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浙南温州小镇:鳌江,是一座边界古镇,三朝古港,曾有过璀璨的历史。陡门头在几年前以及写作碎片上曾稍稍带过一点,无奈因历史源远流长,地形错综复杂。不敢贸然造次抬笔。近逢鳌江大拆,打造温州南部中心城市核心区,为现代化建设腾地,故尔迎头而上,不知好歹,略尽主人翁之责胡写一番,资料多为民间口述,方史野谈,还望各位乡亲,老师,前辈多多批评指正为感。
鳌江古镇-‘’陡门头,南门街’’-关山飞渡,海丝之路
关键词:古关,古港,古道,陡门,人家。
对于鳌江是不是古镇,乃至千年古镇。许多乡亲提出异议:称鳌江只是一个百年商埠,甚至百年都不足,这是有道理的:若从1933年正式建镇开始,它仅仅存在了84年,实在称不了什么古‘’镇‘’。但若从《圆珍记》所载唐昭德853年日本圆珍高僧途径江口镇(今鳌江两岸),至中土取经时间来算,则越千年。那就要问了:何为古镇?是不是有真正的古‘’镇‘’?
关山飞渡,海丝之路|陡门头查历代行政区划,主要分三级制:州,府,县,不同年代称呼不同而已。如:道,路,省,州,郡,县,府。而州县以下行政区划在明末清初,尽管里甲制度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还没有从几千年的思维定式中摆脱出来,行政区划还是以“户”为基准,为牌、为里、为甲、为保。例如武定府首县惠民县,村镇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金朝,按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武定州志》记载:武定州(即后来的惠民县域)编户114里,有7乡16镇。而当时的乡镇并不是行政区域,而是人为划定的自然居住区域(集镇)。而真正的行政区是当时的里甲(后来的保甲)。故历史上真正称得上‘’古镇‘’的也便是唐代。当时镇分:军镇,镇戍。前者为藩镇,后者为据点,要塞(按中国古代镇市变迁史,镇原为军事性质,在唐代是个军事设施名称,唐朝在边防设镇、戍,也称军镇。唐代初年在重要各州设都督府,睿宗时设节度大使,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甚至全部军政大权。藩镇又分军,城,镇三级。镇则是最低等级的军事名称,职能大概等同军事据点,设在州县要道上,勘验行人过所、路证)。跟近现代大量出现的‘’镇‘’级规划有本质区别。为此今天我们认为的千年古‘’镇‘’应统称为古代集肆,繁荣的市镇或军镇。那鳌江两岸历史上有吗?千年前有过这种繁荣吗?答案在陡门头找。
平阳有一条历史最悠久的千年古道:横阳古道,跨越万全垟与江南垟,连起两岸十里八乡,像一根大动脉,输送着养分。横阳古道的最北端在仙口,原为横屿船屯,过去为三国东吴时期三大造船厂之一(横屿船屯位于罗阳江(今飞云江)之南横屿山麓,大致为今平阳东门山脚至宋埠镇跳头山仙口村一带,东濒大海,南屏跳山,枕山临水,地势险要,其规模大,范围广,造船基地十分繁荣,为东吴孙权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另为温麻船屯,岭南番禺船屯见《百度词根》),中央在此设典船校尉,直属中央,古道或是为此而开,原来闭塞的边城下邑凭借国家发改委的一次规划,利用其优越的自然与地理环境迅速成为版图一颗耀眼新星(07年在鳌江工地出土巨唐代巨型香樟木,证明千年前的横阳曾是一片茂密的原始雨林),大量的人力,物理资源从江北岸通过这条古道汇聚到这里。平阳迅速雄起。万全垟当时仍是一片海湾,围绕着汹涌澎湃的汪洋,塞满了数以万计的国际顶尖的巨舰-蒙冲,可以称为现代的‘’航空母舰‘’。中国历史上的造船业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明代郑和宝船达到巅峰。据说‘’万全‘’垟之名就来源‘‘’万船’‘。
