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人民广场每天写1000字
古文观止 || 介之推不言禄(二)

古文观止 || 介之推不言禄(二)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11-03 12:32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了介子推,因为他的忠义、不求名利、甘愿奉献的高贵品质一直为后世所称颂 。

所以对于这样的标杆式人物,人们更愿意他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有血有肉,更符合人们对一个完美榜样的精神需求。

同时,也为那些郁郁不得志的文人提供了大量素材,经过不同时期文人们的努力,介子推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以至于,经过将近两百年的演化,介子推的事迹已经加入了很多类似小说式的情结。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就如我们毛主席说的,榜样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学习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流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因此爵禄也没有给他。

这段文字听来有些寒心哪,论功行赏时,介子推自己不提封赏,晋文公也没有考虑他。

这对于一个跟随晋文公颠沛流离、不离不弃逃亡十九年的人来说,晋文公居然没有考虑他,实在是尴尬,更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替他意难平。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

这还得从晋文公流亡的那段日子说起。

当年,在重耳逃亡的途中,始终有五人紧密追随,赵衰、狐偃咎犯、魏武子,还有介子推。

在他们即将返回晋国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儿。

咎犯,也就是狐偃,他是重耳的舅舅,后来官至上将军。

在黄河边,他突然就开始发飙,说:“臣跟从君周旋天下,做很多错事。臣自己知道,何况是君您呢?请放我从这里离开。”

咎犯的意思很直白,说白了就是,咱们这一路经历了那么多,你有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我都知道,事成之后,你准备怎么安排我呢?

这显然是赤裸裸的“威胁”哈,先发制人,而后邀功请赏。

面对这样的“逼迫”,重耳毫无办法,毕竟自己革命尚为成功,前途未卜。就算是即位了,也不能赶尽杀绝地成为孤家寡人啊!

更何况,人家确实是劳苦功高,拼着身家性命苦苦追随,如果卸磨杀驴的话,容易玩火自樊。

所以,晋文公就只能表态:事成之后,肯定少不了你的荣华富贵!

狐偃的这一招的确高明哈,选择的时机也是恰到好处。要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须要说出来才算数的。

你自己觉得自己劳苦功高,但是没有领导认可,那就只是空头支票,只能感动自己。而得到了领导的表态,那就是名正言顺。

这就跟我们现在的职场一样,虽然你劳苦功高,贡献也不小,但你自命清高,不愿与他人同流合污。

所以,遇到表彰的好事儿时,别人不提,你自己也不提不念,那做领导的自然是睁一眼闭一眼,装聋作哑了。毕竟能有一双“雪亮”眼睛的领导还真是为数不多。

然而,此时正站在一旁的介子推闻听此言,作何反应呢?

看到咎犯的一番表演,介子推很是厌恶和反感,他直接给晋文公和狐偃泼了一盆冷水。

乃笑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於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乃自隐渡河。

介子推嘲讽地说:“重耳得王位是天意,而咎犯以为是自己的功劳,真可耻。与这种人同朝为官也是羞耻。”

所以,介子推就没有跟着大部队一起返回晋国,而是独自回家,带着老母亲隐居了。

假如你是领导,遇到这样的员工,你作何感想?

我们来看看晋文公对这两个人的反应。当狐偃“要挟”他的时候,晋文公用承诺把他留了下来。当介子推“清高”的时候,晋文公啥也没说就放任他走了。

呵呵,古代官场的为官之道,跟我们现在的职场简直是如出一辙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回到家后,介之推跟他母亲说,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只有君侯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近之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不想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的。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会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力量,不是骗人吗?

偷窃别人的财物,还要被称为盗贼,更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

居于下位的人把这种罪恶看作是正义的行为,而处于高位的人对这种奸诈的行为却又给予赏赐,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看看介子推的这番话,既瞧不起邀功的狐偃,也不满晋文公的昏聩不明。

言外之意,你们都是一路人,没一个好东西。不仅骂了那些“功臣”,连带晋文公也一起骂了 。

这样的介子推,即使有功劳傍身,晋文公会喜欢他吗?不给他封赏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赏赐?就这样死了,怨谁?”

介之推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大。并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可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你的心思,你看怎么样?”

介之推答道:“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那我和你一同去隐居。”于是他们隐居山林,直到死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文公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记载我的过失,并以此表彰善良的人。”

晋文公为何又想起介子推了,当然是舆论的力量。

因为介子推的悄然离开,让很多人为其鸣不平,为了堵住这些幽幽之口,所以晋文公才把绵上山封给了介子推,并为其之前的行为开脱。

虽说,晋文公火烧绵山只是个传说,无据可考,但介子推坚持“不言禄”这件事儿却是真实存在的。

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介子推的做法或许有些迂腐,但我们却能看到2000多年前的一种信仰和精神。

介子推确实有值得尊敬的地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做法却不值得后人去效仿,毕竟吃亏的是自己。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读书随笔·介之推展喜烛之武

    《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阅读随笔 以前读书时听说过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之推出山,介之推被烧死的故事,但没有了解前因...

  • 古文观止(5):介之推不言禄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寒食》 寒食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

  • 《介之推不言禄》

    〔先秦〕左丘明 晋侯赏从亡者, 介之推不言禄, 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 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 外内...

  • 介之推不言禄

    说在晋文公(公子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前,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因畏惧被杀而逃亡在外,据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而且...

  • 读《古文观止》之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

  • 第97篇 介之推

    【读史日历】(第97篇 介之推) 介之推,春秋时代晋国晋文公的忠臣,留下“割股奉君”、“功不言禄”、“功成身退...

  • 《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晋文公逃难过程中,介之推向来忠心耿耿,曾经割股给饥肠辘辘的晋文公充饥。晋文公回国后封赏有功之臣,独独忘了曾救过他性...

  • 村夫随笔023|介之推何善之有?

    晋文公重耳上位后,重赏跟他一起流亡的大臣。介之推不言禄,未争功;禄亦弗及,重耳也把他忘到耳朵后了。 介之推曰:“献...

  • 《介之推不言禄》小感

    读《介之推不言禄》,在赞叹介之推精神的同时被推母的气节折服。古人对女性的束缚多,较男性来讲,有名的女性极少...

  • 读介之推不言禄有感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介之推不言禄(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do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