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废都》象《红楼》又不似《红楼》。这让我想起齐白石老先生的名言: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是欺世。可以说在文学领域,《废都》就是这样一部似与不似之间的佳作。
那么,我们又如何看待《废都》的红楼情结呢?一部小说中出现另一部小说的情节,大约有这样几种可能:一种是深受影响无法摆脱;另一种是有意为之引人注意;还有一种也是有意为之但却为了超越。
先来看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影响的焦虑”。
是耶鲁大学文学批评家布鲁姆斯写有一本书《影响的焦虑》,这本书通过对诗人和前驱诗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前驱作品的强力误读。换句话说,现当代的诗人和作家是很难不受到前辈作品影响的。
虽然我们谁都希望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不受别人影响。事实上是谁都不可能脱离开前辈的影响。我看到过最夸张的例子是,口口声声说从不看别人的小说怕受到影响,结果读他的文章时,却从中发现很多经典作品的影子。再就我本人的写作经历来看更是如此,写作中常常受到自己所读作品的影响。
《废都》中《红楼梦》的影响更是清晰可鉴。在《废都》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个是无名无姓的收破烂的,他疯疯癫癫走街窜巷,在关键时刻会突然出现,丢下一段儿谶语后扬长而去。这个人看似可有可无,但往往起到开悟众生点石成金的作用。比起《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这衣衫褴褛卖破烂的在《废都》中倒是频频出镜。
再有一个那就是庄之蝶的大情人唐宛儿,可以说就是情痴的代名词。小说中出现的众多女性,除了庄之蝶老迈的岳母,其他女人都有自己的营生工作,她却没有工作无所事事,整天伤情重感,似乎为情所生为情而来。她来到人世间来到小说中,就是为了她和庄之蝶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而这样一个风情万种活色生香的女子,却是来不知其所来去不知其所去,她突然来到庄之蝶的生命中又突然消失在庄之蝶的生命中。象红楼梦中的绛珠仙子,来人世间只为偿还缘孽,之后便再次尘归尘土归土。
第二种情况是故意为之以为噱头。
作者在写废都时已经有多部作品面世并且在文坛颇有地位。他不是初学者,也懂得自己作品中出现他人作品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但他还是这样做了,这就需要作者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更需要作者有足够的功力和巧思。这是一个冒险的举动,成则功成名就,败则一败涂地,但他还是这样做了。
明明知道还要去做,是为了借势,借红楼梦的影响地位,引起读者对自己作品的关注,而作者果然因此达到炒作目的。
除此,还涉及第三种情况:故意为之而超越经典。
私以为,这是作者尝试突破《红楼梦》影响的一种努力。也是作者真正用力的地方。
还以卖破烂的和唐宛儿为例。卖破烂的老头所说的谶语,全部来自现实生活,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只不过以谶语的形式出现而已。
比如:
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作"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
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类人来租赁,坐在家里拿利润。
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六类人手术刀,腰里揣满红纸包。
七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八类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个馋。
九类人为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十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
再比如:
十七十八披头散发。二十七八抱养娃娃。
三十七八等待提拔。四十七八混混耷耷。
五十七八退休回家。六十七八养鱼务花。
七十七八振兴华夏。
老头儿所谓的谶语都是从我们生活中来,明白晓畅并不晦涩难懂。而红楼梦中的谶语却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所以都是谶语,但二者却有本质不同,一个是现实中的话语,一个是神仙所说语焉不详。
至于唐宛儿。她虽然来的突然走的突然,但她有具体来处,是潼关人,抛家别子和周敏私奔而来,是一件不体面的事情,她的好姐妹夏捷背地里和王希眠老婆特别讨论过她的来历。她的去处依然是潼关县,她被婚姻内丈夫的家人捉回潼关并被关起来,遭受了非人的待遇,自此后,她的两任情人周敏和庄之蝶再也没能见到她。所谓红颜薄命莫过如此了。
唐宛儿的来去和那个红楼梦里的绛珠仙子比较,一个是低到尘埃里的出身,一个却是实实在在的神仙妹妹。两相比较又是一个巨大反差。
从此可见。《废都》中处处可见红楼,却处处不是红楼。红楼梦只是作者采用的一个躯壳,这个躯壳里居住的却是另外一个灵魂,一个属于现代生活的灵魂,作者想要表达的也是现代人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这一点我们都能心领神会,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也意味着挑战红楼梦成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所以,季羡林在当年这样说:《废都》在二十年之后将会大红大紫。
所以,莫言这样评价《废都》:他在中国文坛将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未来!
也许《废都》将永远是部充满争议的作品,但是,恰恰是这些争议成就了它作为旷世佳作的地位,并树立了它在中国当代文坛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