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原著:Ben Kling【美】
卡片解说:王大珊
美国艺术家Ben Kling设计的一套名人情人节卡片,诙谐幽默,寓意深刻。现摘选其中若干个哲学家相关的卡片,配以解说,供友友们情人节一乐。
第一部分 正经八百的哲学家
1. 柏拉图
卡片语:“让我们追求柏拉图式的爱情。”
柏拉图(Plato,Πλάτeω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的代表著作是《理想国》。
柏拉图式爱情,也称为精神恋爱,只爱灵魂不爱肉体的一种方式。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爱情,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柏拉图很多时候都是采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与他人对话的方式来表达他自己的观点,下面,让我们欣赏两段他们关于“爱情”和“婚姻”的精彩比喻。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2. 笛卡尔
卡片语:“爱你,故我在。”
笛卡尔名言“我思,故我在”的改写。
这里不去探讨这句哲学名言的内涵,讲一个笛卡尔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体会“爱你,故我在”这句改写的绝妙!
故事始于1650年的一个宁静午后,斯德哥尔摩街头上,52岁穷困潦倒的笛卡尔邂逅了18岁高贵的公主克里斯蒂娜。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公主,看着笛卡尔埋头苦算的数学难题,深深被他的才华折服。几天后,笛卡尔也被召进宫,成了公主的数学老师。随着公主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他们之间的纯粹、美好的爱情也萌芽了。但知道实情的国王也勃然大怒,笛卡尔马上被放逐回国,而公主也被禁锢了起来。不幸的笛卡尔回到法国后,还染上了可怕的黑死病。然而出于对公主的一往情深,他还是连续给公主写了12封信,但无一例外都被国王销毁。但这怎么能难倒天才的笛卡尔,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寄出了最后一封情书。国王拿到这封情书有点懵,因为上面只有一个公式:“r=a(1-sinθ)”。虽然国家找遍了全城的数学家,但所有人都对这式子不明所以。于是放松警惕的国王也就把这封信交给了公主。等到公主解开谜题后,她的心都碎了,一颗代表着笛卡尔心意的心形曲线就在眼前。据说这封另类的情书,至今还被保存在欧洲笛卡尔的纪念馆中。这也就是笛卡尔凄美的爱情与著名心形曲线的由来。在现代这个故事还被“百岁山”搬去当广告,只不过把笛卡尔与公主的“信物”换成了矿泉水罢了。
笛卡尔心形曲线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一同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笛卡尔是二元论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译为“思考是唯一确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近代哲学之父”。
3. 康德
卡片语:“过没有你的生活?我康德(做不到)。”
这个是康德名字(Kant)的谐音梗。Kant与can't发音相似。
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统,并且有为数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康德将女人恭敬称为“美丽的性别”,他认为,男人以及女人自身各自代表的特性不同,男人的典型特性显现成为“崇高”,女人的典型特性显现成为“优美”。康德认为,婚姻应成为男女双方趋向完满的动力。夫妻双方通过彼此相互鼓舞及指导,既提升男人的崇高特性,也提升女人的优美特性。康德主张真正伟大的爱情在于:虽然已经洞悉爱情平淡自然的存在样态,但是,依然能够置身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之中不改初衷,终生深爱自己的爱人,始终保持对于爱情的虔诚信仰,这种信仰本身乃是对于爱情“全部价值”的确证!
康德认为,年龄带来的衰老乃是自然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只能服膺这种客观规律,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自身的“优美”特性逐渐被“崇高”以及“高贵”代替,我们的容貌可能已经衰老,但是,我们自身的精神气质反而更加彰显,亦即一种“美的单纯性”。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增加自身的“崇高”以及“高贵”的精神气质?康德提供的的建议是“读书以及开拓视野”。
康德终身未娶,他自嘲地解释:“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却无力供养他,而当我能供养她时,我却不再需要它。”
康德没有获得世俗的爱情,但却获得了超世俗的真理与智慧,获得了精神世界的幸福和永远的荣誉。 在康德的墓碑前,鲜花终年不断。哥尼斯堡的年轻人结婚时都会带上一束鲜花,放在康德墓前,这已经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4. 牛顿
卡片语:“处于爱之中的事物,将永远处于爱之中。”
这句话改写自牛顿第一定律“An object at rest remains at rest。”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个“惯性定律”:“一个静止状态的物体趋向于保持静止状态,而在匀速运动中的物体趋向于保持匀速状态,除非受到合外力的作用”。
哇塞,“爱,将永远保持下去!”前提是,那个可恶的“外力”千万不要出现!
