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不是管喘气的!
对这件打得天兵天将满地找牙的大杀器,多数人的认识还相对肤浅。
有人在解读金箍棒的重量时,把这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大家伙,与喘气联系在了一起。
仅因为《黄帝内经·难经》中写过人的气息数:“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
单凭这一点,就将金箍棒这个太上老君亲手打造的神器,等同于凡人一昼夜的喘气次数?
这也太不将道教第一神当回事了吧!
金箍棒为何一万三千五百斤?解决了此问题,就差不多读懂了半部《西游记》!
01
对《西游记》的误读,由来已久。
尤其是孙大圣的金箍棒,许多人以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历史感的数字,就找到金箍棒的秘密。
其实,完全错了!
若是按这个思路去找,这等有讲究的历史数字多了去了。
战国时的《周髀算经》,那可是古时候天子治天下的经典。阐明了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大唐时就是国子监的教材。
这本书就说:“冬至南十三万五千里,日中立竿测影。此一者天道之数。”
这个数才牛逼呢,是天道之数。
我还可以说金箍棒是这个数字的缩小版呢!你说牛不牛逼?
孙悟空的金箍棒曾是大禹治水用过的测水的珍铁。号称:灵阳棒。为太上老君亲造。然而,这些都属于没有充分理解《西游记》原著的附会结论。
若依此逻辑,还可以将一万三千五百这个数分解。
明人谢肇淛的《五杂俎》中曾言:《汉书》曰:四千五百岁为一元(《汉书》言四千五百年为一备)。
四千五的三倍,就是一万三千五百。这不就是孙大圣的金箍棒的重量吗?但是,这是无稽之谈!
网络上有太多关于金箍棒重量的解读,多没有读懂《西游记》。就是使用道经本身来解读此问题,也会误入歧途。
比如,道教的《灵宝赤书》上云:“《三元王符》与《灵宝五篇真文》同出太玄都玉京山紫微上宫。此文禳阳九百六劫会之数”。
这个意思就是说:《三元王符》与《灵宝五篇真文》都出自太上老君住的玄都玉京山紫微宫,这个经文有避开九百六十年一次劫难的方法。
比如,我用:13500➗960=14.062。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用了14年零八天。我可以附会说:我知道《西游记》为什么用了14年取经了。
告诉你,这都是一派胡扯!
02
有时候,这样的胡释西游,弄到最后,弄得胡扯自己都以为这是真的。
我虽然不认同一部名著只有一种解释,但也不会接受毫无根据的解读。误人误己啊!
有人会说:猴哥的金箍棒的重量,不会是吴承恩老师随便想出来的一个数吗?
我也曾这样想过。但是,读《西游记》看到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和沙和尚的降妖杖的重量时,便会坚信金箍棒重量必有含义。
《西游记》第88回,八戒笑道:“我的钯也没多重,只有一藏之数,连柄五千零四十八斤。”三王子问沙僧道:“师父宝杖多重?”沙僧笑道:“也是五千零四十八斤。”
猴哥这条棒弄得出神入化,可没了这条棒就毫无抵抗力。此棒只有老君能收回。所谓妖怪收了此棒,都是老君弄的鬼儿。5048,这个数是吴承恩的精心设计,吴老先生就怕读者不懂。特别让猪八戒加了句:“一藏之数”。
这两5048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行程的天数和取回的佛经卷之数。
《西游记》88回,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
这“藏数”,是一藏经之数。作者反复提,就是怕后世的孙子们看不懂。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在洛阳香山寺写《题香山新经堂招僧》诗,就有“谁能来此寻真谛,白老新开一藏经。”
这香山寺也是唐玄藏新罗弟子文雅立塔之地。所以,白居易用了唐三藏之典,说开“一藏经”。
金箍棒就是太上老君道的像征。老君九转炼成,九转意味着返还道的本身。藏,是梵文量词,仓、笼等意,本邦无此用法。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为《律藏》、《经藏》和《论藏》。
《西游记》第八回,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
西游三藏佛经三藏之名虽与今异,但核心只是为了说三藏之数,天、地、鬼是标准的中国化,不细说了。
九齿钉耙的重量与降妖杖的重量,代表的是佛教三藏经中一藏经的数目。
《西游记》第100回,取经大功告成,唐僧向太宗汇报取经:“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数盖合一藏也。”
九齿钉耙与降妖杖的重量,分明在指所取回的佛经。因此,吴老先生设计金箍棒的重量时,一定煞费了苦心。
那猴哥的金箍棒的重量,究竟代表的是什么呢?
