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方法
上一节我们讲到,修行的本质是学习。
从神学的角度,有很多玄而又玄的方法。我们不讲这些。主要是因为我不会……
我们讲两种修行,一种是我们的主旨:学习真理。另一种讲如何做好事。
道教的著名典籍《老子》里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大概意思是说,真正的道,都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这跟佛学的观点一致。
真理自始存在,但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用后来者去表达和界定先来者,当然无法准确。
那么追求般若智慧有什么办法呢?
历代高僧们假借“如是我闻”四个字,对般若智慧做了很多方向的探索。
我们说几个基础的点,大家在修行的过程中,可以着重体会。
无常
这个我们在开篇就讲过,只有永恒的运动,没有永恒的静止,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绝对的静止。
这就是世事无常的含义。西方哲学“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是关于无常的表述。
没有永远的好,没有永远的坏。
易经八卦中的乾卦,九五是飞龙在天,一般我们说皇帝是九五之尊,是最好的。但这并不是最后一爻,最后一爻是九六,叫做“亢龙有悔”。就是将事情到了顶端必然下降。(否极泰来也是出自易经,很不好的否卦结束就是很好的泰卦)
事物往往是一体两面,甚至是一体多面的。认识到事物的无常,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驾驭我们的生活,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坦然。
因缘和合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前边也讲过,“因”指的是内因,“缘”指的是外因,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然后导致事情的发生。
所以当我们遇到什么事情,尤其是悲伤的、愤怒的、困扰的等等这些负面情形时,应该先把情绪放一放,细细的研究下这件事情的“因缘”,尽可能的考虑全面、考虑准确。当我们可以理性的分析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时,情绪就会平静,问题通常也能够得到解决或是坦然的接受。
苦
这个比较难理解。佛教认为没有什么是“不苦”的。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一是从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的角度考虑。就是“无常”的道理。再高兴的事情,也蕴藏着不幸的本质,所谓“福兮祸之所倚”。
二是当我们探究到了一个事情的本质,就不会有极端的情绪,当然包括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
三是从整个追求成佛的角度,人世相比于成佛,自然不是可喜的。
下节讲无相布施,就是如何做好事。
知识点---如是我闻
这四个字总是出现在佛经的开头,意思是“我是这么听佛祖说的。”跟其他很多宗教经典不同,佛经浩如烟海,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释迦摩尼临终前曾经告诫弟子,要以法为法,不要以人为法。意思就是你们要去追求真理,真理是什么那么就是什么,而不要迷信某个人。
佛教每过多少年,就会组织法会,有时是开坛讲法,有时就是专题讨论。与我们学术界的研讨会基本相同。高僧们会在这个会议上阐述各自的观点,通常还会有激烈的辩论。
我们所看到的佛经,大部分是组织大规模法会后,由参与者记录下来的结果。由于刚开始,研讨会的内容主要是佛的子弟口述佛的教诲,所以通常会加上“如是我闻”,作为记录的开头。
从这个层面上看,佛经实质上是学术论文,通过专家研讨、同行评审、答辩后形成。
当然很多佛经里也会有神神鬼鬼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学佛的主要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