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普及下陈丹青和《退步集》:
陈丹青,画家、文艺评论家、作家。1953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景物系列。
《退步集》,该书辑录作者归国五年来的部分文字,话题涉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自云“退步”,语涉双关,始末不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询。
得知这本《退步集》是在ELLE主编晓雪的文章里。之前我对陈丹青的印象一是个画家,二是帮他的老师木心笔录的《文学回忆录》简直太赞了。
这是第一次看陈丹青写的书,一是加深了我对他文艺评论家的印象,二是可能因为我不是美术系的学生,加之古典文化的积累还不够深,看《退步集》有些地方挺吃力的,不太理解。虽然觉得有点难度,我还是觉得很高兴,因为陈丹青和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是我之前生活中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的人,看他的书,可以帮助我多了解些关于艺术美学、历史文化的知识。
先分享下今天看到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1、在中国,艺术家与批评家唯有获得官方权力,才能真正参与国家的转型,推动文化的进步。
2、美国没有文化部,没有美协。艺术家全部个体,所谓“美术界”由画廊构成,推出艺术家,批评家批评,佼佼者进入美术馆。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设有文化部,但大多附属外交部,作对外文化交流,不管艺术家。在西方,艺术活动发生严重问题,社会管,法律管,政府不管。政府插手,宪法会管,而政府经常败诉。
3、所谓西方的民主,即权力分散。
4、至于真正的批评必要非凡的人格、学养、境界、文采,也是常识,不消多说。那位要鲁迅下“罪己诏”的哥们儿,鲁迅轻轻一拨,岂是对手,所以鲁迅在世的大寂寞,不是没的批评,而是没的对手。西方的批评,譬如尼采痛批瓦格纳,托尔斯泰痛批尼采,普鲁斯特驳圣伯夫书,萨特与加缪绝交书等等,两边都是人物、都是好汉,两边都是单枪匹马,背后没有权力,他们唯一的权力,就是一枝笔。
5、好的艺术必具批评价值,好的批评必具艺术价值。
6、我以为,子期与伯牙是批评家与艺术家的好关系,子期死了,伯牙好琴破摔,拉倒不干。
坦白讲,前面看有关批评与权力的部分我还不是完全理解,直到后面讲了子期伯牙的例子,我才有些明白。从前我一想到知己,就会想到是一个欣赏自己懂自己的人,今天看陈丹青的书,让我对知己又多了一层理解:他知道你哪里不好,可以改善。既欣赏你的美,又承认你的不足,给出建议,希望你发展得更好。他是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并且他批评你不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优秀嘲讽别人,就是真心实意地觉得你明明可以更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在平时朋友相处中,敢指出你的缺点并真心给你改善建议的人少而又少,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平大多数人倾向不说,所以知己不仅贵在他懂你,更贵在他见不得你不好。
文中提到的批评家让我想到微博上的某些大V评论家,有时候会给我一种为了评论而评论的感觉(就是可能为了推销某某人或某某产品而充流量的意思),缺乏正向引导,可能只是为了某些利益而评。陈丹青赞扬鲁迅先生的独立批评精神,我看鲁迅的书不多这里不多做评价,但我倒是经常在一些傲骨文人身上看到他们的评判精神,比如写《精进》的采铜老师。在他的朋友圈曾看到他非常犀利真诚地指出当下某些当红自媒体人利用心理学煽动乌合之众,完全忘了媒体传道的责任感。采铜老师批评的自媒体人名声比他大很多倍,粉丝也有很多,但采铜老师并不会因为惧怕粉丝责骂,也不怕对方撕逼,有一说一的坦诚,真诚地引导大众去看真正有价值的文章,让我觉得非常欣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