03
有人说,《西游记》说的是抑道弘佛。有人说《西游记》讲的是抑佛弘道。
其实,吴承恩《西游记》写的是佛道杂交。这一点我不细述了,以后会有专文讲。
孙悟空虽弃道归佛了,但是,猴哥却是一个标准的道家文化产物。
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天产孙行者的顽石,九窍八孔、高三丈六等等等等,都是道家东西,很中国。
特别是孙大圣在地府的魂字编号:1350号。第三回,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著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这个号码与金箍棒的重量13500斤,更有极大的暗合,其隐含意义何在?
吴承恩既然将金箍棒设计为老君的产品,他在此物的构想上,沿着道家思路进行完善。我在本文的开头写了,对这个数字,多数人都理解有误,至少,我现在还没能看到正确的解读。
其实,八戒、沙僧兵器的重量代表佛教一藏之经。而悟空的兵器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之数,代表了道教最重要的经典。
啊!啊!?啊???怎么会这样?
我以前文曾写过,金箍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名号灵阳棒一条”(75回),这是道教最牛大神老君亲手打造的降妖除魔的法器。
九转这个道教术语,是指返还至道本身。镔铁是明代流行的兵器用材。
唐《集异记》及《仙传拾遗》共同记载:道仙叶法善遇一神“奉太上(老君)命,以密旨告子”,“以正一三五之法,令授于子”,从此他“诛荡精怪”。
这个叶大神自从得了“正一三五之法”,便有了降妖伏魔的本事,而名传道史。
不仅如此,道史记载,太上老君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威符录”,又授他“三五斩邪雌雄剑”,使张成为驱妖降魔的大师。
老君大神授出的,不仅仅是灵阳棒,还有三五䧳雄剑呢!
金箍棒作为“灵阳棒”,是老上老君造出的法器,也是太上之道。正一是守一。大明时,道教正一派,完全碾压了全真派,成为道教领袖。
孙大圣的魔法,许多都是靠咒语的。这在用金箍棒时也是,这咒符是道教的精髓。在道家看来,一是道之源。《周礼》上说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三五历纪》云:“,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
明代教道最流行的醮仪,如《太上正一三五考召箓品》、《太上正一三五功曹籙》及《三五顺行经》(唐代就有,因明正一派兴旺而流行)等,都是降妖伏怪的魔咒。
翻看道经,三五在许多时就直接指道、得道。金箍棒的一万三千五,正是取此意。
而且,“一三五”之数不仅阐释金箍棒的重量的内涵,也可说明猴哥的魂字编号1350,是“天产石猴”。
更重要的是:一三五,更可以配中国五行。南北朝时的道经《周易参同契》中说:“五行数者,金木水火土推而为三五一之数(至于一三五如推五行,我以后再说)。”
这一点,吴承恩在《西游记》结尾时做了说明,大家没注意到。
第100回,有诗“关文敕赐唐三藏,经卷原因配五行。”这句诗,说唐僧取回佛经,也是五行相配的结果。
这反过来也能说明:《西游记》中,孙悟空称金公,猪八戒叫木母,沙僧号黄(土)婆,取经徒弟三人组,本身佛道杂揉。
取的虽是佛经,修的却是仙道。
而金箍棒与九齿钉耙降妖杖,也是佛道杂交的一个降妖伏魔杀器组合。
吴承恩将打遍天庭的金箍棒作为道之经典,与“合一藏”之佛经的九齿钉耙、降妖杖,一同降妖魔熬心魔。
杀的是妖怪,伏的却是心魔。佛法不失道法,道法偏修佛身。
这就是金箍棒重量的秘密!
网友评论
悟空的来由,还让人不过瘾。
因为想太多,人发现了科技,创造了一个个曾经人们所不敢想象的东西,汽车、飞机、游轮……(当然,这种情况,归结于'好奇心'也是可以的。)
因为想太多,人们创造了小说、游记、神话,乃至是宗教。(也有的可能是一耳传十耳,十耳传百耳,导致一件小事,变成古怪离奇的故事。)
因为想太多,人会思前想后,导致某些方面的失误。(以上三例,之所以不提具体例子,主要是多数人都会对此有个模糊的概念,说具体也是浪费时间。至于没有那个概念的童靴,咳,某真的无法想象……)
当然,以上……均不是重点,只是引句。
本人最喜欢两个词语,'长路漫漫'跟'人生苦短'。
长路漫漫,人何必多想?何必在意那些有的没的?只要在意眼前,再长的路,也只是一瞬;只要在意眼前,再苦的事,也只是足后尘烟;只要在意眼前,再美的花,也不会因为烦恼或走太快而错过;
人生苦短,人何必想多?既然人生是短暂的,又何必自寻烦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那是他的工作,他的兴趣;小说家研究各类小说,那是为了充实自己,为了写出更好;政治家为了国家,须思前想后,考虑行为的得失,这是责任;
可普通人,为了电视剧的剧情,悲欢哭笑,那很正常。可若是为了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投入过多的精力,那就过了。
也许有人说,古装剧不多数不是虚构的吗?研究其中的故事,其中的古文化就不行了?