关山飞渡,海丝之路|陡门头古道的最北端是金乡卫城。这里是明初抗倭的重要前线,要塞,是汤和上奏所修浙江50多座卫所城之一以加固海防,与鲁,苏,闽沿海卫所堡寨以及制度串联起了中国最初的也是最系统的海防线,堪称‘’海上长城‘’,拱卫了中国海岸线400多年的安宁,戚继光几度练兵抗倭于此,爆发了无数次与倭寇海盗的短兵相接,刀光剑影。也带来了大量全国各地将士,与天津卫,渤海卫南北呼应,是重要战略据点。如今天津卫变天津,金乡卫还是那个金乡卫,却夹杂着十几种不同口音的方言,是一部无法抹灭的历史。
而古道的最中端就是江口镇,而江口镇的历史更多的是经贸繁荣与文化交流的历史,是海丝之路贡献港和起点之一。《圆珍记》记载唐代日本高僧来中土取经经此,文献记载:明代鳌江始有商船远洋日本长崎贸易。而江口镇确切说当为陡(斗)门头。许多老师会异议了:明代江口城不是在今江口路一带吗?至今遗留古炮台遗址,营盘巷旧名。但明代迄今仅600多年,若无更早的出土遗址,无法断定明代江口城与唐代军镇吻合。另有老师认为当为下垟埠一带,因地名成型久远,一直为出洋的古渡头,古城当在此。但因为没有确凿的出土文物与遗产佐证,也只能成为一个传说。而斗门头,迄今尚存近800年前古海斗门(水闸)与旱桥一座,恰恰提供了重要佐证。斗门今天又称陡门,因古水闸外往往用条石或松木板垒成一道陡坡,以利泄洪,避免积潭故名。斗门又名-江口斗门于1236年建于元县令林宜孙之手,屿门里(今杨屿村)郑氏因袭郑家垟郑僖家族,1287年屿门里人郑存耕重修斗门,说明约800年前杨屿门,斗门,郑家垟已成陆。而斗门的作用是疏浚河道,保证灌溉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参舟巴艚阴均陡门),故推测斗门一带已是水乡泽国,多移民耕种鱼猎。
而史书记载唐初在鳌江两岸已驻兵设军镇,唐初府兵制(至唐太宗达高峰,唐玄宗时才废止),多为籍兵(地方人),战时为兵,闲时为农,且亲眷子女与军旅协同。这有几大好处,一可以更好的提高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降低军费开支,也同时杜绝了军权掌控者的尾大不掉,觊觎政权。一旦造反,各地可起兵勤王。唐代军镇以及军镇系统的凝聚力之强,自然会影响地方,不能保证上升至金乡卫,嘉峪关,居庸关般规模。但是地方的市井气息必然从此开始。于是在这个叫‘‘江口’’的滨海滩涂也再不是萧索没落,杳无人烟,也是雄关漫漫,千山飞渡的一方乐土。吸引着四方百姓投身军旅生活。有了男人,有了女人,有了孩子,有了人烟。当人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自然会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走南闯北,四海经商的贩夫走卒,便会将外界新鲜,时髦的物产用品拿到这里交易,文化交流,长期驻扎,自会形成商号,随着商贸繁荣,移民增多。为了保障地区繁荣安定和自己的利益,地方的乡绅开始造大型的水利工事,便是今天的斗门-又称江口斗门(元苏伯衡《苏平仲文集》卷六《平阳重修江口斗门记》中载:“宋端平三年(1236),县令林宜孙于北江口(今鳌江镇陡门街)创建‘江口陡门’),使得百姓生命安全与农产收入得到保障。因为陡门的出现,好像一个城修起城墙,进一步加速了移民迁入,亦耕亦渔,开始涌现‘星恒连北斗,驿路通南闽‘’的千年古道上欣欣向荣,难得一见的局面,慢慢繁衍出一条街区,便是-南门街。