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我,转农贸市场,那是相当于一次短暂的乡村游,时令瓜果,当季菜蔬,农夫或农妇,一字儿排开,乡野种种尽收眼底,常常唤起蛰眠的儿时记忆。
当然,农贸市场摩肩接踵,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嘈杂喧嚣,清洁卫生也堪忧,购物环境与超市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城市里纯粹的自产自销的农贸市场已经很少见了,大多是半超市化格局:一半是小贩长期的固定座摊,一半是跟随季节流动的农人自销。这源于城乡人群分工愈来愈细,愈来愈专业,也与患有严重洁癖的城市管理者恨不得一纸文告,把所有农贸市场塞进超市里去的急切焦躁心理有关。
我习惯于座摊问价,再去沿街席地摆放的农人处购买。相中了,只要价格不比座摊高,就可以省略讨价还价之累。买贵了,觉得划不着,买便宜了,不免有愧,适中最好。见摊摊上新鲜的嫩花生干干净净,大小均匀,问价,五元一斤。上个星期就想买的,却买了毛豆管。说来可笑,买回家洗净,用盐浸泡半晌,再放灶上煮,谁知沉溺书中,竟把它忘记了。直到飘来一股糊味儿,才慌忙过去救急,毛豆管全部烧焦,锅都烧穿了。可见一心难以二用,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难以两全啦。
老农坐在街沿边的一根自带的小塑料凳子上,旁边一只背篓,面前一张塑料布上堆着一堆泥巴花生,赭色的泥土,长短、大小、成熟度不一的个头,让我眼睛一亮:这才是我要买的嫩花生。或许你要说座摊上的花生经小贩淘洗和拣选,干净、均匀、品相好,性价比肯定高。是的,我虽然知道整齐划一有整齐划一的好处,但情感上不喜欢整齐划一的东东,我执拗地信奉罗素所言:幸福源于参差多态。所以,每次面对农人嚷嚷“不能挑,不能选”的时候,我都坦然,大捧上秤。问价老农,老农说:五块钱,也可以少点。我说,那就四块钱吧。
见我不挑,不选,径直往塑料口袋里捧,暗自欣喜的老农嘀咕道:我们七间也卖四块,只是城里销量大些。我吃惊:你从七间背出来卖的呀?七间我知道,离城四十公里远,不容易啊。没想到他连忙解释说:坐车来的,还扯了货票的。——呵呵,好老实巴交!——他接着说:我这花生啦,不信你吃了才晓得,不像别个的煮起来硬梆梆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不稀奇,谁个不说俺家乡好,俺产品好呢?我颇感意味深长的是他那“我这花生啦”的口气,像是夸赞自己的儿子女儿一样,打心眼儿自豪。
买了泥巴花生,再去买鸡蛋。听长年累月买菜做饭的妹妹说过,有农人提着一篮子大小不一的鸡蛋立于街头巷尾,自言土鸡蛋,仅此一篮售完为止,其实是专门从洋鸡蛋里挑出大小不一来冒充土鸡蛋的。她告诉我,是希望我不要上当。我呢,分不清楚鸡蛋之土和洋,虽然不少人向我讲解过如何区分识别,但琐碎得像精密的科学检测,索性与它决裂,因此二十来年都没买过土鸡蛋了。关于土鸡蛋的记忆也就永远存封于童年了。偶尔从妹夫的老家得到一些馈赠,算是梦回。平时都到摊位上去买,坚决不挑价位最高的所谓土鸡蛋,也不挑价位最低的,取中间值即可,干净而利落,放心且高效。
大包小包地提着,准备离开菜市,见一农妇席地,卖一把一把长长短短参差不齐的红色豇豆。她给屈身问询的一位退休大妈无比自豪地介绍道:我的豇豆啊,煮得粑,味道甜,不像那些良种的……听到“煮得粑,味道甜”,我的舌头味蕾上就禁不住生出丝丝唾液了,想起了童年时候母亲煮的豇豆那个特有的味道,伴随着柴火、米饭的香。进城二十余年了,母亲早已习惯了天燃气炒菜做饭,早已习惯了城市生活,但不知道她的味觉里是否还留存着那一份柴火米饭香。说“我这花生啦”的老农,说“我的豇豆啊”的农妇,在理性消费的城市人眼里,这样子激情澎湃地推销自家产品,是不是有点浪费唇舌啊。
不过是花生,不过是豇豆,吃了不能长生,不吃也不会短寿,用得着这样子口水滴答、泡沫飞溅么?同样是卖这些普普通通的人间食材,你看人家那些座摊,一门心思为顾客作想,洗得干干净净,码得整整齐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相同,在食材与顾客之间建立起了最入眼、最便捷的沟通桥梁。品相好赚眼球哇。问价、挑选、过秤、算账、付款,三言两语,三下五除二完成交易。自由交易,交易自由,一切都来得井然有序、文明得体。
那为什么我对农人的自产自销情有独钟呢?因为座摊只是理性地站在产品与顾客之间,产品在他眼中不过是物欲的载体,顾客在他看来不过是利润的来源,他就像职业的媒婆,千方百计促成婚姻乃至高无上的目的,至于进了围城的男女有没有爱情,不是自己的儿女,就不在他思维半径之内。纯粹的商业精神。
而农人之自销就绝然不同,“我这花生”是自己亲手种植的,“我的豇豆”是亲手种植的,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其间风吹雨打冷暖炎凉,铭刻于心,历历在目啊。如今变卖,卖的是汗水,卖的是光阴,卖的是老天眷顾,卖的是大地馈赠,卖的是日月精华,卖的是大自然诸般有情!你叫他怎么能忘情呢。
但随着城市化的席卷,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原始的自产自销注定了式微之命运,农贸市场终将被超市取代。这是莫可奈何的事儿。现在而今,住在城里的有钱有闲的人,要感受真切的食材,只能开着车去乡下体会了。而大多数终日奔波不停,忙忙碌碌,得一碗饭吃之市民,将吃不到农人饲养的一只整鸡整鸭,甚至买不到一整个老南瓜……到那时,乡村远去,徒留一丝背影,飘飘忽忽宛如一个远古神话。
网友评论
那个,锅都烧穿了,看书卯了多少劲哪。。。
读先生美文,如亲历菜市,免费旅游了一番。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