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人是个伪概念,你有完成自己这个年龄该完成的事吗。”听到这句话,我又想了一会儿,想到了带传奇色彩的故事,嘴角还会笑。
还有十来天满20岁,社会上属于我的同龄人,他们在哪里?干什么呢?现在的同级人,他们20岁的时候又在干什么呢?他们有没有过什么重大的仪式?
有时候心里会有一点点欣慰,欣慰十年前的那个决定,使我提前看到和经历了这个年龄不该触碰的风景。
它不一定保证我有一个多么好的未来,但一定程度上可断定为影响了我的一生,影响了接下来遇到的各种人和事。应该说,如果十年前没有做那个决定,可能我不会遇到身边的一切人。想想都可怕,一念之差。
20年纪念,不尽坦荡(一)
2008年,决定加入学校小升初的直升班摸底考试,在小学五年级的班级里以全班中上等成绩和笨笨的勤奋获取了资格。
其实当时班上大多数人都考上了。组织起来参加了为期一个暑假的集训班,学完了整个六年级的课程。体验完集训之后,要评估自己的能力,再决定能不能进直升班进行初中的学习。
体验完这个暑假后,说实话,我觉得非常吃力。
当时身边有许多兴致勃勃地劝我和他们一起进入直升班的同学,描述了各种优势条件(什么比同龄人早一些读高中、进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还考虑到了物价水平上升速度赶不上你的努力程度。可见,当时的鸡汤不浅。)和家人商量,我一拍脑门一跺脚就决定去了。
进去后才发现,那些跟我讲这些道理的人,班级名单里都没有。(佛祖笑)
(二)
9月开学,在整个七年级里,我们班是汇集了所有六年级的“尖子”,故名曰“尖子班”。都说了是掐尖的,为什么我偏偏就进去了呢。
开学后紧接着来了一次摸底考试,我记得当时开家长会的时候,爸爸告诉我,成绩全班倒数第8。班上就30人。
挺吓人了。毕竟习惯在名单前半截找名字的我,突然感到落差。
我们的班主任是个史上最严厉(当时也只是道听途说)的人。又是英语老师,所以我们全班的英语超级好……
回想起当时的任务量,可以碾压大学了吧。那种卖命和执行力,都不是去想做不做得完,而是做不完就“会死”。现在想来,真是有血有肉的日子。
所以现在因为英语积累的一些优势,很大部分是因为经历了那段时期的童子功吧。
也是自己的努力和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多了一些,逐渐被重视,成绩一点点往上爬。但我始终不会是最顶尖的。最好的成绩是临近升学的最后一次考试,全班第8。真是对称又呼应。
那是段值得珍藏和回忆的三年,像是大部分人的高中生活一样值得回忆。我可是在初中就体会过了,那种用力够到果实的甘甜,我还是体会过的。
(三)
2012年升入市重点中学,525分,还可以了。全班也就中等吧。我们班有的人进了绵阳南山,有的人进了其他重点中学,还有的选择出国……我说过,自己不是那种特别会学习的人,人生学习生涯前半场就是依靠死磕和笨拙的勤奋,现在还有一些影子。因为当时学校的教学资源导致咱们确实不如重点中学的同龄孩子有方法和应试经验。不过那无所谓了,高中都在一个起跑线了。
在填志愿时,妈妈还问过我是去一中还是五中――一中自由散漫讲究自律,五中是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我说要一中。其实当时应该选五中的。我不是那么自律。
那时的我才13岁,小p孩就以为人生从此坦荡了。离开初中后,那个暑假就像现在一些同学高考完的暑假一般――做自己想做的任何学生时代压抑的事情,你管不住我,就是要浪。
确实挺幸福,放下应试教育的担子。我第一次出门远游,去了西安,每天都吃三顿肉夹馍,看了兵马俑和大雁塔,去了海洋纪念馆。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自由。当时我在想,md,再也不想回学校了。外面太好玩了,我以后不想当书呆子了。
现在看来确实是太稚嫩太片面了。
还学了一门自己心心念的乐器,是因为一个喜欢的偶像而学的,觉得很酷――民谣吉他。手指磨起了厚厚的茧,当弹起了四季歌(考试曲目)时,觉得这和弦的惊喜可以让我一直学下去。
… …
(四)
高中一开始便是不幸的,当头棒喝。
入学军训时我发自内心地对每一个人好,讨好群体、融入群体,终于收获了一些表面的友谊。可正式上课后由于不谙世故,说话无意之间伤害了班上的非正式组织,女生的小群体还是挺可怕的。
毫无征兆,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被“排挤”和类似于受霸凌的场景。我一声不吭,害怕极了。而当时有缘一同融入新高中的唯一一位初中同学,却什么也没有做。但我不记恨。
幸好,经历了一次换班。我到了一个新的班级,打算重新NG我的高中。
原本在那个不太好的开始里,我还是个语文课代表,还有一位交心的年轻语文老师,有一个可以与之交流的数学班主任,有一些存在感和发言权。(不过,这些都只是职位权,而不是真正的人格参照权。换句话说,你撤职了,没人鸟你了。所以从小到大,我们对班级职位都争先恐后的,因为是一种对自身人格的不自信。不过,有时候是先有了职位权才有参照权的,都不一定。)
后来我发现在这个新的班级里,人数是那么的多,要一个个观察特质还真不容易。毕竟,习惯了只有30人的小班级(现在大学班级也是30来人)。就算60人的大班级,我也花了整整五年才熟悉完毕。在新班级里,我内心仍然想去看外面的世界,因为意志力早透支完了,压抑太久。殊不知,这三年才是战争打响的时刻。
当初择校时我记得是自己说过要那种自由散漫靠自律的学习环境的。可是,在没有判断标准和区分事情优先级能力的时候,人没有资格说自律这回事,最好的就是做“执行者”该做的事,这样最不费脑子,也最有生产力。
