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初见中国传统文化读书与国学
日知录(1):那些水上的泡沫

日知录(1):那些水上的泡沫

作者: 蕉下客deer | 来源:发表于2022-07-26 17:31 被阅读0次

“日知录”这个题目取自《论语·子张》篇,原文是“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其所无”,每天都不停止学习,获取新知识。“月无忘其所能”,过目即忘等于没学,要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内化为个体的经验、气质,以及服务社会、改造世界能力,这才是好学者。

这是一句非常好的话,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标题。只因清代顾炎武已提前注册,再用之,便有抄袭嫌疑。然一时又想不出比这更为恰当的典故,用于概述我每日碎读碎思的学习状态,姑且转借之。

我写下的是每日新知,目的是“勿忘其所能”。到了我这把年纪,精神日短,欲做系统阅读、系统研究、系统写作,都已力不从心。常常是零篇碎简地读,有时一句话,一个字竟能引得浮想连翩。而这些连翩的浮想就像水面上的泡沫,若不及时收集,便瞬间化为空气。日知其所无,也日忘其所知,身体简直就是个没底的漏斗。写《日知录》,就是为了收集这些水上的泡沫。文字自然也是零碎的,然至少留下一点忽闪的影子,聊胜于无。

我习惯在早上做饭时听人文讲座。今日闻得“信仰”一词的新解。“信”是对不确定的东西信。“仰”就是相信一个比你高的东西,相信一个引你向上提升的东西。不是任何东西都能信,让你堕落的东西就不能信,只有信一个引你向上走的东西才叫信仰。这不确定的东西也可理解为神秘。比如天上的上帝、佛主是神秘的,远古的圣人孔子是神秘的。对我们身边熟知的人就难以产生信仰,甚至难以产生信。俗话说“外来和尚好念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能本庙和尚水平比外来的高,可在自己庙里讲经,师兄弟们未必听得进,何也?因为大家对你太熟悉,少了那种不确定的神秘感。若以平视或垂视的眼光来看听课,听者心中盛满自己的陈见,如何还装进新知。

读书也一样。为什么经典都是经过时间筛选的书?原因自然多方面,同时代人缺少神秘感也是原因之一吧。读书前,若不先将自己倒空,或放低姿态,那还不如不读。古人展卷前净手焚香,何谓也?先以虔诚的态度,在心中升起对书的信仰,然后,方能开卷有益。

读《孟子·滕文公下》“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从句式结构分析,“闲”、“距”、“放”应是三个动词,“距”和“放”还好理解,“距”通“拒”,拒绝、抵制。“放”驳斥、批判。可“闲”是什么意思呢?按现代文意思是闲置,放着不用。让“先圣之道”一边歇着去,显然不通。翻注释方知,“闲”取其象形义,门里面横着根木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意为“捍卫”。古义与今义是如此风马牛不相及。

读孟子评论陈仲子是否为真廉士一章,一时难懂孟子话中之义。孟子说:“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臣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陈仲子是齐国世家大族的子弟,他哥哥陈戴在盖邑有万石粮食的俸禄,仲子认为这是不义之禄,所以避兄离母,迁居别地,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穷苦生活。如此洁身自好,难道还称不上廉洁吗?孟子却认为,像仲子的操守,只有变成蚯蚓才能完全做到。在亲情与法律、道德的权衡上,孟子的立场与孔子一致。叶公对孔子说,他们乡里父亲偷羊,儿子上官府举报。孔子说,他的乡里刚好相反,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而孟子就更极端了。他说倘若舜的父亲犯了法,舜会抛弃天下,背着父亲逃到天涯海角。可见,儒家视人伦高于一切。所以孟子并不赞同陈仲子背离亲情,追求廉洁的做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仁义的根本,一个无仁无义的人,还能称得上是好人吗?既算不得是好人,又如何能成为“廉洁”的表率呢?他顶多像条蚯蚓——上吃泥土,下饮黄泉。再则,《藤文公》篇,孟子一再强调社会分工的问题,陈仲子是士族大家,享有世禄。陈戴在自己的封邑上获得的俸禄本来合理合法。陈仲子的行为就是孔子笔下的“硁硁然”小人。

读公众号《胡竹峰:我的志趣是写出东方审美的中国文章》的访谈录,胡先生说:“文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因,天生如此,志趣如此,环境如此。我生于乡野,离自然近,古典的诗意里的风花雪月,旧年乡村里都有。故家墙角也有数枝梅,而窗外何止两个黄鹂鸣翠柳,更不止一行白鹭上青天。思想不谈,我不喜欢文字过于欧化,更未必是欧化,而是翻译腔。托而斯泰、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如果是中国人,他们的表达,未必就是今日翻译版之面目。中国汉字实在是可以写出很美的文章,那是我要的文章。作文未必能文章,文章则须先作文。”自己写作时间也不可谓短了,可文字仍是如此粗俗不堪,只因很少花下锤字炼句的功夫。观古帖,几句简单家常,亦清雅得狠。向往此种淡薄、简约之美。多读古文、多看古字、好好作文。

相关文章

  • 日知录(1):那些水上的泡沫

    “日知录”这个题目取自《论语·子张》篇,原文是“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其所无”,每天都...

  • 日知录-1

    整洁的背后是循规蹈矩,是把人机械化。混乱的背后是自由独立,是让人更像人。 换句话说,不需要太多注意力就能获悉新观念...

  • 2021.12.03日知录1

    1、想法里,起得早精神会很差,但恰恰相反,起得早精神反而特别好。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懒一次就会越来越懒的。我们曾经...

  • 2018-03-06

    顾炎武《日知录》

  • 无标题文章

    顾炎武《日知录》

  • 日知录D1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要写有趣好玩的有人爱看愿意读的创业笔记,不能是自说自话的记录,这个没意义。如果只是自己看...

  • 日知录(第1天)

    《挺经》 英才 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犛牛不...

  • 0428日知录1天

    前些天也在和一些朋友们在分享,当问到收获最大一点是什么?起初会觉得是课程信息密度比较大,触碰认知比较多。对现如今内...

  • 3.29日知录day 1

    1.疫情期间,有了很多时间!被封在学校里,快一个月了,真是快疯了!但更多的是让生活忙碌起来,时间也就过得更快了!每...

  • 2016.11.04日知录

    2016.11.04日知录 今天听五分钟商学院,伯凡日知录,古典超级个体,有书共读从0到1,还有轩轩的早餐读书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知录(1):那些水上的泡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go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