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山本耀司
还有十天左右就是高考和中考了。回想起来,整整七年了。
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七年,才发现一些有趣的轨迹。
Part 1 高中三年
2012年的夏天,我从直升班进入了德阳市的重点中学,一直本分听话的自己,以为就此结束了中小学的艰苦学习生涯,便打算在高中开始放纵,都不怎么听课。后来明白自己错了,不过为时已晚。
2014年3月高三复习前,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感到恐慌。被课堂和各类考试碾压了两年,失去了原本还算老师眼中不错的学生的尊严,被迫到了班级底层最深刻的视角、观察阴暗角落里的勾心斗角。由于成绩,我不得不被归为和那些不三不四、吊儿郎当的人一样的差生名列,这就是标签化的可怕。其实我想尽力摆脱成见,一直默默忍受班主任和老师的冷眼、差别式对待、以及人格的践踏和侮辱。
2014年末,向班主任请了两个月的病假回家,每天听十几个小时网课,补了高中两年的基础课程,回学校后勉强跟上了一些复习的节奏。没办法做学霸,只能和自己比。别人刷二模卷时,我刷完还要再做基础题。
2015年一诊二诊三诊,也只有一次上了本科线。最后6月的高考,我比平常多出50分的成绩,被一所三本大学录取。高中三年了,第一次看见爸爸对我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本以为女儿要读专科,今后再专升本的。
整整七年了Part 2 大学四年
我很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
2015年秋季,开始了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
第一个感觉是,虚幻、安逸、不真实、危机感。
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总是回想起高中的场景。我也害怕,自己第一次远离家长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优胜劣汰。
我的想法似乎与这个环境格格不入,但自己不能影响他人,只能独善其身。毫不犹豫选择了孤独。
大一时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喜欢什么,便选了一个学习委员来锻炼自己。
我的大学,主要就做了这么一件事。
这是我曾经的短板,是我不自信的根源。
“很佩服你是因为你能把一件平凡的事坚持做了这么久。”这是一位朋友的评价,很准确很客观。我不是学霸的基因,也没有天资过人,只是做过很多放弃和牺牲。毕竟什么都想得到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这就是开端,后来的事自然就发生了。
国奖、三好、省优,等等。
我很高兴的事,今年21岁考上了研究生。
我很自豪的事,大学坐了四年的一二排。
也从没逃过课,我逃课老师马上能发现。
记得前段时间给低年级同学分享自己简历的时候,在提到“获奖经历”时我说,同学们完全不要去羡慕这样的人,如果各位没有经历过一个人背弃全寝室的人去教学楼背后的小道看专业课,一个人大晚上去堆满灰尘的图书馆强自习等日子,那就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小有成就的人。因为他们放弃和牺牲了很多,各位是得到了的――得到了三四年的青春和快乐。
但现在我想说,并不存在放弃和牺牲呀,因为原本就没有的东西,谈何牺牲和放弃呢,只不过是一种自然地选择。选择了延迟享受。
现在还是有高中同学会给我泼冷水,但他们也成了我的挚友,因为让我清醒,不至于飘飘然。感谢。
而高中的那个自己,早就被我抛在了脑后。
我对自己已有了不同的定义。
整整七年了记得我高中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老师们不要再以成绩为标准而忽视其他素质去评判一个学生,从而打击和耽误他们的一生,一蹶不振。
我很幸运的是自己大学遇到的所有老师,都愿意沟通并且充满关怀,或许也因为自己开始有了勇气去发问和作出回答,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我算经历过从差生低谷到一个制高点的全部过程,感受过两个极端位置的人会感受的心理。很幸运的是,自己愿意去表达。
如果我不说,就没有人会说了。
可,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有人试图问,你有没有某种办法可以照做,然后就点石成金了。我大学不算很有成就,但还是有很多人会问,你是怎么做到的,能不能教几个办法……
后来仔细想,才发现自己说的一切,都不能算关键。
这一切,是由无数个瞬间的选择组成的,不是某一两次的动作。所以我无法分辨,究竟哪一个是关键细节。又或许它们都很关键。
人们通常不会去讲那些很关键的成功背后真实的故事,因为它不是那么光鲜,甚至它们很狼狈。我说自己大学的专业课是怎么听过来的:重要的课程用手机录音后整理,每门课程课前预习,去小树林里边走边读教材……这一切,全是自发自想的,如果有人强迫,那我也不会去做。所以完全是出于兴趣,不能呼吁大家这么做。毕竟每个人,都是那么不同。
这就是真相。
包括有人问我为什么,从来没进过任何学生会、参加过任何社团和比赛,却还是不害怕讲台和演讲。其实我大一上台手脚都会发抖,嘴巴也不听使唤,普通话很结巴,现在不会了。
因为,在上台前自己已经在小树林用想象力排练过无数次了。包括什么语音语调,什么手势,都会无数次NG。有时连睡觉都在想。至于普通话,看了无数的演讲视频,模仿跟读,练气息和共鸣。
才有了每次台上的流畅和气势,慢慢有突破和经验。
如果仅仅是在人前表现的那个样子,听课、做笔记,下来的时间又和大家做的事一样,又凭什么和别人不一样。
不可能,期待做同样的事,还能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整整七年了很多人不知道,所以简单粗暴地归因于一个标签,“学霸”,完事儿。
其实现在看来,哪有学霸啊,七年了,称为“成长”比较合适。
有时候,对自己的恋爱也会觉得纳闷。
为什么会无疾而终,有朋友开玩笑道,“对方承受了他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
……(一时语塞)
我21,难道只有别人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吗?哎
我才开始为一些自己失去的东西感到遗憾难过,后知后觉,觉得自己的大学,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才是人生。
有时候回想起来,七年了,不快不慢,倒是大学过得最让我印象深刻。认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坚固又不刻意的情谊。
今后面对任何让自己不愉快和不公平的事情,都要学会高姿态去面对。
不知是哪位博主说的:
强这个属性才是永恒的。️
其实大学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时候
我就不再是学习委员了
每个人如今也都是,独善其身
那我也期待能自信地戴上三本的帽子
参加完学校的毕业典礼
前往另一座城市和学校
离开这个美好而遗憾的地方
开始另一段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