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决定开始坚持写简书了,一周前我这样告诉自己。
于是,我写的第一篇是《简书交友丨想听你们的故事,希望和所有美好不期而遇》。
不承想得到很多简友的评论和点赞喜欢,阅读量也是仅仅次于被推首页的几篇文章。
同样因为这些评论,我才发现自己在简书的圈子里,居然是大叔级别的,那些评论的简友大多是96-98年的在校学生。
出于好奇心,我认认真真的看了她们写的文字,有些是青涩的爱情故事,有些是真挚的室友之情,还有些是奇葩的同学和励志的学霸。
和她们多次聊天后,更是了解这些95后的日常生活,除了丰富的大学生活,也有自己的一些兼职工作。
比如他们当中已经有很多做起自媒体,在各个平台写文章、代写公众号、自己写书、开付费写作课程等等,在校的他们丝毫不亚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我毕业两年多,却还是靠着工资维持一大部分的生存。和她们比起来,我的大学就是偶尔打打零工,挣得工资远远比不上他们代写一篇文章的稿费。
今年1月1日,最后一批的90后已经满十八岁了,我们再也不能说自己年轻了,而那些除了年轻,我们一无所有的句子也不好意思和别人提起,因为原本自我嘲讽的句子变成了赤裸裸的现实。
比你年龄小的人,也许资历并不比你弱,最好抵抗焦虑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和坚持努力。
(2)
前段时间微博火了一个关键词,叫做#93效应#,让身边的多数女生唏嘘感叹,自己为什么和别人差距那么大。
93年的昆凌嫁给了周杰伦,孙怡嫁给了董子健,奶茶妹妹章泽天嫁给了刘强东,所以同为93年的我们还在干嘛?
我也是93年的,在深圳的两年多,更是看到和认识很多90后的朋友,真的和某些人朋友圈里一样,过着人人都羡慕的生活,似乎幸运之神总会降临他们这群人身上。
和我同龄的老赵是我在摄影群里认识的,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正在尼泊尔拍照,用他们的话来讲,应该是被称为创作,采风。
之前零零散散听过老赵讲他的故事,他是江西人,家住在大山里,是他们那个山头唯一一个走出大山的孩子,当年去大学读书还是村长亲自送的。
大学参加摄影协会,大二下学期担任副会长,用大学兼职赚的钱买了第一台二手单反,实习的时候已经在帮一些淘宝店拍照片。
后来毕业后,他和朋友一起做了工作室,赚钱不多,但足以维持正常开支,略有富余,他说这只是一个爱好,因为他的正式工作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产品经理。
不要慌,也不要刻意去对比,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也要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自己更快乐。
(3)
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到很多比自己年龄大的用户,他们的微信朋友圈无不呈现出让人羡慕的生活状态。
新的项目落地,拿到A轮投资几百万,和团队开了一天会,对未来充满期待;接妈妈来北京新装修的房子住,当年答应他们的,我做到了;在斐济的第二天,明天和老婆一起潜水,后天飞新西兰。
当然,全年无休的各种CXO也比比皆是,这就是互联网人,他们拼的是时间,拼的是资源,拼的是全力以赴。
这些人在不断的创造奇迹,也在不断的刷新我们的观念,去年的人工智能,今年的区块链,每天日流水超一亿的王者荣耀,还有迅速走红的直播答题和小程序跳一跳。
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更加泛滥,同样也更容易让我们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而有时候的焦虑恰恰来源于这些对比。
(4)
年龄越大,我们越容易在一个圈子里了解更多,而每个圈子里都有优秀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不是我们害怕焦虑,而是对比给人落差,落差越大就会失去努力的信心。
最后,用简叔的一句话送给你们也送给自己: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网友评论
不过我就说一句..溥仪三岁登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你现在看到96后自媒体也好,别的也罢,只能说是历史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前浪死在沙滩上是必然的...
现在看来,高喊我家祖上三代贫农,根正苗红,知识青年接受广大贫下中农再教育,也不过就五十年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