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好书共读
文学评论的笔记《看苍山延绵,听波涛汹涌—读蒲松龄<促织&g

文学评论的笔记《看苍山延绵,听波涛汹涌—读蒲松龄<促织&g

作者: 清言卿语 | 来源:发表于2018-11-04 21:20 被阅读14次

    一、毕飞宇的《小说课》是关于小说技巧的书吗?

    这更像是一本艺术鉴赏美学文集。

    尽管这本书里收集的内容是给南京大学中文系上的文学鉴赏课,但本书涵盖的内容,远非小说技巧这么简单,它借助小说这个载体,谈的其实是美学和艺术鉴赏的范畴。

    我们读过类似《傅雷谈美术》、丹纳的《艺术哲学》、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这些书是以美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来谈艺术和审美。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以诗词文选作为审美对象,来谈艺术和审美。而作者是借小说这个题材作为审美对象,来讨论同样的话题。所以可以当做一本艺术鉴赏美学文集来看。

    二、写法有何不同?

    作者的写法不同于李泽厚的《美学三书》,利用考古学和文艺理论,对美学做了惊鸿一瞥的掠影,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偶露的鳞爪峥嵘足以仰视赞叹;不同于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与你促膝谈心,娓娓道来;也不同于易中天的《破门而入》,如闻战鼓,步步紧逼;还不同于房龙的《艺术的故事》,渊博浩瀚,信手拈来。

    作者从小处入手,逻辑缜密,丝丝入扣,同时又漫天撒网,包罗美学的万千气象。正如他最出彩的第一篇,通过剖析1700字的促织,讨论了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窥小窗看苍山延绵,枕扁舟听波涛汹涌。

    三、蒲松龄的《促织》里,苍山是如何延绵的,波涛是怎样汹涌的?

    作者借1700字促织的分析,用恢弘的架构,讨论了创作中的如下问题:

    1、小与大的问题。

    以红楼梦第六回的开场,刘姥姥一进宁国府,揭开侯门深似海的权力世界冰山的一角;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展开在情色世界的无边想象。从小的世相开始,越写越宏大。成为并辔而行的双驾马车。而促织这个超短篇,从大得足以踏空的大明王朝写起,又结实的落回地上

    2、悲剧美学问题

    古希腊的人性、神性、命运悲剧的必然性

    3、鲁迅笔下的国民性问题

    奴性与欲媚,欲媚而不可得,是更深的奴性和国民性

    4、性格与命运

    性格并不总是命运,性格怎样必须是命运

    5、怎样把小说写得干净,写得透彻

    6、小说中的高峰与谷底,悲剧的原则。

    个人演绎:也是电影三幕剧本里的转折幕,永恒会出现的惊人意外,电影滑入下一幕。

    7、小说里的逻辑问题

    小说不是逻辑,小说要讲逻辑

    8、人与景,情与景的关系问题

    情景交融

    9、小说的节奏

    扬与抑

    10、艺术家的创作需要挑战心理与生理的双重感受

    11、小说中如何抒情?它与诗歌散文的抒情有何不同?

    12、关于戏剧里的“发现”问题

    也就是设定谁不知情。读者还是作品当事人

    13、小说中情感该如何传递

    14、保持小说的天然性,如何处理匠心与匠气

    15、小说如何造势

    怎样推波,如何助澜

    16、传奇故事色彩的获得

    17、传奇与离奇

    18、古典主义文学中体现的西方现代文学特征的关系问题

    蒲松龄的促织是人化虫的故事,卡夫卡的变形记也是人变虫的故事。都具有魔幻现实的色彩。

    区别在于:促织是解决具体场景的故事,借古讽今,属于劝谏文化的一部分。

    变形记讨论的是人的异化,在哲学层面探讨生命的意义,人的存在性和精神的困境。

    两者没有共通性,古典作品并没有先锋性和超越性。

    19、针对文史不分家,说明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以上是我对涉及问题的概括,其实还有一些小的议题,比如文学的想象与勇气,没有特别列出来。

    四、如何把书读厚?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促织本身只是一个引子,其实作者背后的艺术鉴赏和美学建构能力才是这篇评论的关键。这是把书读厚的经典案例,如果没有庞大的知识架构,不可能在一篇1700字的超短篇里,讨论如此宏大的议题。其实这篇文本也并不长,估计也就是上万字,但是艺术的鉴赏格局及美学气象是恢弘的。

    以上为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评论的笔记《看苍山延绵,听波涛汹涌—读蒲松龄<促织&g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vd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