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后世人称“七绝圣手”,尤其以边塞诗盛名。
不少名句家喻户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诗三百首》的五言古诗中仅收录这一首睹月思友的优美诗句。虽不似那些边塞诗指点江山,铿锵有力,却自带一种文人墨客的清高气质,如空谷幽兰,灵动芬芳。
那日,秋高气爽,正值盈月之日,诗人邀堂弟至南书房诵诗赏月。
此间书房乃诗人最爱,文房四宝一应齐全,多年来收藏的万卷书册占据四面墙壁,散发出独特迷人的竹简书墨清香。
“酒不醉人人自醉”,对于读书人来说,书卷即是酒,书房为卧房,沉浸于此,如同置身世外桃源,但愿长醉不愿醒。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友人相伴,那真是,世间万物皆可抛。
若论择友,诗人目光如炬,宁缺毋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基本原则,品性高洁,志趣相投更是其看重的标准。
他的好友中,诗人自是不缺,包括孟浩然、李白、王维、王之涣等大师级人物。
其中,来自绍兴的崔少府,虽家世不够显赫,文采不如孟李王等诸位诗人闪亮,但他内敛儒雅,真诚自然,不屑阿谀,不喜粉饰,信守“君子相交淡如水”,与诗人甚是投缘。
他曾是书房座上宾,与诗人同进同出,诵诗赏月,弹琴和曲,挥墨留香,惬意如许,唯愿时光停滞。
可惜聚散无常,终是长亭送别,一去千里。
如今,崔兄一别经年,月盈月缺,几度春秋,隔山岳,两茫茫,今生不知何时方能再聚首。
如兰一声细不可察的幽叹在空气中漾开。诗人负手于身后,一掀长袍下摆,款步入室。
堂弟最懂诗人的心事,他快步走到窗前,一把掀开墨绿色的丝质帷帘。
一片银辉世界顿时映入眼帘。
只见,一轮明月正从云中踱步而出,才露出半边身子,却已然光芒万丈。
庭院中的兰花杜若等一众花草树木,沐浴在乳白色的月色中,生出一派柔和气象,即使那棵裸露着嶙峋枝桠的山茶树,也显得格外恬静闲适。
庭前的小池塘更是熠熠生辉,像从深蓝夜幕不慎掉落的一块银白琉璃项坠。月光在水波间流连,泛起涟漪朵朵,水月交融,云遮雾绕,氤氲升腾,水光漾漾,静谧无语却光彩夺目。
目睹此情此景,诗人又陷入沉思,背影显得孤傲又坚定。
窗前景象万千,皆因月之清辉所照拂。这片清辉,照耀古今,又何曾因时代变迁世事变幻而改变。
月圆月缺,花开花谢,时光流逝,友聚友散,皆不为凡人所左右。
世人能左右的,唯有本心而已。
月圆时,赏月。友聚时,欢颜。
崔兄气质如兰,其为人如月之清辉,由内而外,光芒流转,又岂肯耽于世俗,囿于交际。此时此刻,想必也定在江南水乡的书房内,诵诗咏月,思友题词。
诗人正念及此处,一阵微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一阵熟悉的芬芳。
这不正是曾与崔兄多少次吟咏赞赏的兰杜花香吗?
莫非崔兄感知到我的思念?诗人心神一振。
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千万里又如何,心相通解烦忧。
圆月当空,月色皎洁,花香愈盛,诗人将双手轻轻举起,微扬起头,双眉舒展,目光柔和,投向遥远的南方。
缓缓道: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机灵的堂弟已转至桌前,备好纸墨,等待诗人将心中的思绪灵感一挥而就。
一首千古名篇,一位香草美人,就此流芳千古。
似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