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汴梁被关押了100多天之后,在众人的解救下幸得一命被贬到黄州,见到闰之,得知湖州家中的文稿被付之一炬心疼不已。可看到妻子憔悴的面容,他不忍心责备,毕竟闰之只是一位家庭妇女,她在这段日子里为自己担惊受怕,还要照顾好一家子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刚到黄州时,苏轼一家先被安置到在定惠院,这是一个寺庙。苏轼的官职是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的民兵自卫队副队长。这官衔本是有职无权,又因为苏轼是带罪任官,所以俸禄微薄得让人意想不到。
他的俸禄居然是一骡子公家酿酒用过的布袋子!可以将这些布袋子拿去市场卖掉换点米面油盐。且不说这些散发着酒气的布袋子有没有人买,就是全卖出去,这些袋子也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啊。
苏轼平时为人豪放不羁,有钱就买酒喝,所以也没有多少积蓄。正当他们一家为维持生计苦费心思时,苏轼的老友马正卿过来看望他,给他出了个主意:“我倒有个法子,只怕你吃不了那苦。”
苏轼看他卖上了关子,就苦笑着说:“我现在还不如一介布衣,有什么苦吃不了,想当年我在密州也是捡过野菜。”
马正卿说:“既然如此,在黄州东门外有块山间坡地,以前是由驻扎营的军兵开垦,后来兵队撤出闲置不用,渐渐成了一片荒地。只要细心耕种,养家糊口是没有问题的。你若是愿意,我可以替你申请下来。”
王闰之正端茶出来,听说了很是高兴。苏轼看了一眼妻子说:“那太好了,就烦请马兄替我申请下来,看来我与老妻要开荒种地了。”
这块土地很快被批下来,苏轼领着全家人在这片荒地上捡拾砂砾、松土播种。那时是1080年,苏迈已经成人,苏过还年幼,苏迨已是10岁的少年。苏轼和王闰之成为一对地道的农夫农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体会到了在地里劳动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秋天收获时的欣喜和快乐。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