如今的南门街虽然因历年城建被切掉一半。但从残留的肌理还能看到‘’蜿蜒曲折‘’的古海岸线的影子。明代时在此基础上,建九都海塘,从塘古路绵延至郑家墩塘古北路(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县令朱邦喜,议以预备仓谷易银,召匠砌筑九都海塘(今鳌江镇塘(沽)路),时蛎灰壳缺乏,忽潮拥蛎壳至,修塘足用。塘成该地之田,尽为膏壤,乡民称之为“朱公塘”。见民国《平阳县志》卷七·建置三。),也就是说南门街挖下去都是先民取材海涂以及蛎灰壳烧制的传统建材推得土塘,是鳌江古海岸线重要见证。如今杭州湾古海塘有申遗的趋势,鳌江两岸古海塘都挖去建房子了。没文化不可怕,可怕文化被糟蹋。
塘古(埭) 鳌江两岸清乾隆年间,因年久失修,洪水冲毁陡门,平阳知县何子祥捐出所有俸禄,重修斗门,这是值得铭记的地方好官,放在任何年代都可以称得上天地良心,日月可昭,看看今天的‘’好官‘’,实在让人心寒。如今陡门边的榕华亭便是为纪念这位大大的绝版好官而立。欲瞻仰先人遗风,可就近一游。重修斗门更名‘’五福陡门‘,谓闸成五都之福也。所谓五都,即地处小南平原的八都、九都、十二都、十三都、十七都,这些地方的河湖沟渠之水汇聚于江口陡门,继而流入东海,也寄望地方再无洪灾水害。看看几千年过去,五水共治还是历史遗留难题。可就是有些自负的人填河道,占水岸,认为自己比大禹聪明,比何青天还‘’清廉’,甚至排入‘’色素‘‘’’颜料‘‘’’污水‘’把母亲河搅得乌黑,以为还不够乱。如果何青天,大禹从祖坟里活过来都要气死好几回了。
何子祥威仪 关山飞渡,海丝之路|陡门头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包括清初迁界,23年大火,日军轰炸。千年古镇风貌消失大半,到上世纪5-60年底时,南门街仅剩清末,民国所修大量商铺民宅,多为前店后寝,上店下寝风格的,而栈前新街则一度呈现中西合璧风格。这也是古镇遗留最辉煌的历史,跟近代鳌江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随英国在鸦片战争中获利,国门第一次被打开,鳌江的古鳌村(旧分永宁,鲸浦,访贤,新河,康宁,吉庆六里,1923年成立六里联合会)是最早试水的一批中国集镇开放口岸,迎来了新生活。当时就有很大的一个商号叫:新生活布行。意大利,比利时远洋巨轮曾到古鳌村来贸易,英国牧师曾来渔村传教。温州司舶司在此设分支(见《温州商业志》),炮台改关口,稽查盐税。邮局,电报,电话局,地方银行,宁波会馆蜂拥而至,再后来,吸引了大量乡贤海外归乡,办企业,兴学堂,立志报国图强,复兴中华。原鄞县知县,省议会参议员王理孚回乡创办王广源南北货行,承包矾山的矾矿,出口国际,当时平阳矾山的矿有600多年历史,占全国储量70%,世界的6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矾都。后见南麂岛自然条件优越,又组织乡人上岛开垦,成就了今天的4A级景区,中国10大美丽海岛,世界生物圈网络,快申遗的节奏,可谓成不世之功。是每个地方人,全国劳模和四个现代化的榜样。辛亥革命后,封建余孽正式被钉在了墙上,成为传统中华的一部分作为纪念。海外归来的王惺园,陈仲芸和地方乡贤王理孚筹建鳌江公学,分校设南门街尚同会馆,便是后来的三小。而更早的尚同会馆的前世今生却一直是个谜。原校舍或依旧是会馆前生(今驾校办公楼)。趁着万象更新,南门街一夜之间也刷新许多商号。如吴宝华银器行,吴家铁器行,韩发盛铁镬行,碎青中药铺,杨万和酒楼,魏家印刷行(见郑小同《南门街记忆》)。