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大帝国,如果没有黄金白银来衬托似乎很难被叫作一个帝国。
但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有一个特殊的帝国却因为没银子而破产,最后王朝覆灭。
1644年春天,当李自成骑着马踏入紫禁城的时候,一定会觉得这一切都不可思议。
尽管自己南征北战多年,但他也很难想到自己可以打败皇帝,夺了龙位。
他曾经最大的想法就是当一个地方王,割据自立而不是入主紫禁城。
皇帝也哭穷,没有银子的“穷”帝国随着崇祯皇帝的自尽,大明王朝也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虽然这个帝国也曾繁荣强盛过,但终究还是破产而亡了。
关于明帝国覆灭的原因,有统治阶级腐败,皇帝懒惰,宦官专权,党争内斗等十几个原因。
但是这些都是政治层面上的,经济崩溃也是一大主要因素。
这其中,银慌是引发经济崩溃的最大原因。
02
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古代使用的货币都是金银铜三种材质,但实际上古代用的最多的是铜钱。
直到北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名字叫作∶交子
纸币的好处有很多,对于民间而言纸币重量轻方便携带和交易,对于官方而言纸币可以更好的取得经济利益。
在明朝初期,朝廷就在全国发行纸币,以替代金属货币。
不过由于没有等量比例的贵金属做保证,也没有现代国家信誉的担保,纸币越发越多,逐渐成了废纸。
而随着开采和冶炼技术的发展,白银这种贵金属逐渐成了民间交易的常用货币。
皇帝也哭穷,没有银子的“穷”帝国万历年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改革,所有的税收都以银两为货币进行征收,实际上也进一步承认了银本位的货币观。
不过中国自己的银矿很少,即便是皇帝派宦官到各地监督采矿,所取得的白银也不多。
不过随着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殖民者,从美洲地区开采大量银矿,白银逐渐在全球贸易中流通。
对于西方殖民者而言,中国许多商品都是他们所需要的,通过贸易往来美洲产的白银货币也就逐渐流入中国。
03
老百姓交税需要银子,以前交税只需交粮食,现在不得不先卖掉粮食换成银子才能交税。
这进一步刺激了白银的需求量。
但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白银的大量涌入势必造成银价下跌贬值。
对官方而言,银价的贬值也意味着财力的减弱,财政危机开始出现。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最明显的标志。
但是既然使用了银本位的货币制度,也意味着会受到国际贸易的影响。
皇帝也哭穷,没有银子的“穷”帝国美洲地区产出的银币开始变少了,白银流入明帝国的数量也开始减少。
从通货膨胀,渐渐走向通货紧缩。
加上,无论商人还是平民都有储藏贵金属的习惯,许多大商人囤积了很多白银在自己的地窖里,导致可流通的白银越来越少。
银子越来越少,官方的税收也成了问题。
在缺乏现在金融知识的古代,即便是皇帝和大臣们也很难改变这个局面。
万历皇帝派宦官监督开矿,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
然而,这并成功。
另外,对于商人阶层的征税也十分落后,导致许多商人拥有大量白银。
04
商人的税很难收上来,沉重的税务负担自然由农民阶层来背负。
可是农民也没有银子,辛苦一年收获的粮食只能换来少量的银子去交税。
这无疑会让许多农民破产。
西北的“闯王”李自成,也是一位破产者,后来为了混口饭吃去当了驿站的驿卒。
朝廷为了节约开支,克服财政危机裁掉了李自成所在的驿站。
皇帝也哭穷,没有银子的“穷”帝国驿站没了,回去种地已无可能,走投无路的李自成决定造朝廷的反。
可以说,银荒引发的财政危机是导致明帝国崩溃的主要原因。
到了末期,崇祯皇帝也曾多次哭穷。
没有足够的财力就无法征战,安抚流民,解决旱涝饥荒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破产而亡是必然发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