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攥本文时软体一直出错,无法写作,折腾了半小时才能正常运做,是不让我分享这处在强烈情绪时有效沟通的关键点吗?是我不该说出这个有效沟通的核心机密吗?
昨晚在“记得喝水”打卡圈看到小伙伴的分享说:a tough day,家庭大战,早饭没吃婆婆做的菜烧的汤导致她怀疑自己做饭不好吃,生气,老公嫌我不照顾他妈妈情绪,生气。晚上爆发,细数我的十二宗罪,忍住没有重复老路去反驳,尽力倾听,反思自己做错的地方,真诚道歉,最后因为自己的努力老公没有看见生他的气,功亏一篑,婆婆看我不高兴以为又生她的气,继续发飙,管我要说法,要走,自己又去解释了一下方才平息……,喝水打卡,思绪被拉走,最后一口才被拉回,慢慢放回杯子,点赞自己没有走老路,看到了对方的不容易,虽然还是有情绪,但是已有了些许改变吧……
小伙伴着实很不容易,能够耐住性子不走习惯的老路,而能够去听去反思并道歉,真是棒,我也帮忙点个赞。这事让我想起三十年前我在接受LET以及PET两个课程的讲师训练时,我向老师所提的两个问题,以及他给我的智慧答复。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拿出来省思一番,以免老是只看到目标而忽略过程,最后落得一事无成,或是立意良好,但跑得太快,别人跟不上而白搭。
在那次PET讲师的会议中,为了权利金的问题大家吵成一团(详见第61篇文,律则:集“我群”成师,成就自己),结果就完全如同老师所判断的那样,没有人愿意听,不可能有任何积极的成果。真的是争论了整个下午而没有结果,最后是不采任何意见硬下结论,最后大家带着埋怨与愤怒离开,埋下矛盾与更大冲突的种子。
我问:说每个人心里有情绪时都想表达,恨不得一股脑的全说出来,连沟通时最忌讳的“你讯息”都大量出笼,那可能去“积极聆听”别人的话语?关心别人的需求?老师说:真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有人能够听?谁想要解决问题,谁就必须按耐住情绪,停住想说的冲动,先去仔细听出对方的需求。这样有意义的沟通才能继续,问题才会获得积极的结果。
这话如同醍醐灌顶般的让我明白了沟通无效的关键所在,技巧运用人人都会,情绪掌控个个不行,难怪即使是受过专业沟通训练的专家与老师,一碰到自己有情绪时,就火烧功德林,所有功夫和技巧都付诸流水,完全都使不上,旧有的无效沟通方式就不自主的用了出来。解决之道就是“记得自己”要的是什么?这样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的去排除困难,去积极沟通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这也引发我另一个更核心的问题,也是我后来不再教课的主要原因,老师也用一句简单的话给了明确的回答来提点我,当时我自认听懂了,这些年来发现其实我没懂,在历经三十年的学习与成长,累积了许多和学员互动与教学的经验后,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所以我开始在各方面做调整,近期发起的“记得喝水”、“每日发文”也都与他当年提示的那句话有关,详细内容允我以后详述。目前还是先记得第一个教诲:冲突时问问自己,你要的是什么?由谁来解决目前的困境?我们明天“简书”再见。
网友评论
真的太精辟了!
这是对心灵成长中一直提到的“记得自己”,给出了最清晰最直观的案例分析!
想到这里,喜不自禁,忍不住要向亲爱的林老师再次表白爱意:
感谢您,如此无私地分享自己三十多年的宝贵成长心得!这些日子读您的文章,感觉每天都有新的领悟和突破!而且这些都是来自您自身的亲自体验,对我的生活简直是不能再贴切的指点迷津了!
亲爱的老师,你真是太棒了!
我也分享了自己最近的領悟,與人互動時的慣性,衝突時的反應和自己內在的變化,提醒自己不再用舊有的模式,雖然內在會有糾結,但我知道這是跨出改變的重要一步,,因為是自己的選擇,也為自己負責,結果就會不一樣了
深深感受到謙卑與臣服是態度而不是行動的真正意涵
世儒老師的文章之所以這麼受歡迎,就是因為非常的生活化,並且貼近人心,但要做到確實不容易~
平凡中的不平凡,才是真功夫呀~
解决之道就是“记得自己”要的是什么?这样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的去排除困难,去积极沟通达成共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