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故事-柿蒂(标准中药 水果)- 润肺治呃逆降血压良药

柿蒂的故事

我小弟家院子里有几棵柿树,高盈丈,冠不大,每年的柿子会挂满枝头,从小变大长圆,由青变黄转红,供人观赏。去年冬,我看到树上的叶子掉净,枝头上挂着柿蒂,奇怪地问:怎么不连蒂摘下来?弟媳告诉我,现在是没有人吃柿子的,都是自然熟透掉下来的,所以这蒂仍然留着。我告诉说,这杭蒂是上好的止呃中药,应该摘下来,利用起来。
我治疗余杭塘栖谢先生的打呃病,用的主药就是柿蒂。
谢先生是我在桐君堂坐诊遇到的病人,初诊的时间是今年1月19日。他一米七几的个子,体重仅110,我说太瘦了,他说曾经胖过,到了119。自己是搞设计的,心理压力很大,打呃病困绕他七八年了。这打呃,一阵阵发作,不管吃什么都会打呃,特别是情绪不好时,往往先是胃胀,接下来是打呃,有时还会有放屁。能放屁时打呃会稍轻,否则,一天到晚,呃声连连,十分苦恼。同时还会长痘痘,主要是面部。晨起苔厚,口中发腻发苦。根据病证,我用了连朴饮和丁香柿蒂汤,柿蒂是当作主药用的,用到30克。
中药治疗两周,就有了明显的效果,打呃间隔期变长,症状减轻。见到了效果,谢先生坚持服药,前两个月基本是每周日必到,后来会两周或三周来一次,到昨天,他说,这打呃是完全好了,就是人瘦,要用中药吃胖一点。
柿蒂性平,味苦、涩,功能降逆止呕,多用于胸满呃逆。中医方书有简易配方:
《洁古家珍》柿钱散治呃逆:柿钱、丁香、人参等分。上为细末,水煎,食后服(柿钱即柿蒂)。
《济生方》柿蒂汤治胸满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30克。每次用12克,加生姜5片,水煎,去渣热服。
《妇人良方》丁香柿蒂汤治 咳逆:丁香10粒,柿蒂15个,加水煎,去滓热服。
食用
《随息居饮食谱》:"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以大而无核,熟透不涩者良。或采青柿,以石灰水浸透,涩味尽去,削皮噉之,甘脆如梨,名曰绿柿。"
配药
柿木皮:清热解毒;止血。主下血;;烫火伤 性味涩;性平
柿寄生:性味苦;性平 归经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止咳;消肿;降压。主风湿痹痛;腰腿酸痛;咳嗽;咯血;胃痛;胎动不安;疮疖;高血压
柿根: 性味涩;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血崩;血痢;痔疮;蜘蛛背
柿漆 性味苦;涩 功能主治平肝。主高血压 《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柿漆一至二匙。用牛乳或米饮汤和服,一日二、三回。
柿皮 性味甘;涩;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疔疮;无名肿毒 外用:鲜品,贴敷。
柿花 性味甘;性平 归经脾;肺经 功能主治降逆和胃;解毒收敛。主呕吐;吞酸;痘疮

配方
性味果:甘,寒。
根:苦、涩,凉。
叶:苦、酸、涩,凉。
功能主治果:润肺生津,降压止血。用于肺燥咳嗽,咽喉干痛,胃肠出血,高血压病。
根:清热凉血。用于吐血,痔疮出血,血痢。
叶:降压。用于高血压病。

①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柿未成熟时,捣取汁,冲服。(江西《中草药学》)
②治桐油中毒:柿子或柿饼二至三个内服。(江西《草药手册》)
①治血痢,红崩:柿子根、红斑鸠窝各二两。第一剂煎水服,第二剂炖内服。(《重庆草药》)
②治蜘蛛背:紫背草、狐柿子根皮。砍烂,糟炒缚之。(《疡医准绳》柿根膏)
参考资料

中药学描述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柿蒂 药典
【拉丁名称】 CALYX KAKI 药典
【汉语拼音】 Shi Di
所属类别:
古籍出处:
《本草拾遗》
基原:
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Thunb.的干燥宿萼。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或食用时收集,洗净、晒干。生用。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去柄,干燥或打碎。
性状:
本品呈扁圆形,直径1.5~2.5cm。中央较厚,微隆起,有果实脱落后的圆形疤痕,边缘较薄,4裂,裂片多反卷,易碎;基部有果梗或圆孔状的果梗痕。外表面黄褐色或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密被细绒毛。质硬而脆。气微,味涩。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性:
苦、涩,平。归胃经。
应用:
呃逆
本品味苦降泄,专入胃经,善降胃气而止呃逆,为止呃要药。因其性平和,故凡胃气上逆所致各种呃逆均可以应用。治胃寒呃逆,常配丁香、生姜等同用,如柿蒂汤(《济生方》);若治虚寒呃逆,常与人参、丁香同用,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胃热呃逆,可配伍黄连、竹茹等同用;痰浊内阻之呃逆,配伍半夏、陈皮、厚朴等同用;若命门火衰,元气暴脱,上逆作呃,则须配伍附子、人参、丁香等。
功效:
降气止呃。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常用之收效矣。”
2.《本草求真》:“柿蒂味苦性平,虽与丁香同为止呃之味,然一辛热一苦平,合用兼得寒热兼济之妙。”
化学成分:
本品含鞣质、羟基三萜酸、葡萄糖、果糖及中性脂肪油等。
药理作用:
本品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提取物能对抗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乌头碱和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哇巴因引起豚鼠室性心律失常;本品有镇静作用;尚有一定抗生育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