高中前两年,除了成绩吊车尾,让心里难受之外,我的生活也还有趣。玩乐队,追星,减肥……在我的可想象的美好和校规校纪范围内,放任自流。
不过,打心底说,真的没有拼命做功课时快乐。因为那种踏实是更持久的快乐,高中便再也找不回来了。甚至,在经过高一一年的大浪淘沙之后,自己的微弱优势已经体现不出来。在吃完老本了之后,甚至别人开始怀疑自己的入学实力。经过专业鉴定,就是差生一个,无误了,妥妥的。
我当然对这个词很敏感了,之所以说出来,是因为太感同了,我完全懂。由此我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那种人。直到现在偶尔在大学的讲台上与大家说说学习上的事,都没讲讲这段背景经历,因为知道,有些故事人们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让世界疯狂地猜想去吧。
高中遇到过许多误导我的怪人,不过现在想来,只是自己世界观太可塑了,读书太少了,才会被带跑。他们其实也是苦苦挣扎价值观的年轻人,也是受害者,生活已经给了他们惩罚了。他们不过在做着对自己人生有意义而对我的人生没意义的事情,我却胡乱奉为信仰。
在经历过小学初中的辉煌以后,高中的这种感觉,确实可以比喻为现代社会的“底层生物”。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我发不出声音,碰巧不幸的是,我有一个敏感的人格。只会看到种种不好的一面和勾心斗角的真相,只能参与到这种物是人非中。现在想来,真浪费时间。
古人说过,君子谈思想,小人论是非。
我只不过是受不起那种突然不被人看好的日子而已。明明之前都好好的。
内心憋屈,没有信任,人们都埋头竞争,谁顾及你的感受?
如果中考完的暑假不是肆意妄为的对世界挑战,如果可以对自己更自知和决定谦卑一些,鼓励自己到了高中同样地认真学习,或者换一个纪律严格就像初中那时一样的高中。我或许现在完全过着不一样的人生呢。
所以我感觉自己的义务教育都是残缺的,收尾工作没做好,可能我还要终身学习下去,一直惴惴不安,一直觉得,学习知识真的很幸福。
(五)
高中最后一个鲜明的记忆点是,班主任在高考前中秋节期间和我有过一次谈话,爸爸也去了。是一次长谈。当时也是一轮复习结束了,发现自己根本跟不上进度而着急,亏欠太多。别人一点就通的知识,我看来全要重新学。人被进度拖着走很痛苦的,没有自己的先后顺序,因为要应付接踵而至的考试。复习得半生不熟,还没来得及打地基,谈不上提升。那种痛苦的感觉被深深刻进我的脑海里,所以大学的时候,我痛恨学得似是而非,因为对隐患的难受大过学习本身。
谈完之后,班主任和爸爸一致觉得让我请假两个月在家复习是比较明智的,至少先把最最基础的课程听课自学完毕,可能赶得上三轮复习,如果拖下去耗着就真没希望了。
于是班上我消失了两个月没人多么在意。“哦,她可能放弃了吧。”这么想很正常。让世界疯狂地猜想去吧。
时值寒冬,我一个人在家背负着盲人摸象般的心理压力,开始经历高中两年半的“还债”之旅。一张长条书桌,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个肥厚的大衣。就这么一个个把网课看完……突击两个月后回到学校,怀念的特殊位置(讲台旁)。勉强能更上进度,至少,还是要给一点希望吧。
在家时每晚学习收工,我听一会儿客厅时钟走针的声音,回过神来。在洗澡的时候借着淋浴哭出了声,脑子里全是老师们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以及想明白了个别同学和我交朋友其实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优越感获得高考信心而已。未免太悲哀。有时候也会在浴室里咆哮,觉得自己太窝囊了,对不起初中的日子。然而这些深夜里发出的细微声音,没有人会听见。
因为内心耻辱而哭出来,是年轻时常有的事。上着课被老师蔑一眼,试卷发下来被老师凝重的看一眼,题不会做被某些同学无情嘲讽很久……然后我经常在角落里做题时红着眼睛,咬牙根,做不出什么反抗。因为学习不是一天学成的,不像短跑,拼命爆发就可以的。
所以人为什么要努力。如果今后人生经历得多了,会觉得努力是一种享受,程度可以自己定。但是在年轻的时候,努力是狭隘的为了争一口气,仅此而已。
20年纪念,不尽坦荡(六)
后面发生的事不言自明。仿佛命运给我开了一个玩笑,我以为读不了大学了,后来发现竟然不是专科生。进入大学那一刻,脑海里就出现了当初中考完后自己作死放纵心态的模样,真是讽刺啊。用整个高中的惨痛经历和精神折磨,换取的学习机会,能够不珍惜吗?至于对于新环境的害怕,是有的,但我提醒自己不再刻意合群,因为高中体会到了人群里的滋味。反而在特立独行的不经意间,收获了许多真正有质感的情谊。这算是什么个道理?
但其实,早晚都是要经历的,这副景象,怎么看都越像有些人高考完后进入大学里的样子。大道相通。早点懂事就是好样的。
20年纪念,不尽坦荡
End :
那些当初尖子班的同学还过的好吗?有的挺好 有的一般 有的没消息了,看来尖子班并没有绝对保障。毕业照片上我们都保留了彼此最有希望的模样,谁知道不清醒的人最后会飘向何方。而当初没做出那个决定的同龄人们,现在过的怎么样?可能考入了名校,也可能无欲无求。
短短二十年,其实可以发现,生活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不加思考,你只能怪命运,殊不知,命运已经给了你太多的提示,只不过年少轻狂,不好意思,没太注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