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一场嘉年华换来了什么

作者: 十萋 | 来源:发表于2017-12-03 20:55 被阅读36次

    摘要:打破了沉默的嘉年华貌似更沉寂了

    嘉年华,Carnival。本是源于欧洲民间的一种狂欢活动,又名狂欢节。凡有之处,气氛无不热烈狂放。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从一个传统的节日,到今天成为包括大型游乐设施在内,辅以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式的公众娱乐盛会。

    搁在以前,这个词肯定不会让人联想到悲观和绝望。

    而这些天,一部同名电影《嘉年华》的上映,因其勇敢地将性侵儿童事件作为主题,成功引起了社会上巨大的反响,加上近些天沸沸扬扬的新闻事件,这部国内首次涉及此类话题的电影,又激起了多少人心中的愤慨。但是愤慨过后呢?好像是没有后文了吧。实质性的可操作性的行为和措施,好像也没有。

    而已知的是,电影《嘉年华》在不久前的金马奖上斩获了最佳导演奖以及另外两项的提名;前些日子的新闻事件也渐渐隐去。观众们在为自己的满腔愤怒发声,似乎是看不到想看到的局面,愤慨也渐渐变得无力下来。

    然后生活就又这样子不波不澜的继续着。

    而愤怒,终究是一种情绪,带着本身极强的感染力和渲染性把我们周围的世界晕染得满腔热血后,便一去不返了。热血愤怒始终是解决不了事情的,也许它可以促进好的解决办法的产生,但最后的我们,仍需要回归到现实,冷静理智地客观分析问题

    关于影片的内容,就不在这里重述了,相信大多人也已经有所了解了。

    其实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最后的结局。因为来得太突兀了,真的太突兀了,让人很猝不及防。当时坐在电影院里看的时候,心里是千万个拒绝的,直到影片结束灯光亮起许久我仍不愿离去(最后还是被清场阿姨给催出去的)。

    可能是因为,自己算是个比较倔的,无论自己做事还是和别人处事,都得求个是非说明,中间有一点环节莫名其妙就会倔起来,和自己倔,和别人倔......(自然后者会很难受,所以最好是别太强求自己)

    但后来想想,作为第一部把此类题材搬上大荧屏的电影,导演的勇气可嘉,影片里的演员演出的细腻感可敬,带给人震撼和反思的有价值的效果也着实值得我们佩服。

    至于为什么突兀,是影片快到最后的时候,王警官带了一批新的医生又为小文和新新(影片里的受害女孩)做了检查,并向记者媒体声称了和第一次完全不同的结果——女孩们无任何受伤。小文的父亲作出了极力反抗,似乎事情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了。

    (《熔炉》里类似的情景是在影片三分之一左右,而《嘉年华》是在即将结束时)

    但紧接着便是,小米(看到刘会长进小文和新新房间的那个宾馆里的女孩子,故事的最关键证人)从电视上看到了事情的结果——刘会长被抓,两个孩子得到了正义的伸张。小米受到感慨,挣脱了将要被人玩弄的绳索,偷走了电动车,骑上了高速公路,走上了自己想要的路。

    前后这两个情境的转换,在影片中似乎很合理地被呈现,女孩小文和新新突然地就得到了公正,服务生小米突然地就醒悟到自己要掌握自己的生活。

    但是关于刘会长呢?这个侵害者从头到尾都没有露面,在前面的情节里他一直掌控着事情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包括送红包给小文新新父母,甚至间接地致使王警官故意弄错检查结果,意图瞒天过海。好在最后刘得到了惩罚,但也只是在电影里。

    似乎那股无形的力量没有任何人去谴责,因为它从未出现过,又从何谈起谴责呢。

    而唯一暖心的反抗是小文父亲最后的挣扎,还有那句在面对红包的诱惑时新新父母没有抵挡得住而小文父极不甘愿而说出的话——那公道呢。

    小文母亲也抵抗了,但是她没有那么理性,甚至不关心孩子的感受。她对王警官的斥责只能是无济于事,不了了之,因为她不理解王只是链条的最底端。她对小文的那些“不三不四”的衣服的撕扯也只能加深孩子对她的疏离感,因为她没有条件使自己懂得如何好好地教育和认识到问题的根源。

    而这些人,恰恰是缩影。我们,要关切的不应只是缩影,更是缩影之外。

    想提提《熔炉》了,网上有很多人在拿两者做比较,其实两者的故事背景本就不同,所以无论是风格上还是叙事上,自然也就不同。

    在豆瓣上看到有一篇影评,很有同感,想借来分享:“看《素媛》、《熔炉》会痛哭,但看《嘉年华》更多的是叹气。《素媛》、《熔炉》是这样一种电影,完整地展现了美好被撕裂的过程,有一个确切的反派,有一整套体制的压迫,有一方坚持对抗的力量。无论结果如何,任何一种情绪,对美好的同情,对反派的痛恨,对坚守者的感动,都得到了有力的释放。观众内心,也因为观看这部电影,完成了一次伸张正义的过程......一旦指认出恶,必然要求指认出恶的原因,完成对恶的惩戒。你必须说出魔鬼的名字。但我们生活在不允许魔鬼存在的次元里。”

    未被说出的故事,或许会令人痛哭,但这哭泣,不应被掩埋。痛到极致的哭泣和反抗,最有力量,甚至成功,但可能我们永远也不会见到。

    愤慨不该被追随,该被内化成力量。

    少些愤怒,多些真实温暖的行动。像影片中的那个律师一样,只是关心孩子心里的真实感受,给予信任和尊重,他们方会以真情待你。

    电影本身是一种艺术,你不能苛求艺术去改变什么社会问题和弊端,艺术的力量在于影响和启发,引起人们意识到和反思到问题的本质,进而起到本该有的推进作用。

    《嘉年华》的出现,至少是电影人勇敢的一次突破。

    若要破竹之势,只愿竹苗健健康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用一场嘉年华换来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yz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