家家就是一个小作坊,这种模式在隔岸几乎得到天衣无缝的配合,在北岸安澜渡上岸,是一模一样的‘’南门街‘(方岩下街)’和清一色的传统商铺。印刷业巨擘,中国第一农民城,如今的龙港市,一脉相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靠朴素的家庭手工业自产自销,辛勤经营,兢兢业业逐渐成型,成了如今温州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世界温州人论坛永久会址拟选址平阳,也是对地方温州人所做贡献的肯定。陡门头它是千年古镇重要的见证,是关山飞渡,海丝之路,东南起点的滥觞之一,可这些也逐渐成为茶余饭后,和吹牛打屁的谈资……
关山飞渡,海丝之路|陡门头二
南门古商道是一个系统,跨越不同年代。它以陡门头(陡门亭)为中心分东西两端,西端为南门街,东端称陡门街。而当中的‘‘头’’有凸出,或是高地,半岛的意思。陡门街接驳千年古渡-江口渡上岸至五板桥,江口,墨城,西湾的群众。大约唐宋时期,修东西塘大工程,陡门街才逐渐与南门街连成一处,并经八角亭走丰山,通县城,望万全,瑞安,温州。斗门边原有古榕一株,并起古亭,名“斗门亭”,故地方人又称此地:斗门亭。据遗存石料(搁弃于河头菜场前)及百姓口述:当年斗门亭为卯榫石构八柱飞檐翘角穿心兰亭,设椅榻,路人皆走亭中而过。当中树一尊菩萨。具体为何菩萨,说法不一:一说白灵堂观音,一说陈老爷,一说太白金星。亭址亦有不同说法:位于今斗门上(据历史上斗门旱桥仅一米宽,或为缪传),一说今榕华亭原址,一说今斗门头陡门街一侧。另置三官亭神橱于斗门旁,护佑地方百姓免致溺难。并植小柄叶榕树于神櫉边。古榕曾有2-300年历史,在70年代意外碳化而死,重植今树。今斗门桥上三官堂乃是原八角亭旁三星堂(三官堂)拆改,迁入合二为一。原斗门路走势也不同:过去是绕白灵堂后而过。遇岔口再分二路:左首连五板桥村,右首往江口村。
江口村方向到华光道院,之后陡门路莫名其妙变望江路,至江口堂又莫名其妙变江口路……路还是那条路,除了肌理的飘忽不定。千年古渡-江口渡便处江口堂附近,旁为望江亭,旧称鹫渡亭。在华光道院一带70年代曾建有平阳最大的造船厂,沿线还有平阳皮革厂,平阳屠宰厂等,都是现代国企的元老标兵。斗门头这个弹丸之地,千百年来独受地方青睐,叫人浮想联翩。南门街正对尚同会馆有三潭巷。据说巷内原有三口大水潭故名。也侧面揭示海洋性湿地的沧海桑田。陡门头以下沿着原南门街肌理依次有炉后巷,三潭巷,吴宝华巷,公屋巷,幸福巷,九都巷,金河巷,栈后巷等,炉后巷为原韩发盛铁镬行故名。吴宝华巷因吴宝华打银店驻地故名,公屋通栈前公屋(1923年大火后所建慈善安置房),九都巷又称九星媄弄贡(巷),通平阳轮船埠头,金河巷,因金益和酱油行驻地故名。地方老新四军杨力航爷爷于民国时捐部分积蓄,修金河巷至水心(深)村一段石板路,使乡人告别了雨天泥泞之苦。
南门街外便是大片的滩涂。那会从安澜渡:窄窄,长长的,钱仓石铺就的码道走下船,两侧滩涂爬满了窸窸窣窣的沙蟹(我们叫彭琦,大头蟹)。小时侯记忆中,常常和哥,他的几个玩伴汲着拖鞋,迎着夕阳,下涂摸蟹 ,最后玩得两腿是泥回家,有次甚至还碰上涨潮,慌忙中把拖鞋冲跑一只,有时不小心还被大头蟹冷不丁夹到手指,脊背发凉,面色苍白,尖叫不止,儿时充满着即刺激又欢笑的生活……安澜渡几经迁建再修大桥,渡口和那条长长的码道早已不见,如今却被某些古镇,水乡拿去申遗,在一些西部乡村才得以见到。
千年古镇与陡门头的这段历史和乡愁日渐消失,只有在尘封的记忆中得以寻找了。
安澜渡。来源:陈铁树。摄于2008年 千年古渡-江口渡(道光年重修),约摄于2012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