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什么时候对“群体”这个特别敏感呢?好想是初中的时候。
初中的我很叛逆,不喜欢学习,很喜欢跟着一些人混,觉得能认识一些混混是很厉害的事,当然能认识社会上的人那就更有头有脸了。
还记得初一的时候,当时的同桌对我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因为她学习不好,我还是不喜欢她。因为一次她从我面前路过时,不小心说话的气对着我嘴巴了,我吸进去了,我觉得很恶心,当时自己也是大胆,竟然给了她一耳光。然后她哭着对我说她要告诉老师,并且要换位置。我当时也很害怕,毕竟自己也是第一次干这样伤人的事,并且是这样伤人自尊的事,虽然心里想着自己等下主动去老师面前承认错误,但是仍嘴巴硬,表现对她的不屑。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老师在我们说话的那时正好给我换了同桌,一个文静低调的女生——A。在当时她也是讨厌的那种只知道学习的女生,但也是我喜欢欺负的一种女生。
A很文静、很老实也有些懦弱,这就导致我上课总是霸占课桌的三分之二,而且总是趁老师转过身在黑板写字的时候捉弄她,或在她的书上乱写乱画,或在写字时用胳膊顶她一下,更过分的有拿着毛笔在伸出舌头的上蘸一下,然后在她的脸上和衣服上涂鸦。我的罪状真的是罄竹难书呀!
A的学习很好,当时我们年级一千多人,她年级前五。老师总是在我们面前夸她,说她的晚上回去学习到很晚,让我们向她学习。我当时的定的目标就是超过她。但是没有成功过,毕竟我当时的心思也不在学习上。
之后慢慢的和她熟络起来,发现她的那些“标签”。在学校是“众人钦佩的学霸”,在家“普通的女孩”。
在学校,因为学习,她的能力有所展现,在千人这个大群体中她有所表现,所以她有所得。得到试卷的高分,得到老师的肯定,得到同学的认可。在家,她总会主动的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照顾弟弟等。
但是我们大多时候所接触的A只是一个学霸,我们是在“同学”这个群体里相遇,留有影响的多是每个人在群体中的表现。
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的作用是在群体中体现的,是在群体中发挥的。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人。一个人,没有群体,没有其他人的认可,没有相互的衬托对比,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得到被人认可的那种成就感。
因为学理科,要做实验,常常一个组一起合作,大家分工明确,努力不给他人拖后腿,一条心在一起。我喜欢团队、群体,喜欢一群人充满干劲一起努力,喜欢与他人合作的感觉。
或者也有自己其他的原因。我觉得群体能给人一种安全感。自己有什么不会时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所以我当时很依赖同桌小A——特别是每次听写和考试的时候(哈哈哈…)。
我对“群体”的初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