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没雕刻完的作品

作者: 翩翩翩飞 | 来源:发表于2024-10-16 00:0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04期“苦”专题活动。】

苦根是个孤儿,是苦柳村的一个手艺人,今年48岁,有一个儿子,叫李乐,今年24岁。

说起苦根,还真的跟他的名字一样,身世凄苦。他一出生,母亲就大出血抢救不及时走了;父亲悲痛欲绝,感叹生活太苦,便给他起了“苦根”这个名字,小时候常唤他“苦儿”。

哪知父亲也在他8岁时生病撒手人寰。临终,父亲泪眼婆娑,拉着苦儿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儿啊,你的命真苦,你一个人该怎么活下去啊?”苦儿父亲纵有太多不舍,奈何病魔无情,只留下他的苦儿孤苦伶仃地飘零在世上。

好在苦儿父亲的师傅李木收留了他。

苦根的父亲是个雕刻木工,师从同村的李木。李木是个木工雕刻手艺人。哪家的床、屏风、门楣、桌子、椅子、窗户、摆件、装饰等等,凡是需要雕刻手艺活的,他都能按照雇主的要求活灵活现地雕刻出来,经年累月便名声在外。

十里八村的人们称他“李一刀”。

苦根从小便在李木家长大,便也耳濡目染地看他精雕细活,便也像模像样地学乎起来。

有事没事的,小小的苦根手上总是拿个小木件,一把小刻刀,比比刻刻地,不是刻伤了手,就是划破了手,要不就是将木头刻坏了。但是这些还是没有阻止苦根喜欢雕刻的心。

到他十二岁时,一天,李木问他:“苦根,你整天闷不吭声地,有什么想法可以跟我说说吗?”

苦根嗫嚅了半天,轻声轻语地说:“我想学雕刻,想像你一样,靠手艺吃饭,长大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话语虽轻,却句句是心声,让李木听得惊讶,不想平时闷不吭声的苦根,有这样的心思,一字一句,没有半点废话。

李木听得入心了,不由地上上下下细细打量了一下苦根,只见他长得白净灵秀,,皱着眉头,抿紧了嘴唇,倔强地挺直了腰杆,满脸写着一个“苦”字。

李木看着他不由地轻轻点了点了头,笑了。

他想,自己四十几岁的人了,手艺也还没有找到传承的。自己虽然结过婚,但是老婆也没给他留个一儿半女的,便离他先去。自己倒是前几年收留了一个小女孩,比苦根大三岁,现在15岁了,只想着自己以后就靠着这个养女过日子。

现在倒好了,如果将来苦根和养女成家,我们就更是一家人了。自己当初收留苦根,只是可怜他的身世,却没想到要收他作为徒弟。

一是觉得徒弟最好是自己的亲身儿子;二是觉得苦根木讷,从小少言寡语,虽在身边,自己只是随手给他一口饭吃,倒没想太多。一想到他小时候那双手没少受伤,每受过一次伤,苦根都忍着,直到有时候化脓感染了,疼得受不了了,他才知道。

再看那些被他弄坏的木头,根本不像样子。所以,他心底认为他不是那块学雕刻的料。

而今,听到苦根认真地说,倒是打动了李木。

李木再次认真地打量了一下苦根,见他长得跟豆芽似的,满脸写着一个“苦”字,便说:“伸出手来,给我看看。”

苦根慢慢伸出手,在李木的面前展开。

那是一双手指修长,手指关节灵活,但也是布满伤痕的手。李木看了看,握住他的手说:“好,从今往后,你就跟着我练习雕刻。但是,将来你18岁,要娶木莲为妻,我们就算是真正的一家人。”

难道现在我们不是一家人吗?苦根有点不解。

木莲就是李木的养女,平时苦根喊她姐姐。尽管他平时喊的也比较少。

木莲长得苗条秀气,一根粗辫子在她背后像鱼尾一样灵活地摆來摆去。苦根心里其实很依恋木莲姐姐。而且自从木莲姐姐来了这个家以后,苦根才感到一丝温情。

木莲很是勤快,洗衣做饭,打扫收拾,让这个普通的家才会明亮干净。她也不太爱说话,但是,做好饭菜,摆好碗筷,她会温柔地喊养父和苦根来吃饭。有时候养父出去接活干活了,不回家吃饭,木莲就会煮两碗面,苦根的那一碗底下一定会卧着一个香喷喷的荷包蛋。

出去买菜,有时候也会给苦根带回一根冰糖葫芦或是一个丝娃娃或是一块麦芽糖。这些都给幼小的苦根带来了温暖和母爱。

当听到养父说让自己18岁娶木莲姐姐时,在场的木莲和苦根都羞红了脸。木莲轻轻低下头转过脸去,苦根看了一眼木莲,坚定地点了点头。

虽然苦根不知道“娶”是什么意思,但听到将来他们就算是真正的一家人了,一家人就会永远在一起,那是苦根希望的。所以,他愿意娶木莲姐姐。

从此以后,李木给苦根一些边角料,指导他,刻一些简单的玩意儿。还让他仔细观察人物、动物、花卉等等,说只要心中有画有物,想象它们的样子,就刻在木头上,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了。

木刻这种手艺活,有时候接到一单就会有不菲的收入。这样一来,李木家的生活还是勉强可以过得去的。

特别是接到大户人家要用红木紫檀木等雕刻大型的摆件,或者是屏风,大床等,就会有较高的收入。

很快,苦根的手艺活也越来越细致了,他雕刻的小动物比如公鸡、金鱼、小马、牡丹等等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深得师傅的赞赏。

