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

作者: 郢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6-24 09:31 被阅读16次

    书读起来很轻松,类似于案例分析的题型,先来一段孩子的故事,或者孩子与父母、家长、老师等互动的故事,然后孙老师给出点评。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

    本书理论不深奥,有许多观点其实家长也知道,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把理论知识形象化。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要在敏感期保护,可是,每个敏感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引导的边界是什么呢?什么时候鼓励?什么情况等待?什么情况疏导?看完许多案例,就知道了。哦,原来规则意识可能是通过这样表现的,空间概念可以这样形成,社会交往敏感期包含了这些方面。这样做不是惯孩子,而是尊重;面对这种情况,家长的焦点应该是什么。

    书中也中肯的展示了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和不应该的方式,所以自己边看边感慨“哦,幸亏自己这样了”,或者“原来不应该这样处理”。

    我认为教育应该分为几个层次,

    一是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允许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和充足的适应过程,允许适度任性,尤其在某个敏感期内。同时也要孩子了解任性的边界,学会接受批评和拒绝,增强心理调节的能力。把“孩子”与“孩子做事”区别对待,我们爱孩子,但不代表他可以这样做,不仅自己要认识到这一点,还要让孩子明确这一点:不是拒绝了你就不爱你,同样爱你不代表不拒绝你;不是批评了你就不爱你,同样爱你也不代表不批评你——类似于这样的绕绕话,争取能让孩子理解。

    二是引导。设计环境,提供机会,让孩子在无意识中成长。一要正确的看待;二要让孩子正确看待;三可以适当传授一些方法,不过即使这个环节,也不要明确的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更多的是静静注视,默默陪伴。

    三是放手。不仅仅让孩子充分的动手动脑,更深层次的放手是让孩子,承受一点压力,受点委屈,吃点苦。尤其是在社交敏感期中,心思细腻的孩子总是会感到,为什么我想和谁做好朋友,他却不搭理。其实现实社会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让孩子适当的理解似乎也不是坏事。

    我喜欢孙老师一句话“儿童具有吸收性的心智,学习热情和毅力是惊人的,与生俱来的,不用人教,不用夸赞和奖励,不用培养和锻炼,但要加以保护。”

    如果要说本书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案例有的会重复,另外就是有点像读一本亲子杂志的感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sj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