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原指熔炼金属的炉子。后用来比喻锻炼人的思想品质的环境。
十年前,观看韩国电影《熔炉》时,那种气愤、压抑、心痛的感觉,至今仍记忆犹新;十年后,再读《熔炉》原著,即使提前做好了心理建设,却依旧难掩内心的悲痛。
《熔炉》是韩国著名作家孔泳枝的代表作。这是一部由真实案件改编的小说;这是一部改写韩国法律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让读者在阅读中,浑身战栗,心在滴血,不忍再翻阅第二次的书籍。
01《熔炉》故事梗概
每座城市都有一个值得市民骄傲的地方。在韩国小城雾津,慈爱学院便是一个这样的存在。
那里住着一群聋哑智障儿童,他们家境贫困,社会低微,主要依靠低保维持生活。为了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父母选择将他们送进国家资助的慈爱学院。
慈爱学院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海边,这些听障儿童,如同一只只笼中小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孩子们名义上接受来自国家的补贴与老师们的爱护,实际上,却过着炼狱般的生活。
学校里,有三位恶魔教师。他们对未成年的孩子,肆意凌辱侵害。其中一对双胞胎教师,分别任职学校校长与主任一职。
多年前,他们的父亲建立了这所爱心学校,打着慈善的幌子,中饱私囊;多年后,他们继承了家业,却成为学生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三名教师如同三匹披着人皮的恶狼,对年幼的学生伸出了恶魔之手。其中,两位学生因为不忍欺辱,自杀身亡。
他们试图用生命的代价去揭发老师的把暴行,可他们的离去犹如一颗小石子,投入无际大海中,还未掀起一丝波澜,就被来势汹涌的海浪吞噬得一干二净。
直至某一天,一位从首尔来执教的姜老师,无意间发现了三位老师的罪行。在家人与学生之间,他该如何抉择?
这是一场关于人性的考验;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这是一场弱势群体与权利间的抗衡之战……
02《熔炉》的创作背景
《熔炉》的故事背后,是一段令人发指的真实案件:
2005年,韩国光州仁和特殊教育学院,6名教师对未成年的学生们,实施长达5年的性暴力与虐待。
有些学生因无法忍受暴行,在绝望中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有些学生因无力反抗权势,只能默默忍受来自身体的伤害,独自舔舐内心无法修复的创痛。
六名教师中,其中两人因地位显赫,利用职权与各方势力勾结。每次被受害者举报时,总能化险为夷。
然而,人性的善恶就好比硬币的正反面。总有一些正义之士,从人群中站出来,与恶势力斗争到底。
直至三年后,法院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才决定庭审六名犯事教师。
可宣判结果,却令人无法接受,犯案的六名教师中,四人当场被判刑,其中两名教师被当庭释放,返回学校,继续执教。
不公平的审判结果,让患有听力障碍的学生们在法庭现场痛哭流涕。作家孔泳枝恰巧通过网络,看到了这段视频。
她立即赶往光州与受害学生们相处了10天,在深入了解案件和探访相关人士后。孔泳枝以整个事件为原型,编著了这部直指人性的小说《熔炉》。至此,恶魔的罪行也随之公开……
03改变世界的《熔炉》
2018年11月,孔泳枝的《熔炉》在网络上发表,半年后,全网点击率超过1600万次,创下韩国网络文学连载点击最高纪录。
韩国刮起一阵“熔炉”热,同年《熔炉》出版后,随即登上本年度图书热销榜。
两个月后,正在服兵役的韩国著名演员孔刘,晋升为兵长时,收到上级赠送的礼物——《熔炉》。
孔刘被《熔炉》的内容深深震撼,他在军中致电经纪人,恳请他征求孔泳枝作家的意见,希望将《熔炉》搬上电影银幕。
孔刘退伍后,锲而不舍地为《熔炉》的影视化改编极力奔走。孔刘毛遂自荐,最终成为《熔炉》的男一号,饰演姜老师一角。
2011年9月22日,《熔炉》电影在韩国上映,再次引发全国人民对“熔炉”案件的密切关注。
面对记者的采访,孔刘说:“我不是作为一个演员在参与,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参与。我也会老,到我六七十岁的时候,我希望可以对自己说,做得对,没有错、不后悔。”
《熔炉》电影上映的六天后,警方迫于舆论的压力,重新开始调查这起学校性暴力事件。
2011年10月,韩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熔炉法”的《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加重惩处对儿童和残疾人的性暴力犯罪行为。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并废除了诉讼时效。
2012年7月,《熔炉》案件中涉案被无罪释放的2名教师,重新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施暴者们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罚。受害者们的心灵也得到了一丝丝慰籍。
写在最后
韩国作家孔泳枝,用《熔炉》撕下了施暴者的遮羞布,将一段试图掩盖的恶行公之于众。这部唤醒人性的小说,改写了韩国宪法,还受害者一个应有的公正。
孔泳枝曾说:“这是99%和1%之间的问题,1%的人包括性侵犯者校长、检察官、法官、律师和医生,我写下的是世上99%的人如何被1%的人欺负的故事。”
正义从来都不曾缺席,那些做出泯灭人性的1%们,也终将受到法律应有的严惩。
作为一名作家,孔泳枝用文字对抗不公的审判;作为一名演员,孔刘用角色诠释一段不为人知的罪行……
2020年是《熔炉》事件十周年纪念日,仅以此文,献给为公益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爱心人士,这个世界因为你们的存在,变得重新清澈,不再污浊。
最后,将孔泳枝在《熔炉》的一句话,送给正在阅读此文的你:“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