度缺少爱与陪伴的孩子处境会是怎样的雪上加霜。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儿童之于原生家庭,除了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心理上最大的渴求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就像是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就会令孩子空虚沮丧,衍生出一切心理问题。
桃子女儿为什么会这么“熊”?因为她得到的情感与关爱太贫瘠,她对爱与陪伴的需求太迫切,就像饥饿的时候只要能吃饱,不管是犯险偷来的,还是垃圾堆里捡来的,饥不择食。
这样的孩子小时候可能只是招人厌烦,长大了,人际关系必然会出现问题,情商也必然不会太高,即使通过后天的努力取得事业的成功,那条路也会荆棘密布,走得比别人格外坎坷艰难一些。
而当她终于长大,父母年迈需要照料赡养的那一天,她会不会因此心生怨怼,用父母当年冷漠粗暴对待她的方式来回馈双亲?
02
我小的时候是个比较较真的孩子。
当时有节科学课讲钻木取火,我死活不相信,就觉得呵呵,骗小孩吧,怎么可能!
爸爸就决定用事实来说服我。
吃完午饭,我们两个趴在后院中央,备好了木桩、木棍和柔软的干草,准备学那燧人氏创造属于自己的火源。
依稀记得当时是六七月,烈阳当空照,我两手托腮趴在地上,爸爸穿一件大T恤,单膝跪地,双手快速转动着手中那根木棍,转啊转,转啊转,我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小声给他加油,生怕声音大了会把火苗吓回去……
不知多了多久,木头上面开始冒出淡淡的青烟,我欣喜若狂,爸爸的转速也更高了,可是,就在火苗将燃未燃的一刹那,爸爸额头一滴很大的汗珠滚下来,啪嗒,刚好砸在那泼溅的火星处,嗤地一声,浇熄了一切。
我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爸爸脱下被汗浸透的T恤,拧干了擦擦我脸上的泪,“丫丫别哭,看爸爸的!”
他用小刀在木桩别处凿了个孔,继续开工,并鼓励我给他喊号子,在我们两人坚持不懈的配合下,面前的稻草终于砰地一声燃起了火苗。
我蹦起来欢呼雀跃,爸爸踉踉跄跄起身,我这才看到,他全身汗如雨下,大短裤下面的膝盖跪得通红,双手全都搓出了豆大的血泡,血迹沾在木棍上面,斑斑点点,分外瘆人……
很多很多年过去了,每当看到爸爸因为手抖将菜撒得满桌都是,每当接到他询问微信相册如何制作的电话,或者第N次找到我家抱怨说钥匙又不翼而飞了的时候……
我总是会想到那个七月流火的操场上,那个趴在地上眼巴巴盼望着的小女孩,那个专心跪在地上,双手搓到鲜血淋漓的男人。
以及他脱下T恤擦拭我眼泪时眼中的温柔疼惜,和那一滴不听话的,噗嗤一声砸熄火苗的硕大汗珠……
03
我在童年的时候还养过一只小土狗。
那是用无数次的央求、信誓旦旦的保证,许诺考进某某名次以及嚎啕假哭加上撒娇卖萌得来的生日礼物。
——因为爸爸对狗毛过敏,他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满足我豢养小宠物的渴求。
他劝说坚决反对的妈妈,这是锻炼孩子责任心的好事,可以试一试。
他跟我约法三章,小狗狗的喂养、洗澡和牵出去遛弯、清理便便等必须由我全权负责。
我喜不自禁地答应下来,那只狗狗,我养了三年多,皮光毛亮,神气非凡,不想最后却被偷狗贼半夜猎了去(泪目)。
对一个小孩来说,三年来持之以恒地照顾宠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让我学会了付出爱心,学会了忍耐负责,也学会了体恤幼小,并对生命有了最初的敬畏和尊重意识。
那是看再多的书走再多的路也无法得来的人生初体验,潜移默化,贯穿一生,影响深远。
想到我的一个朋友,今年已经31岁了,自小与家人关系冷漠,看到电视播放《爸爸去哪儿》马上就转台。
他说,看到别人的爸爸对小孩那么宠爱那么维护笑得那么温柔,他的心就会痛得喘不过气来……
说这话的时候,他父亲过世已经三周年了。
还有一个女生是我大学同学,漂亮、聪慧、能力出众,在校是学生会干部,毕业后不几年就晋升部门主管,就是这样优秀的女生,在谈恋爱时却诸多受挫。
和她交往的都是长相能力品行低她好几个等级的男人,每次都是谈不了多久就分手,有的竟然还拿着斧子砍上门来,威胁她如果分手就同归于尽。
最后她终于结婚,嫁给一个离异带孩二婚男,婚后三年,她在不堪长期家暴后下定决心协议离婚,净身出户。
这个女生在小的时候父亲恋上小三,常年不归,母亲整日哭泣,动不动就拿更弱小的她出气,经常不需任何理由就将她揍得半死。
然后母亲喝得酩酊大醉沉沉睡去,她满身伤痕蜷缩在角落,流出的泪水濡湿了无数个漫漫长夜。
她说,那种凄惶孤苦和悲伤无助,在多年后仍然深深地镌刻在她脑海中。
她说,从此她因害怕被男人抛弃,再也不敢与优秀的男士交往。
她说,她一辈子就这样了,她永远也走不出童年的那个死胡同。
04
刘若英在《最好的未来》中深情歌唱着:“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这是最好的未来,我们用爱,筑造完美现在。”
如果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能感受到足够多的关爱,接受足够大的包容,他们就会拥有健全的人格,凡事不冲动,不极端,不偏执,情绪稳定,适应社会,与自己与他们都可以相处得和谐融洽。
他们在遇到顺境的时候不会得意忘形,遇到困境的时候不会绝望无助,遇到悲伤时不至于无可自拔,遇到不平也不会去勃然大怒……
而是会通过耐心等候、积极转移、侧面化解等迂回方式来消化一切负面情绪,举止得体,让别人跟自己相处时感到舒适,也就是所谓的高情商。
情商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丹尼尔•戈尔曼教授在1995首先提出来的,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丹尼尔•戈尔曼经过对数以千计的儿童长期多年的追踪,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小时候受到关爱和陪伴越充足的孩子,长大之后的情商就越高;那些偏执成性、人格存在很大障碍的成人,大多也可以在幼时的原生家庭中找到缘由。
一个人情商的成长,就像将种子播撒在土壤中,陪伴、关爱和包容,就像阳光雨露和清风,会促使种子茁壮成长;
而那些被忽视忽略粗暴对待的孩子,就像种子落在干涸板结的土壤里,要么永不会萌芽,要么勉强破土也会生长得歪曲扭巴。
不论是好的,不好的,令你回忆起来感动落泪,抑或无助到痛哭绝望的,都已成为过去式,无可更改,永远逝去。
当我们也已为人父母,我们要将那些好的、正面的、积极的力量传播下去,好好陪伴孩子,用爱填补一切空白;
我们要摒弃那些不好的,用理智的刀刃割断历史重演的宿命。
让所有那些独裁、冷漠、粗暴的对待,都在我们这一代,永远地划上——休止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