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里有不少简友列书单,小白也来凑热闹谈谈读书的话题。
小白刚读大学时是读书高峰期,那时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要在大学四年读遍图书馆的书——文科生的低智商就是这样,我如饥似渴地以一天一本的速度读,却没有算过哪怕连寒暑假都保持这个速度,365本书×4年,不过1400多本书——痴心妄想地想吞了图书馆,简直就是无知者无畏的癞蛤蟆呀!
狐狸,动作敏捷,方向多变,适应性强。狐狸策略,指大规模泛读。那时候的读书,应该算是狐狸策略。
学者伯林认为狐狸的思维是“凌乱或是扩散的,在很多层次上发展”,从来没有使它们的思想集中成为一个总体理论或统一观点。
关于狐狸策略,小白的定义是:
所谓狐狸策略,指的是泛而不精。具体说是同时追求很多目标,把世界当成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看待。所以读书方式是“好读书,不求甚解”。狐狸说:我的2017读书计划是每天听本书。于是就有了《得到》专栏《每天听本书》,这专栏挺火的。
大二快结束那年,跑去大三教室听了一节专业课,马上对以色列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阅读速度立刻变慢。因为当时中国和以色列还没有建交,这方面的资料好少,专门史的书几乎没有,只能读杂史整理,每天等《参考消息》里翻中东版块内容——后来几乎所有资料来源是报纸,一支笔一本笔记本,读书精益求精也记忆极佳,到大四写毕业论文前我手里有三本厚厚的笔记本的资料。毕业论文时,已经下笔顺畅。
刺猬只会一种技能:危险来临,把自己团起来,用满身的刺保护自己。那两年,是刺猬策略。
刺猬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将事情简单化,集中精力去拼搏。用到读书上,就是专注一个问题展开阅读。不一定是书,还需要碎片化阅读,比如微信,比如微博,比如用最草根的百度搜索来的资讯。拿到一本书也只是读你想要的部分,OVER。
狐狸策略和刺猬策略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哪种方法更好呢?当然每一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
小白的理解是各有优势。
狐狸有各种信息输入,可以决定什么情况下伺机而动,知道刺猬在哪里,知道刺猬的速度,知道刺猬各种姿势,甚至知道刺猬每天的路线,占据主动进攻的态势。
刺猬什么都不关心,只关心一种情况,危险来临之际我就一种技能,所以这个技能必须熟练。这种方式很类似前几年网上很热门的“10000小时理论”。
所以,小白的态度:一半一半。读书时间一分为二,刺猬读法完成输入转输出任务(比如简书日更任务逼自己专注项读书)后,其它时间用狐狸的胸怀拥抱各种资讯,沉浸在你为自己开列的书单里。
狐狸策略的泛读作为基础,刺猬策略的专业为突破——这个策略叫狐猬策略。
小白根据《好奇心驱动成功》一文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结合自己2017年读书计划做的脑图。祝简友们2017年读书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