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书架上一直搁浅了一本快乐秘诀的书,不知何时添加。昨天再次相见,就像一位从未见过的老朋友,我们侃侃而谈,它仿佛知道我的心事与烦恼。
昨天上午与同事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两天时间都没缓过来。如今再看到就像仇人一般,左哼又哼无一言语沟通。
其实工作中一些小误会和矛盾,经常遇到,换位思考,有时自己与先生也会发生争吵,愤怒时恨不得打一架解决。
又何况是一个没认识多久的陌生人呢?也可以理解。当然最后的理解与思考,是看完这本书所收获的。
花一天时间读完这本短书,这本书的字数很少,6.5万字,页页细读也就一天时间而已。
这本书的全名是;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作者草薙龙瞬日本人,曾出版零杂念零烦恼,佛系人生。佛教僧侣,有“东大名僧”美名。
这是很赞的一本小书,逻辑清晰,读来心情愉悦,道理通透,贴近生活。运用佛学的基本思想,深入浅出地对我们所面对的常见困惑作了解分析。

对于烦恼
对于烦恼需要如何面对,其实所有烦恼的产生都有缘由,任何烦恼都有解决对策。我们需要反应之前先理解它,正视内心,用语言确认内心状态,意识身体的感觉,消除妄想,从而使内心重回平静。
有时需要反向思考,就像我昨天的例子,虽说都是为了工作,个别词语被对方误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其实就算解释清楚又如何,有时糊涂也是一种美,就算得到的认可,又有什么意义呢?
更多的时候都是承认欲在偷偷作祟,想要被认可与肯定。
对于思考
不得不说,人们烦恼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过度判断的心,总觉得对方说的是错,已经说的永远都对。其实这是过度思考的表现。
很大一部分烦恼来自错误的思考,昨天我一直觉得对方在没事找事,其实他一直都在解释不是我的问题。
当然,这也是事后才想明白,大部分烦恼都是错误的时候,文中与人沟通时说;一条与人相处时的智慧,那就是将对方当作“初次见面的人”。
回想起来,前些日子看到我上班骑车未戴头盔与单手骑车,还善意提醒我注意安全,这一刻觉得气已经烟消云散了。
如果“判断”只是让人觉得高兴,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时候人们过于执着于自己的判断,反而会让自己或他人备受折磨。
错误的判断就像毒药,偷偷伤害着自己。

面对负面情绪
每天都要被负面情绪所影响,工作与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文中说,负面情绪“没什么大不了,防止产生不快的情绪,一旦产生,就要迅速消除。
如果别人对你情绪不好, 你也回应别人不好的情绪 ,那你就是接受了别人的情绪 ,轻易得被人影响了。
无论怎样都能不受外界干扰,需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就像佛陀那样,对外界的伤害和不需要的一切都不欲以接受,就像风吹过不留痕的水面,波澜不惊,最好的应对是什么都不做。
但是这个境界真的很难达到,经常冲动的时候就像魔鬼上身,不能忍一句一字,我想这个境界需要修炼一生了。
关于别人的看法
不难发现,我们经常活在别人嘴里,通常会因为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导致自己不开心,如果别人说这件衣服不好看,我想这个人第二天绝对不会穿。
我觉得这点,前几天做的挺好,我穿了一件墨色碎花的衬衫,那位同事说;小冯,你这件衣服别穿了,显得你很老。
我回复;“显得老吗?其实我一点也不年轻了,何必装嫩呢,老了就是老了。”被我一笑而过。第二天照旧穿的带劲。
有的人估计会改变,但是有时候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会形成一种压力和负荷,导致自己心情不美丽,或者一天都想着这个事情,无法专注工作。
其实,这又是欲望中的承认欲在搞事情。
特别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有可能是由某个特定的人造成的。远离带给你烦恼的人。

抵达“圆满人生”的思考法
不管何时何地,我发现人都是活着一个心态,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都能找回正确的心态。
很多人永远活在索求、反应和苦恼之中,若要摆脱这样的贪欲,寻求最终的圆满,就必须拥有全新的心态。
人的一生永远都在索求。但是索求可以分为两类,错误的索求和正确的索求。
错误的索求是指明知道人都有生老病死,却要索求永恒的想法。
而正确的索求是指意识到这样的错误,超越最终的失去,追求远离人生苦恼的生活方式。
很多时候烦恼和苦难都来自于无穷无尽的欲望,放下多余的执念妄想,将合理的欲望转化为能量,这就是简洁理性的正面思考。
所谓佛系就是一切随缘,自得其乐;所谓快乐,就是放下不满的心,坦率而主的满足合理的欲望。
突然想起了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放下放下,越放下,才能越快乐。别让欲望绑架了你的心。
人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想自己过得安稳自在,没有烦恼,就要做到减少欲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