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雁南飞

虽然作者很留恋北京,但是如果不是去台湾,估计在大陆,就会是千万个受打压的作者之一,我们也不会看到暖人心的城南旧事。很多时候怀疑是不是人性本恶,只是那份土壤没成熟罢了,一旦成熟,这恶果会抹杀那么多真善美。义务教育教给我们的太单纯。纯美的没有瑕疵。其实还是自然些好,这样不会有落差。每每看到作者那份怀念之情,我的心里很复杂。假如一直住在城南,还会有这暖人心的故事么,或许沧桑不会容许你有。一切太程式话,不能有自由思想。几十年前的余震,如果细微观察留意还是有的。虽然没有一个萝卜千斤重,但是幼儿园要背诵24字,我还是感觉很唏嘘的。难道背过了就是爱国,他们还是个娃娃。最后说一句,林女士,幸亏你离去了,要不然结果不乐观。
这是很早以前自己有感而发写的几句读后感,今天有人留言,跳出对话框子,我又重温了一遍感想。
我上小学时候就看过这部电影,听着李叔同谱曲的送别长大,但是当时没探讨到底是谁写的,是男是女女,从来没有过。差不多十六七的样子在书店图书馆系统的看了城南旧事,作者简介。越发的喜欢英子,喜欢林女士,从小学成天读巴特的小羊羔,救火英雄赖宁,雷锋的故事,邱少云,罗盛教。
当城南旧事像一股涓涓细流蔓延全身时候,也曾不解过,为什么这么好的文章不推广,比三味书屋,比记念刘和珍君不知道上好上多少倍,顺便说一句,据说当时刘和珍君去游行,某位大咖是大加鼓励的,但是当时正和他谈恋爱,和刘和珍君是同学的xu同学被制止游行,所以就有了英勇就义,还有那痛斥的文章,所谓的弃医从文,所谓的……。
最近又借阅了别人买的叶广芩的几本集子,也是爱不释手,豆汁记,状元媒,月亮宫,陈小手,后罩楼,也是京味小说,看的我流连忘返,跌宕起伏。
所以今年自己圆了一个上北京梦,由于老的小的不好照顾,所有的行程都是跟团,不过以后还有机会,抽个机会慢慢的仔细的看个痛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