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与市场

作者: 老卢庸观 | 来源:发表于2017-06-27 14:28 被阅读45次

    同发微信公号“老卢庸观”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或者说趋势,是以往人类从事的诸多生产活动越来越多地被机器大规模替代了。

    全球最大的代工商富士康多年前便提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格力空调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正忙碌于生产线上,数字化制造实践者特斯拉的汽车生产车间内只能看到机械手臂灵活安装车辆的场景,而人类以往大规模的事必躬亲的消费采购活动也在时下为“智能手机 + APP或小程序”的模式替代了很多。

    我们不仅仅是步入了数字时代,也正悄悄步入一个机器时代。

    由于有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化网络基础设施作铺垫,这个机器时代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工业化机器时代。

    工业化机器时代的机器与数字时代的机器相比,好比尼安德特人与经历过“认知革命”的智人先祖的差别,后者的智慧更胜一筹,完全碾压前者。

    全自动除尘机器人、饭店端盘子唱歌的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峰会展览会等场面上出现的仿生人工智能机器人、高精度全自动化智能机床、各式军用民用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汽车等等产品的问世应用,正把人类从以往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让人类对机器产生了深深的依赖。

    数字时代,硬件、软件融合形成的机器,因其智能、因其日新月异的智能,越来越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乃至消费休闲娱乐的一部分。

    与政府、市场的关系一样,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如何处理也自然而然地摆到了桌面上。

    从中国改革发展历程中政府与市场的“退、进”关系看,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如何在“退、进”中保障人类的安全、核心利益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而如果考虑到层级社会架构下人类依然无法在短期内逃脱国别行政束缚的客观条件,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实质上成为人民支持下的政府与机器的关系。

    如果考虑到机器智能的发展近些年来大多数是市场资本、技术主导下的产物,人类与机器的关系考虑现实的情况下,似乎也可以简单模糊地认为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那么,不赋予机器智慧,仅仅把那些繁琐、程式化、危险的工作交给机器,把人类从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完全解脱出来即可。

    这样就既可以避免机器拥有智慧后成为人类敌寇的危险,又不白白浪费机器这个新劳力。

    不赋予机器智慧,可能会成为一个未来人类与机器世界打交道的铁律,尽管人类绞尽脑汁在当下想赋予机器以智慧而不能。

    于是,一旦人类具备赋予机器智慧的能力,怎么预防有天赋的高级工程师偷偷在诱惑下赋予机器智慧又可能会成为新问题。

    如果有人通过市场机制以高昂的利益等为条件来诱惑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工程师,他们会得逞吗?

    如果把市场封闭起来,那些高级工程师如同罪犯一样被严格监管起来,能够避免吗?

    说实话,大多数人在经历重重人性体验后,对这种事情不会有太大信心的。

    如此,也许人类就剩下最后一条路了,那就是让所有与赋予机器智慧的研发、技术、理论、实验等相关的因子全部公开透明化,让全地球全社会的人们来参与讨论、监管。

    智能机器时代需要这种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予以匹配。

    在此角度看,时下流行于世的软件“开源”行动似乎就是这种市场机制的萌芽。

    安卓、百度无人驾驶技术等的开源,也许就是洞悉智能机器时代大势下的抉择吧。

    大势下,姗姗来迟的各国政府,如何代表人类在未来去除新技术双刃剑的负能量呢?

    这迟早是个问题。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能机器与市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te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