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说:在追求艺术和宗教的道路上,弘一法师是我学艺术的教师,又是我信宗教的导师。我的一生,受法师影响很大。
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都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说: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1918年2月,时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的李叔同写信给学生刘质平说: 因受马一浮大士之熏染,学佛有悟,世味日淡,罪业至深,暑假后不再任事,秋初即入山习静。
6月31日,他将书画赠与学生,将金石作品与藏印赠西冷印社封存,将钢琴等家具赠与日籍妻子。
8月19日,大势至菩萨诞辰,他身披海青,脚穿芒鞋,于杭州虎跑寺向了悟法师行剃度礼,赐法名演音,字弘一。
从此,世间再无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个名闻遐迩、万人景从的艺术大师,皈依佛法,遁入空门,转身为一代高僧弘一法师。
修亡,以清心为要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一官商家庭。因取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书同。他的父亲李世珍是清同治四年的进士,出仕吏部。后辞官经商,成为一代富商。李世珍六十八岁时,娶了年仅二十岁的王室为第三侧室。这位得宠的王室便是李叔同的母亲。在殷实的家境和良好的家风之下,李叔同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跟从当时的名家鸿儒学习书画诗词,少时便展露出颇高的才华,十五岁时就做出:“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钟如草上霜”的超脱之句。有一次,在作文课上,因其文采出众,思路敏捷,一张试卷纸根本不够他写。因此,李叔同在一个格子里写两个字一张纸才勉强够用。此后便得了一个绰号叫:李双行。
17岁时,李叔同便贯通唐宋诗词,才艺超群,受到当时同辈名士的高度赞扬。其中王吟笙赞其道:
聪明匹冰雪,同济逊不如;少即嗜金石,古篆书虫鱼。
20岁时,李叔同为了避难,应沪上名士许幻园之邀,携母前往上海的城南草堂居住。在中西文化交汇的上海,他接触了大量的新思想,结识了许多沪上名流,并与许幻园、袁西濂、蔡小香、张小楼结为“天涯五友”。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叔同的才华掩盖不住他的光芒,很快在上海文坛便崭露头角。许幻园之妻宋梦仙诗称:
李也文名大如斗,等身著作脍人口;酒酣诗思涌如泉,真把杜陵呼小友。”
是祖国,忍辜负!
1898年6月,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启奏,宣布维新变法。当时,正直男儿有志时的李叔同极其赞成康梁变法,称:“老大中华帝国非变法无以图存”,并刻印章“南海康君是吾师”以表其心。10月维新变法失败,康梁外逃。李叔同也受嫌被迫中止天津的学习避难到上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李叔同考入上海徐家汇南洋公学特班,师从于蔡元培。师生们通过演说的方式启迪民众觉醒,共求救国之路。李叔同则被学生们公推为国语传教者。但是,国难频仍,政治腐败。作为书生名士,李叔同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报国无门使其纵情声色,游戏人间。
茫茫风尘窣地遮,乱头粗服走天涯。樽前丝竹销魂曲,眼底欢喜薄命花。浊世半生人渐老,中原一发日西斜。只今多少兴亡感,不独随堤百暮鸦。
字里行间透露出壮志难酬的沉痛与失落感。1905年赴日留学前夕,李叔同仍高喊:
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低苍龙狂吼。
1907年,为赈济祖国两淮地区的水灾,李叔同与当时留日的青年们在春柳社的安排下,于日本进行公演新剧《茶花女遗事》进行募捐。李叔同以艺名“惜霜”男扮女装饰演女主角玛格丽特。据说他花了百多元的服装费,还牺牲了本来留着的胡子。“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远在异国他乡,李叔同却无时不在牵挂祖国。他在《我的国》中呐喊:
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后又在《隋堤柳》中彷徨:
杜鹃啼血哭神州,海棠有泪伤秋瘦,深愁浅愁难消受,谁家庭院笙歌又!
频频爱国之志,拳拳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涉世,以慎言为先合中西,才八斗
李叔同一生学贯中西,兼擅诗文、音乐、绘画、书法、金石,而后又研读儒学道藏,成一代律宗。大师一生之术业,近乎古代之通人。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东京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其中一曲《我的国》被许多歌集选录:
东海东,波涛万丈红。朝日丽天,云霞齐捧。五洲惟我中央中。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种。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米次郎在听到此歌时,顿时被这种激昂澎湃之势所震撼,他在“亚雅音乐会”的“唱歌讲习会”的课堂上,将此歌作为教材供学生们学习。
1914年,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开设裸体写生课,开辟中国裸体模特写生的先河。日本《国民新闻报》的记者曾去李叔同家里做过采访,据他描述:李叔同的房间里挂满了画,主要是黑田清辉的画。而黑田清辉正是留学后回到日本第一个使用裸体模特的画家。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时,连续两年参加白马会展览。白马会是当时日本级别很高的会展,展品大多都是教授级别的人物的画作,而李叔同作为一个外国留学生就能享受此待遇,充分印证了他的天赋及付出。《校友会月报》上评论说:
李叔同敢于打破传统的肖像模式,大胆尝试印象派画法,在绘画道路上的开拓,令人钦佩。
李叔同在书法上也有很大的造诣,据柯文指出:早期结构稍贬,章法紧凑,笔锋瑞利。中期结体方正,骨骼挺劲,给人淡雅冲和,虔诚若行的感觉。晚期的字火气消尽,宁静淡泊,意趣横生。他在书法上面的成绩与刻苦练习是分不开的,每到鸡鸣时分起床,执笔临池,临写过碑碣、摩崖、墓志及造像等,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李叔同在艺术上造诣超群。
令人遗憾的是,大师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却为极为少。据他的学生李鸿梁回忆,大师的书画文物,全数被绍兴城区35号主任汉奸胡耀枢抢了去。且后来有人在胡耀枢家里看到弘一法师与马一浮先生题跋的敦煌唐人写经,别小孩子撕毁在地上任人践踏,其他可想而知!