哎,有同学可能会问:牛顿不是科学家吗,怎么在这里作为哲学家身份出现呢?不解释,只能说你OUT了,近年刚发现的“引力波”难道只是科学问题吗?顺便提一下,牛顿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就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牛顿太“牛”!物理三大定律是我们中学课本就学过的,万有引力与苹果的故事也广为流传,然而更深远的贡献是他建构了经典物理学大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也与他关联。1727年3月31日,牛顿与世长辞,著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亲眼目睹了牛顿的葬礼,并在回忆录中写到:“英国人悼念牛顿就像悼念一位国王。”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蒲柏给他写了一段很著名的墓志铭:“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茫茫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片光明。”
遗憾的是,牛顿终生未娶,难道他真的忌讳打断“爱情永恒”那可怕的“外力”,抑或是他把一切都献给了“上帝”,因为他迷信上帝给了世界“第一推动力”。
5. 尼采
卡片语:“希望实际上是最坏的恶魔,因为它延长了人类的痛苦。”
尼采关于爱情的经典名句很多,比如“我要单独而绝对的拥有你,不光要单独的爱,而且要单独的被爱,爱真是一种伟大的自私。”“在爱情中总是免不了有那么一点点疯狂,但疯狂中也有它的理由。”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卡片作者Kling为什么偏偏选了这句初看与爱情无关的话?如果了解尼采的恋爱史,就会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在尼采的生命中曾经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在他人到中年时,热烈地爱上了一个比他小18岁的姑娘,名叫莎乐美。当尼采第一次见到莎乐美时就无法自拨,在尼采眼里,莎乐美就是一个无比神圣的女神,简直可以和神话中的海伦相提并论。当时不仅尼采如此,就连许许多多的男人都为之深深倾倒并不能自拔。但莎乐美并不喜欢所有的男人,可能因为当时男人的眼光特别粗俗,没有为真正一个充满智慧的男人吸引过。因此,莎乐美的生活注定了尼采爱情的悲剧。而尼采一开始却是心甘情愿地,企图成为莎乐美的精神奴隶的,他对莎乐美的爱情是毫无保留的,无条件的。然而,他的两次求婚都失败了,最后莎乐美带给尼采的只有深深的煎熬与挣扎,最后尼采把他对莎乐美的爱,转为怨恨,甚至变成对所有女人的刻骨之仇,从而有了这么一句话:“去见女人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带上你的鞭子。”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享年55岁),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其兼具艺术家的浪漫气质,是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6. 波伏娃
卡片语:“为什么做了两次就停下了?”
波伏娃著作《The Second Sex》(《第二性》)。Kling用这部著作的名字杜撰了一个黄黄的梗⋯⋯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波伏娃从生物学、心理学、宗教、神话、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来分析女性,得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结论: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是被变成女人的。明确地提出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她的作品《第二性》曾经使她遭受到恶毒狂怒的攻击,诸如 “性贪婪 ”、“性冷淡 ”、 “淫妇 ”、 “慕雄狂患者 ”、 “女同性恋者 ”等恶骂之声仍不绝于耳。最初的反对声浪过后,是无数的灵魂被震撼,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和无限新的可能。《第二性》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性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波伏娃由此被称为女性主义运动的“精神母亲”。
波伏娃与存在主义哲学的鼻祖让·保罗·萨特是终身伴侣。他们两人奇特的爱情关系与开放的性主张颇受争议。萨特和波伏娃的爱情条约:保持亲近的、永不结婚的爱情关系,同时相互给予对方完全的性自由,不吃醋、不争吵、不结婚、不隐瞒的所谓“透明条约”。许多年,彼此一有新的情人,萨特与波伏娃从不相互隐瞒,总是坦诚相告,甚至,几人双双一起出游,被友人们称为:情爱三重奏或是爱情四角恋。从这个角度来说,Kling卡片的黄色梗也算贴切。
7. 加缪
卡片语:“我什么都不在乎,你觉得这样的我很吸引人。对此我依然不在乎。”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国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加缪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加缪,最令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大概是《西西弗斯的神话》吧。被惩罚永远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在荒诞中抗争的方式是去获得幸福。瑞典文学院授予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辞这样写道:“他(加缪)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
