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和听| 预期管理和排程

作者: 野蒲公英 | 来源:发表于2022-11-30 07:57 被阅读0次

    一: 预期管理

    自我预期管理

    他人预期管理

    有时候的崩溃,是因为多线程忙碌出问题了。没有提前做好预设,只能等到事情发生了再来进行调试,就很被动。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均匀的忙碌,让时间可以均匀的分配下来,你可以掌控,保持行为的稳定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1. 如何均匀的忙碌?

    1.1 自我预期管理

    那这个时候对自我的预期管理就很重要,提前计划好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以及他们分别需要持续的时长。通过甘特图可以清晰明了的呈现出来,把日程做调整,不就会出现事情都堆积在某一时段,比如月初,中或末。

    即便是会很忙,通过自我预期管理,给自己打了预防针,提前储备好精力,时间,保持稳定的情绪等。这种稳稳的状态会一直持续到事情结束,顺利完成。

    就如学校里得学生考试,老师都会提前一个星期或者提前几天告诉同学们,接下来要考试,那么同学们自己就知道要提前复习,做好准备,让大家处于一种准备状态中。而不是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很慌张。

    我们作为成年人,没有老师给你提前预设了。那自己就要担任学校里老师的那个角色,自己管理自己。

    2.2 降低他人的预期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平衡好,那我们也可以适当降低一下对方对你的预期。这样其实也是在提前给对方一种预设,等到事情真正发生时,他们就也能理解你的行为。

    之前听到过的一个案例,A,B老板要给员工加薪,假设都准备了40W,A老板在第一年发完了这些钱的80%,所有人都非常高兴。可是第二年发的就在第一年上递减了,后来每年都在递减。B老板则是进过计算后,刚开始可能少一点,但是每年逐渐增加。

    从这里可以看出,B 老板对员工进行了预期管理,降低了他们的预期,再到每一年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即使增加的慢,也让员工有了一种期待,今年会是多少呢?这放到生活中来看,其实也是一样的。适当降低对方的期待,但是又保持一种很稳的状态,就很好。

    这样一种预测能力,来自于过去对某个领域的积累,才能做到精确的预测。

    反观了一下自身,我觉得很多时候,没有做好自我的预期管理,尤其是一些突然发生的事情,手无足措,就非常被动。

    二:辩证性的看待问题

    关于多线程忙碌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关注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要正确的排程,这真的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我们总会听到有人告诉我们说:“你要给自己排程,要按照轻重缓急来做。” 对方为我们好,这确实很好。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让你朝着这个放向走,不要走偏了。但是接下来,是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具体要怎么做。师傅指了路,路得要自己走,这一步是必须自己去做的。

    也听到过很多人给我们建议,有的人告诉了你具体的做法,有的人说的很笼统。笼统就会导致你在思考这件事情的时候,思考没有落脚点,就不好落实。我也很怕别人跟我说一些,比如: 好好复盘一下,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诸如此类的话。所有的理论要到实践,中间需要跨越巨大的鸿沟。复盘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要复盘什么内容,要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来复盘等。也有可能是我们的认知没有达到水平,对于他们给出的的建议无法完整认知到。

    对于我们接受到的一些东西,有些需要辩证性的看待,人是灵活的,不一定完全按照建议执行。就如方法一样,可能它好,但是不适合每一个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自己在范围内调整,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即便是知识,也不能拿来就用,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在说话的时候,我也在尽量减少说大话,但是偶尔也需要一点来激烈。比如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每次都对孩子说:“ 你要好好学习。” 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心,可是尤其对于后进生来说,难道我不想努力学习吗?想,他们也知道。可是我并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想用力,但是不知道用到哪里。此时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给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执行性,可以知道要如何去做。以前我很喜欢对我弟说一些“大话”, 看似好听,其实没有执行性。后来,我会把具体的方法告诉他,这样至少让他知道自己有哪些事情可以做,要做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达到目标。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我在给他拆解任务,一旦细化下去,就知道具体要做什么,会有明确的行动方向。

    三: 如何排程

    我一直不太会排程,因为很害怕排错。今天在采铜老师的书中找到了正确的答案,FIFO 原则,First In First Out,队列的顺序按照你接受任务的时间先后,接受越早的任务越排在前面。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而又具体的方向,不需要自己对事物进行排列。按照这个步骤依次完成。如果第一天没有完成的,一定要放到第二天来优先完成,不可忽略。

    而对于任务的拆解,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就是把一个大任务分解为很多子任务。摘录一段书中的专业表述:用原子化的方式来思考: 把其中某一步骤单拎出来,看看这个步骤是不是可以再分解,并且在分解之后,使整个过程得到优化。单点突破,不断去深挖,就会发现问题。

    尤其是对于很复杂的任务来说,这样的拆分可以优化事件的流程,也就是说,知道具体的有哪些步骤,得要做些什么。另外一个好处降低做事的门槛。我们很容易因为被庞大的工作量给压倒,觉得无从下手,在拆分每一步之后,可以具体的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从简单的开始,完成一个个子目标,向总目标靠近。

    但是这个拆分又涉及到了很强的认知活动,对这件事情越熟悉,就可以拆分的越细,需要很认真的思考。

    对照了一下自己的一些活动,有时候并没有进行精确的拆分,花同样的时间去做,不拆分这样做出来的效果是打折扣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去看到这件事情的背后,而不是只盯着表面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和听| 预期管理和排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xd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