这里,需要看明白一点。
作者不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写古装什么,并不代表里面的东西都是正确的。有负责任的,会去研究下,研究古人的礼仪、服饰什么的,但多数来说,那些古装剧上的礼仪什么的,都是错误的。
言归正传。
就如本人看过的一本无限流系统小说,里面写到了《倩女幽魂》。
它里面评判了燕赤霞在一、二部中的实力问题,解释了为什么他第一部会比第二部弱。
原因是:他刚修剑道没几年,第一部才刚刚出师,第二部便修到了御剑飞行的地步。
当然,这对不对,本人不置可否,但无疑,这想太多了。
人家燕赤霞前后实力不符,那主角还想了这么个理由出来?这岂不是说明,那编剧、导演能够知晓这一切?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们才是真大神了,主角还穿个啥啊?赶紧抱大腿吧!(这算半个吐槽,但真的是想太多的一个例子。虽然小说就是要开脑洞,但这种,嗯,想太多。)
不过,这并非是说想太多不好。
本人也喜欢'思考',常常回顾自己以前干过的蠢事,未来要干什么……有时看到漂亮妹子,还会YY什么的。嗯,本人以人格担保,绝对没有想过风吹短裙这种奇怪的东西!(滑稽)
你们看,本人写了这么多,不也是想太多了?
不怕告诉你们,写之前,本人想了不少,感觉也不错,可这写着写着就忽然变味了。嗯,确实想过靠这么一篇心血来潮的文章一朝变大神。但是写到这,本人的理智又告诉我了:“醒醒吧!太阳晒屁股了!”
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思维发散?(绝对不是神经病!)
得,想的东西基本被这些脑洞大开的东西全部挤掉了……本人要说啥来着?
哦!对了!思考者。没错,本人称自己这种只想不做,只在心血来潮的时候做某些不靠谱的事情的,为'思考者'。
就如这篇文章,乃是本人经过多次心血来潮,才挤出来的。
各位可以看看本人的《简书》资料,纯粹小白一枚。这,下载《简书》,是为心血来潮一。
看了一篇文章,导致这篇文章的产生,是为心血来潮二。(总共看来两篇,但一篇纯粹是有需要。)
发了评论,是为心血来潮三。
看被回复了什么评论,是为心血来潮四。
之后还有五六七八九什么的。但最重要的是,不知为何,今天竟然会心血来潮地想要发这么一篇评论回去。没错,这是评论,只是字数太长,被我打成了文章。
好吧!本人承认,偏题了。不过,大致上,就那意思了,看不看得懂,就不是'俺'的问题了。
那么,再稍作评论。
关于《西游记》里面那些数字什么的,本人就一个看法。那就是作者在装逼,特意用些看起来有内涵的数字,来吸引那些'鱼唇'的人类。
现在看来,他很成功。
那么,你还在思考那些数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代表了什么吗?
请往下翻,还有最后一句。
鱼唇的人类!
(文中有几个经常重复的词,那不是意外,偶故意的。还有,YC不是打错,也是故意的。再有,偶不吃鱼唇,也不喜欢鱼唇,鱼头也不行!)
上面是悟元子之说,我并不认同!
从汉书到藏经,从道教再到唐代诗人白居易,这么多引经据典就为解析金箍棒重量的含义。老师好给力!超赞!👍👍👍
作者想要表达的无非是2个点
1 证明其他人的想法有误
2 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如何证明有误?列举了众多其他解释仅仅是在数据上恰好符合而已,并没有谈到其他佐证。
那么作者如何证明自己的解释是对的,其中列举了书中的一些重点信息来加以支持。首先用猪八戒和沙和尚的武器重量来证明文中的这些数字都是有具体含义的,不然讨论13500到底是何解也没有意义了。在这个基础上,孙悟空其实是道教出身的。另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获取金箍棒也是在被如来镇压之前,所以金箍棒的重量可能会更加符合道教的经典之数135。
以上是个人浅薄的理解
反正,你说的很有意思,
我觉得,也就是这么个意思😄
譯本根本荒腔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