在生活中,他风度翩翩的外貌让很多女人为之沉醉,二十岁早婚,三十岁不到成名,一生有过两次婚姻,情人无数。加缪注意到:" 越是去爱,荒诞就越是坚固。" 他是否由此推断出爱情,至少是激情,会趋向于消失;或者激情会转化为亲密感情呢?" 与他笔下的唐璜一样,加缪也只是一个 " 寻找完美爱情幻象的人,不过这样很好,因为他总是以同样的激情来爱那些女人,每一次都是全身心投入;因为他必须不断重复这一天赋和这种深刻体验。" 那些美丽多情的女友们对她们与加缪之间关系的持久性也并不抱有幻想。
1960年47岁的加缪不幸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在他离世前两日,曾同时写了四封情书给四个女人,让她们等他回巴黎。这成了加缪滥情的证据,铭刻着死亡、可笑和耻辱。可谁又知道加缪对所有女人的多情,不过是为了报复另一个女人的不贞,并为她写下了痛心疾首的名作《不贞的妻子》。这个女人就是西莫娜,加缪的第一任妻子,他最爱的女人,一生难忘的恶之花。
警察在他随身的公文包中发现了他的日记,日记中的最后一页写道:“我所热爱和忠实的第一个人逃离了我,因为毒品,因为背叛。许多事情都源于此,源于空虚,源于对更深刻痛苦的恐惧,然而我已经接受了如此多的痛苦。但是从那之后,反过来,我逃离了所有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想要所有人都逃离我。”
或许,在离开卢马兰的前一夜,加缪自始至终思念的都只有那一个人,那一个他深爱的却不贞的女人。
8. 约翰·密尔
卡片语:“让我们做爱吧。这样我们或许可以繁衍出能贡献社会的后代。”
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也有人译成约翰·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
尽管Ben Kling的卡片调侃很黄很暴力,但直指约翰·密尔哲学的核心!约翰·密尔是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可以量化的,量化的标准就是总体快乐值,能够增加社会总体快乐值的行为就是善。
9. 安·兰德
卡片语:“做你自己的情人。”
安·兰德(Ayn Rand,1905年2月2日-1982年3月6日),俄裔美国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她的哲学和小说里强调个人主义的概念、理性的利己主义、以及彻底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她相信人们必须透过理性选择他们的价值观和行动;个人有绝对权利只为他自己的利益而活,无须为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强迫他人替自己牺牲;没有任何人有权利透过暴力或诈骗夺取他人的财产、或是透过暴力强加自己的价值观给他人。她的政治理念可以被形容为小政府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
安·兰德是个人利己主义的代表。她认为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情况下,个人有绝对的权利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需要强迫牺牲自己为他人做贡献。做任何事情,首先你自己要喜欢,而不是顾及别人是否喜欢。
“做你自己的情人。”这个标签形容安·兰德的思想非常形象。
第二部分 另类“哲学家”
其实独裁者有独裁者的哲学,统治者有统治者的哲学,下面选两个比较接地气(容易懂的“哲学”)的家伙 。
1. 希特勒
卡片语:“做我的人!”
纳粹分子、战争狂人阿道夫·希特勒,应该称得上“坏男人”之首吧!卡片中的这句话,本是情人间“你是我的”这样甜蜜的低语,这里却是对大独裁者政治哲学的高度概括。
希特勒积极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改组并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力主扩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种种罪行,并迫害和屠杀六百万的犹太人。
“做我的人”,把一个狂傲自我的独裁者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2. 拿破仑
卡片语:“大小不重要,活儿好才是硬道理。”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
拿破仑,“法国人的神”,这个炮兵出身的小伙子,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成为不朽的英雄。他史诗般悲情的失败,“遭遇滑铁卢”,也是家喻户晓。
关于拿破仑,想必大家都听过他矮小的励志故事:
拿破仑身高不足1.7米,最怕人说他矮。有一天,他想取书架上的一本书。因那书放得太高,他够不着,便叫人搬凳子来给他。此时,一位刚好在那里的将军说:“陛下,不用抬凳子了,让我给您取吧。”“您是想说您比我高吗?”拿破仑当即予以纠正。
有一次拿破仑在军中训话,有一个一米八几的将领在说小话,这人比拿破仑高一个脑袋还不止,但拿破仑很傲然地对他说了一句话:‘将军,我希望你明白一个道理,虽然你和我的身高有一个脑袋的差距,但如果你不听从我的命令,我随时可以消灭这个差距’!
他的敌人——英国人,矢志不渝地攻击他的矮小,但他的历史功绩也造就了这一句“大小不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