在他15岁时,就开始跟着师傅接活了。他们师傅兼父子搭档,很是出活。深得主人家的喜爱,每次工钱都接得很爽快。

有次,镇上一大户人家要给80岁的父亲祝寿,想送给父亲一个木雕的“寿”字,而且要用老根,这样寓意很好,想表达对父亲创建的整个家族“根深叶茂,根基很深”的感谢之情。

他们找到李木,说明了要求和他们的创意,李木应承下来。接下来,他们上山,挖树根。

李木知道,一般适合做根雕的木必需质地坚韧,厚重有一定的硬度。这样的木有荔枝木、樟木、黄杨木、榧木等。要给老太爷做一个根雕“寿”字,一定要挖一个巨大的树根,再依据树根的行状来进行雕刻,才会相得益彰。

他们费了几天的劲儿,在深山里找到了一个香樟木的大树根,这个树根有一米六那么高,宽一米二左右。李木让大户人家来人合力挖出,再搬运抬下山抬回家。经过半个多月的精雕细琢,既保有树根的原始味道,又有树根的苍茫不屈,而那个嵌在树根上的“寿”字,则遒劲有力,姿态昂扬。

李木看得心潮彭拜,小心用一块红布盖着。到了祝寿那天,李木和18岁的苦根雇了四人抬着这个礼物进了大户人家。当李木揭开红布那一刻,大家的目光都被这件独特的寿礼折服了,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当场,主人家不但给了工钱还额外赏了一块银元。

从此“李一刀”就更名声远播了。

那一年的十月,就在苦根跟木莲姐姐结婚后的一个月,师傅一次外出寻木的途中不幸坠崖生亡了。

苦根还没有来得及报答师傅的养育之恩,还没有来得及让师傅享受天伦之乐,就离世了,这让这个原本刚有起色的家一下子冷寂了下来。

好在第二年,木莲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才给这个家带来欢声笑语。

这个家又重新焕发生机了。

苦根给儿子起名“李乐”,他要让儿子快快乐乐地成长,他要让儿子从小就跟他学木雕,他要让木雕的手艺活儿好好地传承下去。

就在李乐长到8岁时,不想木莲生病了。她起先不觉得什么,只是脑袋隐隐地疼,后来一次挑水时,突然感到天旋地砖,一头就栽倒在井里。待发现时,木莲早已没了气息。

这件事对苦根打击很大。一直以来,木莲给与了他姐姐般的关爱和母亲般的照顾以及妻子般的温柔体贴。木莲一直呵护着他,打理着这个家,好不容易苦根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不想,在他年纪轻轻26岁时,好像有没家了。

看着才8岁的李乐,就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苦根,苦根,难道我的命就像苦根一样那么苦吗?

消沉了几天,苦根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因此也不快乐。他要做好一个父亲的角色,一个师傅的角色。他既当爹来又当妈,还送儿子读寄宿学校,锻炼他的独立自理能力。

有空依然教儿子木雕。儿子天生敏感手巧,领悟力强,比他更有灵性。小小年纪看到什么就能雕刻什么,在学校常常手工课拿奖。

苦根依然靠着他的木雕供养着儿子读初中、高中,直到儿子考进了省城的工艺美术学校。

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苦根激动地说:“出头了,出头了!李乐出头了!”那天他们爷俩喝了酒,吃了一顿饺子,说了很多话。苦根说的最多的就是:“李乐,你要快快乐乐的。”

李乐也跟父亲说:“爸,这么多年,您辛苦了!将来儿子一定要给送给您一件自己最得意的木雕作品。”

后来,儿子学得很好,作品频频得奖,也经常登报。苦根很是欣慰。

一转眼,儿子大学毕业,经常外出采风搞创作。他的作品也常常获奖,得到的奖金李乐留了生活费都寄给了父亲苦根。

苦根舍不得用,都给他存着。

儿子已经有十几天没有跟他联系了,他最近总是莫名地心跳,总觉得有点不安,茶饭不思地样子。

一天,儿子学校的领导和同事突然来了。他们双手捧着一个木匣子和一个纸箱子,表情严肃,眼含热泪地说:“李师傅,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李乐,他,他走了。”

犹如一记闷棍,重重地击打在苦根的头上,心,一阵绞痛。他愣在原地,用手捂住心口,半天回不过神来,一屁股,差点坐到地上。前来的领导赶紧上前扶住了他。

原来,李乐大学毕业后留校,为了搞创作,跟几个同事老师去了凉山,一次采风,不慎滑倒,坠崖身亡了。

又是坠崖生亡,自己的师傅养父李木也是坠崖生亡的——这难道是宿命吗?

这次,学校除了送来李乐的骨灰、抚恤金20万元外,还有那个纸箱子。领导说里面是李乐送给父亲的礼物。后来他们说了很多保重节哀的话,便匆匆告辞了。

徒留苦根一个人冷寂寂地在家。

这下子,苦根真的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世上,无依无靠了。

他颤抖着手抚摸着那个小匣子,就像抚摸儿子李乐的脸庞,泪水瞬间滚滚而出,苦根泣不成声。

再转头看着那个纸箱,他轻轻地打开,是一个未完成的木雕。耳边响起刚才那个领导说的话:

“李乐说,他要给他的父亲雕一件特殊意义的作品,这次他去凉山寻找灵感,主要是为了给父亲寻找一个适合的根雕原材,他在一处山崖上找到了这个树根,在挖掘时用力过猛,不慎坠的崖。”

泪水再一次模糊了苦根的双眼,再一次泣不成声。

屋外风乍起,院子里落叶纷飞,天空顿时暗下来,闷雷滚滚,“咔嚓”一声闪电,“哗”地就下起了瓢泼的大雨,洗刷着灰蒙蒙的天空和苦根的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苦︱没雕刻完的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it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