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候曾问过一位同学,如何评价我。他回答:“闲云野鹤”。
不能不说,他一语中的,只是我竟不自知。
因从小一个人在家的缘故,我很少与人交流。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静静坐在床上看书度过的。心血来潮时,把家里所有柜子翻一遍,搜几件姐姐穿过的衣服挂在自己身上。多数醒着的时间就是看书。然后就是睡觉。尤其放暑假的时候,我常一个人一觉睡到12点多。实在饿得不行,才爬起床,顶着大太阳,汗流浃背地往商店走。爸爸妈妈也忙得顾不上我,我一个人悠闲自在,我行我素。吃了饭,看一下午动画片或者电视剧,吃了晚饭,一个人又悠哉游哉地回村子。
我的少年时光就是这样度过的。有时候黄昏走过巷道,看见别的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但是我一个都不熟悉,或者认识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人家玩,索性不如自己回家看书。我性格中安静的因素也因此而无限放大,即使在精力旺盛的少年时代,我也能一直一个人在家里。种花,喂鸡,修自行车,换灯泡,给我的书架、书桌布置些小玩意。偶尔会跑到外婆家看电视,但那样的时间少之又少。那时候,在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幻想。我自己在家里办过报纸,出过期刊,学过画画,扮过神仙。蚊帐是我在天上的宫殿,床单是我的仙衣,扇子是我的仙器……当然,陪伴我最多的还是那个小小的收音机。半导体的收音机,每天晚上8点都会播放流行音乐。我就静静躺在黑暗里,听着听着就进入梦乡。我的收音机陪伴了我五年,直到妈妈给我买了新的收录机。那个大家伙在当时也算是奢侈品。爸爸妈妈鉴于我们上了初中,要学习英语,给我们买了英语磁带和收录机。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大多时候是在听歌。初中时候,还没有余钱买磁带,家里仅有的几张歌曲磁带听得滚瓜烂熟,连几张戏曲的磁带听得自己都能唱一段。《三娘教子》《梁秋燕》《屠夫状元》……有时候放学骑自行车回家,也会大声吼上一段。那是什么事情都觉得新鲜、好玩的年纪。
我就是这样一直活在自我之中,没有人打扰,致使我一直在逃避,逃避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联系。
上初中时,一位男生对我很好,我心里也很喜欢他,但是我从来不敢与他接触。一种抗拒的心理让我一直对他敬而远之。或许另有原因为我的远离按上了毫无违和感的理由,但我心里清楚,我害怕走近,也在本能地抗拒他的接近。在感情的面前,我永远都是懦弱的人,因为我从来都不敢正视。我不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只能用抗拒,沉默和转身离开来粉碎和压抑自我的意愿。
细想来,我对待感情一直是这样懦弱的。懦弱又极其决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