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好几个月的电影—《敦刻尔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107分钟,都处于紧张之中,看着揪心,40万士兵被困敦刻尔克,家就在对岸,却那么遥远,要是没有战争,他们不会陷入“绝境”,回家亦不会那么艰难,而战争,却让回家变成了最远的行军。
诺兰独特的表现形式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血淋淋的真实,人性、恐惧、死亡、求生、荣耀、祖国……通过战争亲临者士兵们的本能生之欲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战争中,没有人置身事外,人人都想活下去,这应该被尊重。
《敦刻尔克》,影像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绝境”,而不是“撤退”。

丨76句台词,却句句戳心
电影台词很少,只有76话,人物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却字字戳心,句句揪心。当一个困在海面上的英国士兵,被正在海上驾着自家民船开往敦刻尔克的老人家救上了,英国士兵想让船开回家,但是老人家却想开去敦刻尔克就更多的人,这三句台词却道出了战争的本质,让人落泪。
英国士兵说:“你一个老人家凭什么去救他们?”
老人家:“老人家发动了战争,却让年轻的孩子们在异国他乡冒死不能回家。”
这就是台词的精妙之处,每个字都不是巧合,都是值得推敲的,老人家的回答说出了他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看到的历史真相,自己的孩子们因为战争非死即伤,没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了。
76句话却写出了困在敦刻尔克海滩上的英国士兵等待救援的希望。

丨配乐为纯音乐,渲染的情感和气氛让人窒息
《敦刻尔克》的配乐采用的是纯音乐,汉斯制作带来的惊艳把战争的紧张和压抑气氛渲染到了极致。
配合时间走动的背景音乐,配乐和心跳同频率,时钟和低音两大配乐要素,汉斯通过其展现出了敦刻尔克撤退中个人命运的摇摆不定和气氛的压抑紧张。秒钟滴滴答答,轰炸机持续轰鸣,爆炸、枪弹声不绝于耳,死亡在一步一步逼近,回家还有多少可能?
音效真的被汉斯运用得很少,连神经都跟着紧张起来,那一刻自己也好像身置其中。
《敦刻尔克》,我们感受到诺兰带来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汉斯带来了的听觉盛宴。



丨三条主线交叉进行,不靠英雄人物抒发情感
在看惯了英雄人物的主导的影片之后,《敦刻尔克》没有英雄人物、没有主角光环的叙事,却同样打动人。
《敦刻尔克》的成功在于他突出小人物的故事,这才是战争中大部分人的故事,每个渴望活下来的士兵,通过其中的三个士兵来展现,他们不断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寻得求生的方法,却在战争面前显得那么的渺小和不堪一击,最终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着,也正如战争。他们撤退了,却也背负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骂自己是懦夫,没有誓死捍卫却选择逃亡,这一点不予评价,但是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
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加上三条主线交叉并行。海上、陆上、空中,都有闪光着的小人物,他们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活下去,帮助更多的英国士兵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时刻在战斗。
每个人都在敦刻尔克“绝境”中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无人幸免。



丨这无疑是英国的主旋律电影,是一次意识形态的入侵
《敦刻尔克》大撤退真实的历史其实不像影片渲染的那样,是一次胜利还是一次溃败?众说纷纭,其实影片也用极小的篇幅提到了一点,就是一个撤退后的英国士兵在回到家乡后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问他的朋友,人们肯定说他们是懦夫吧!这其实也在侧面反映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溃败。
暂且不讨论它的胜利性质,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其实也是英国的主旋律电影,是英国进行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电影会将很多观众代入到《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赞扬和尊敬之中,之后完成它的意识形态的输入,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历史面前,还请我们保持住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立场,了解真正的历史,尊重历史。

影片还是值得去看一看,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它没有什么瑕疵,音效、配乐、台词、演员的演技、画面、剪辑……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如果大家喜欢历史电影的话,八一建军节上映的《建军大业》其实也是不错的,推荐。
在推荐几部国外的战争片:
1.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2.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
找不到资源的可以留言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