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智慧悟语古代文化今日看点
安史之乱和独立战争(一)

安史之乱和独立战争(一)

作者: 彼岸悟语 | 来源:发表于2017-01-02 10:33 被阅读316次

关键词:安史之乱 独立战争 力量 利益

到达巅峰之后,无论向哪个方向走,都是下坡路。

—*—*—*—*—

据说,美女可以增加点击率

声明,写这两个事件并不是为了凑字数,是以发现的眼光看历史。你懂得,“先开枪,后画靶”嘛。

人的利己天性,决定了每个人、每个集团都会本能地积累财富、增强力量,这个过程就是成长。

当新生力量接近主体力量时,这种诉求必然和主体力量之间爆发冲突,冲突的表现形式就是战争,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这种冲突属于新生力量和本体力量之间的冲突,并不具备改朝换代的条件,和改朝换代不太一样。

出于这样的想法,我就去历史中寻找论据,于是,“安史之乱”和“独立战争”就跳了出来。啊哈,还挺好。古今中外全包括了,就拿两件事儿做例子吧。

在比较这两件事儿时,我又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独立战争虽然没能直接打断大英帝国的扩张,但是,后来取而代之的国家恰恰是美国。由此冒出一个想法:

“到达巅峰之后,无论向哪个方向走,都是下坡路。”

然后又想到,1991年,苏联解体,有一个国家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到达了国家势力的巅峰,盛衰趋势是不是已经悄悄的变化了呢?

想着,想着,我又想到:

一篇文章可能写不完,可以多扯几次唉。嗯,就这么定了。

虽说只是两件事,但是这两件事的时间跨度都有7、8年,涉及的面又实在是太广了,扯几百本书都没有问题。不过,实在是有心无力呀。

今天先把七年多安史之乱的大致过程捋了一遍,这个有点凑字数,可以跳过不看。

01.安史之乱


起因:


网上查阅资料显示,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内部矛盾。

个人认为,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

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一句话概括就是:力量对利益的诉求

当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力量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会产生新的诉求,追求更大的力量,以确保自己到手的利益不受损失,确保自己积累更多的财富、增强更大的力量,确保自己继续成长。

当利益和力量严重背离时,就干一炮,重新洗牌


经过:


天宝十四年(755年)

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十一月十四日,唐玄宗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就攻入洛阳。封常清、高仙芝退守潼关,坚守不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起用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镇守潼关。哥舒翰进驻潼关后,闭关固守。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

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安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

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宰相杨国忠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玄宗说,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玄宗轻信谗言,连续遣使催哥舒翰出战。

六月初四,哥舒翰被迫于领兵出关。

六月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双方激战,唐军大败,将近20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

六月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哥舒翰被部下出卖绑赴敌营。安史大军逼近长安。

六月十三日黎明,皇帝带着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和近侍从延秋门出逃。

六月十四日,唐玄宗逃到马嵬坡,发生马嵬兵变,杨国忠和杨贵妃被杀。10天后,安禄山派兵占领长安,达到了安史之乱的最高峰。此后,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及其子李倓、李俶北上灵武。

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区)为朔方诸将所推而自行登基。遥奉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

正月五日夜,安禄山被安庆绪与严庄、李猪儿杀死,享年五十五岁。

正月六日,安庆绪继承帝位,年号载初,尊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发丧。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服史思明,安庆绪对此不满,欲找机会除掉史思明。

正月至十月,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兵力最多时也不满7000,前后400余战,竟然歼灭叛军12万人。最后,终因病饿力竭,寡不敌众,城被叛军攻破,张巡及其部将36人遭杀害。“睢阳之战”期间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已完成了恢复、准备到反攻的过程,

九月二十八日,唐军收复西京长安,安庆绪仅率1300人从洛阳逃往邺城。在睢阳陷落后10天又收复了东京洛阳,后来又陆续收复河内(今沁阳)、陈留(治今开封)、河南、河东郡县等地。

十二月,安庆绪遣使到范阳史思明处调兵,史思明囚禁了安庆绪的使者,并所率所辖13郡及8万士兵投降,被授范阳节度使。

乾元元年(758年)

六月,史思明复叛。

十月,唐军接连打败安庆绪军,并围困安庆绪于邺城。安庆绪危急,于是就派薛嵩向史思明求救,并请求把帝位让给史思明。史思明发范阳兵十三万想要救援邺城,但不敢冒然进军,驻扎于滏阳。

安庆绪为副元帅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0万,但由于肃宗的孱弱和猜忌,诸军不设统帅,以致战事久拖不下。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

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城祭天称王,自称大圣燕王。

三月初六,叛军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军九节度使大军,其围遂解。宦官鱼朝恩谗毁,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

八月,任命李光弼为幽州长史、河北节度等使。

十月,李光弼和史思明在河阳对峙。有一段趣事:

史思明有良马一千多匹,每天都出来在黄河南岸的沙洲上洗浴,往复不停,以显示马多。李光弼命令把军中的母马都挑选出来,共有五百匹,把马驹都圈在城内。等史思明的马来到水边时,就把这些母马全部放出去,一时嘶鸣不已,史思明的战马看见后,都纷纷渡过黄河来追赶母马,被李光弼的士卒全部赶入城中。

上元元年(760年)

二月,李光弼进攻怀州,史思明领兵来救。李光弼迎战于沁水岸边,打败了史思明。

十一月,李光弼率兵攻克怀州。

上元二年(761年)

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

宝应元年(762年)

十月,唐代宗继位,启用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北征,并借助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败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连连取得大胜。

宝应二年(763年)

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

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结果及影响:


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两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相关文章

  • 安史之乱和独立战争(一)

    关键词:安史之乱独立战争力量利益 到达巅峰之后,无论向哪个方向走,都是下坡路。 —*—*—*—*— 声明,写这两个...

  • 安史之乱和独立战争(二)

    关键词:安史之乱独立战争力量利益 跟着意识走,凑够一千字。 书接上回,意识流闲扯开始。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

  • 安史之乱和独立战争(三)

    关键词:安史之乱独立战争力量利益 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中国和美国,谁是乌龟?谁是兔子呢? 安史之乱暂告一...

  • 北美独立战争(书摘)

    “ 北美独立战争”中真正的主角应该是英国和法国。对于法国而言,北美独立战争,其实是同时期在全球范围进行英法...

  • 隋唐帝国7-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 从开元盛世直接跳到安史之乱,是有点仓促,但也大概符合史实。从唐玄宗李隆基完全取得皇帝权力的公元...

  • "奸相"李林甫是怎样一个人

    熟悉唐朝历史的人,大概都会知道玄宗时的安史之乱。认为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而一说道安史之乱,国人就会...

  • 探究“唐朝由盛转衰”

    谈唐朝历史,涉及到安史之乱,一定有这样一个结论,“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的确,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对李唐王...

  • 《Stone历史剧》--美国往事(1):独立战争

    《Stone历史剧》--美国往事(1):独立战争

  • 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创业的时候,励精图治,君明臣贤;守业的时候,荒淫无度,君昏臣奸。前后判若两人,仿佛做了变性手术似的。 ...

  •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子杀父,孙杀子,孙自杀,灭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史之乱和独立战争(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rw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