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无常,但我们仍需奋斗
在座各位同学很多是知识分子,从大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仍然愿意继续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就可以看出来,各位都是愿意去思考的人。
同学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
比如说,正因为我有“我执”,所以在每个人生的重要阶段,都可以乘风破浪或是说破釜沉舟,最终得到想要的结果,或者说即使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也因为为梦想而奋斗过,所以觉得此生无悔。如果一开始就放弃“我执”,那么连成功的希望都没有了。
我非常认同这种观点(佛教对此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排斥)。
人人都应该努力。
在尘世中的人应该努力获得更好的生活,获得被承认的社会价值。
其实佛的弟子又何尝不是呢?
他们的追求是宇宙终极智慧,也就是到达般若的彼岸。这跟追名逐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么?
所以学佛与上进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矛盾。
不过它们还是有区别的。一是在于目标,二是在于态度。
追名逐利,甚至只是追求某种感官的刺激(比如兴奋、喜悦或是痛苦、紧迫)。不学佛的人,通常的目标恐怕都在这些范围之内了。我知道有人会不同意,认为自己追求仕途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追求商业的成功是为了促进经济的繁荣。并不是你所说的为了名利或是感官刺激。
这些朋友疑问是合理的。尽管我丝毫不怀疑您奋斗的初衷是多么的伟大与光明。
当我们考试的时候,如果知道满分是一百分,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考一百分。如果立志考50分,并且为之而奋斗。
这当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尽管我们不要求所有人都立志要做到最好,尽管我们允许有些人做“废柴”(这个词是网路流行语,就像其字面意思,不能烧的柴火,比喻本身就没什么太大价值,甚至更无用之人。。。)
但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自己此生可以不虚度。
学佛到底在学什么?
佛祖释迦摩尼在临终前的遗言是:要以法为法,不要以人为法。就是鼓励弟子去追求真理,以真理为指导,而不是以某个人为指导。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佛学从根源起,就是鼓励求真而非个人神话崇拜的。
真理是什么?佛学里我们称之为般若智慧。这种智慧是洞穿世间万物的。
佛学典籍浩如烟海,各种流派自成逻辑。这并非佛教本身的理论混乱,而恰恰代表了佛学不同于其他宗教,以依靠神化他人,或是靠神人救赎为核心,佛教要求大家积极去思考世界的真谛,从思考中获得解脱或是说超脱。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立场下,人们对于世界的思考当然不同了,这里,我建议大家多了解各个流派的逻辑体系,如理性逻辑较强的唯识宗、中观宗,或是特别流行的净土宗等等。
不像道教教人长生不老,教人成功学;不像基督教,教人认罪受罚;不像**(其他不敢说)。佛教不是让你不会陷入生死,而是让你无惧生死。
下一节,我们讲佛教如何看待生死这一核心命题。(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派,甚至认为对生与死的恐惧从胎儿起,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生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