三尺台,温而厉
李叔同平时少言,但他的教学态度却十分和蔼。他在花名册上提前了解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就能准确叫出学生的名字。他总是在上课铃响之前就进入教室,在黑板上有条不紊地写出所讲内容,然后静静的等待。有一次,一个学生在生音乐课时看别的书,以为李先生看不见的。但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轻而严肃的口吻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等别的同学走完时,他温和而又严肃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把。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现代音乐家刘质平说:我与老师,名虽师生,情深父子。早年在李叔同的鼓励下,他去东京音乐学校专修钢琴与音乐理论。李叔同通过不断的写信,从思想上学习上对其耐心启发,排忧解难。当刘质平因家庭资金问题准备放弃学业之时,李叔同从自己的工资收入中,按月挤出20元寄交给他直至毕业。并且对其进行嘱咐:1、此款纯系“我辈之交谊而赠与”,“将来不必归还”。2、不可与他人谈之。3、期限自“君之家族不给学费时起至毕业时止”。
1918年在李叔同出家时,仍操虑着刘质平的学费问题。称:
余虽修道念切,然绝不忍置君于度外,顷已设法借华金千元,望君安心学习,至要至要!
李叔同在教学上,他始终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师生间,他奉行为人师表,人格第一。正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许多学生学有所长,如: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潘天寿等,成长为新一代的艺术工作者。
不鹜名,两袖清
有一次,韩亮候先生在日本的一个音乐会里,发现一个衣服褴褛的座客。他疑惑到这种资产阶级的西洋人音乐会里,这种人怎么买到票出现在这里?后来等到散场时,这人还与他打招呼,并邀请他到公寓里坐坐。韩亮候带着好奇心同他走了去。到了那人家里,一进房,他便吃了一惊。满壁都是图书,书架上摆着许多艺术样子的小玩意,屋角还有一架钢琴。后来才知道,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李叔同。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 李叔同入佛后,其神秘色彩和崇高感另更多的人对他充满好奇,其中自然有许多达官贵人,想要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求见法师一面。前任温州道尹林鹍翔,4次到庆福寺,均被他以病谢绝。现任道尹张宗祥又来求见,且他曾在浙江一师与李叔同共过事。寺主寂山长老念其地方长官,又是弘一的旧友,希望他能出来一见。弘一法师却流着泪乞求说:“弟子出家,非谋衣食,纯是为了生死大事。请师父以弟子有病为由送走客人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
正是这种超脱的人格,使得弘一法师受到无数人的崇敬。
犹黄花,晚节香
在佛教中,律宗比禅宗要难的多、严的多,清规戒律也多得多。曾经的翩翩公子李叔同却选择了律宗出家,且经过自己的苦苦研究,编著了《南山律在家便览》《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太虚大师曾为他赠偈: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音。
在厦门建佛学院,讲演律学,到青岛等地宣扬宏律学,在法师的努力下,使700余年已失真脉的南山律宗发扬光大。抗日战争爆发之时,闽浙沦陷,大师却拒绝迁居西南之邀,深居险地,继续弘扬佛法。并手书“念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之联语,愿意以身殉教,并引“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为豪。
1942年10月13日,法师圆寂于福建泉州。一代大师在金刚经的回音下,安详而逝,如入禅定。
敬守此心则心定一代大师在艺术巅峰之时突然出家,虽令人委以叹婉,但他的才情与精神并未因此而消遁。封建王朝被推翻,而令人希冀的中华民国却又开始军阀混战,各派为了权钱不惜手足相残。一代艺术大家的超脱之志早在15岁的“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中尽显无疑。可如今沧海桑田、生灵涂炭,面对如此浑浊、悲惨的世界,他看破红尘,毅然决然地归入佛门。他要像佛那样“恩仇恩仇苦相难,挽救众生出苦海”。他的学生李鸿梁说:
“他放弃了安适的生活,抛弃妻子,穿破衲,吃菜跟,过苦行头陀的生活,完全是想用律宗的佛教信仰去唤醒那沉伦于悲惨恶浊的醉梦中的人群。尽管这注定要失败,但我们不能离开时代,离开先生的经历,苛求于他。”
是的,谁又有资格去恰如其分的评价李叔同的一生呢?他的超脱,是为了超脱众人,她的沉寂,是为了唤醒更多睡梦中的人,他的一生,只属于佛陀慈爱的笑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付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让我们沉醉于此,永远……
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