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十点读书会举办的PPT大牛秋叶的训练营。
最近这两年怎么做PPT,怎么做表格这类工具书特别火,可真的火到现在的,好像也只有秋叶,为什么?
因为教你工具的是老师,教你生活态度的是导师。
秋叶很容易地就把怎么教你做PPT变成怎么教你去活着,所以有时候有的人红,是有理由的。
在那之前我没看过秋叶的书,因为对我来说,PPT是我演讲的一个辅助工具。
我希望未来可以做到的是去掉PPT,不用辅助,直接讲。
但是在我还不能做到的时候,先去听听如何做得美也不错。
我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参加的训练营。
没想到听了昨天老师的【开场宣言】,到了问答环节真的是又好气又好笑。
气的是现在的同学真的很容易提一些蠢问题,笑的是秋叶老师保持了一百二十码的热度,火力全开,全程一个小时不喝水,调门和情绪双重高涨的回答问题。
总结一下,老师翻来覆去说的其实就是一个道理,去做吧!没事儿别逼逼了!去做好么?
学生们问的看似五花八门,其实也就是一个问题,我怎么才能省劲儿啊?我能不能不要过程直接就结果啊?老师你能帮我做一下么?
想来这就是如今最现实、最普遍的心态吧?
我们都怕吃苦,都不乐意走弯路,都觉得要向前辈请教啊!干嘛放着捷径不走呢?
可哪有捷径?
所谓的过来人,不就是走过来的人么?
你拉着他问上一万个为什么,都不如自己先走一步,不是么?
这就好像你在泳池边一个劲拉着游了一圈的人问,你的心情如何?最开始下水你是怎么克服的?在水里可以睁眼么?听说有人在泳池里尿尿,你游泳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到底有没有尿味儿啊!
这时候其实你最需要的不是过来人给你解答,而是一个粗暴的教练踢你一脚说,问你妹!你那么想了解,你自己下去喝两口不就知道了么?
古往今来道理真的就那么几个,只是不同年代不同阶段,都会有一些经历了、懂了道理的人,他们翻来覆去、掰开揉碎给你讲。
可听了再多,自己不去试验,也是白搭。
前几天我做演讲有人问我,为什么道理听了那么多?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我说,那是因为你听的都是【别人的】道理,哪个是你自己总结的?
哪条是你带着血泪、挫折,自我总结并且认同的?
可能你活这么大,都未必找得到那么一条,那这样的你,怎么可能过得好一生?
今天一大早老师就开始布置作业,开篇就提到了一个小段子,说的是有人凌晨一点加他微信,之后甩给他一个自己做不下去的PPT,求老师帮助,我看到这儿特别醉。
老师的文字回复看似很平和,不过我猜如何是配上语音,他应该会火力全开吧?
他说这不是指导,把自己的问题用学习的名义甩给别人,打着指导的名义让别人为你付出,这不是真爱,请为别人的时间付费。
这句话引发了我很多的共鸣与思考。
我以前有个老友,认识虽然快十年了,但是因为后来彼此的发展方向不同,联系越来越少,我出第一本书的时候,有很多的担忧,因为他在这方面颇有经验,于是就和他请教。
从第一本到第二本,我经历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合作伙伴的选择,未来的定位,包括是不是要找经纪公司帮我打理,如何判断一本书的销量等等……我对他的请教慢慢变成了倾诉,变成了压力的转嫁。
起初我以为他只是忙,所以才会回复越来越少,后来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位作者聊天,对方说,通常第一本书都会卖得不错,因为认识的好朋友、亲戚,都会来捧场,但是第二本的时候往往就会打折,因为大家不见得再冲你的面子购买,那么一本书的好坏、质量的把控,多多少少考验一个作者的定位和能力,能写到第三本,这个时候作者本人要开始正视自己的位置,包括个人的差异性、未来的写作规划,以及其他的衍生和成长空间等,不然很难走得长远。
我听完这番话才猛然惊醒,其实我一直要做的是如何思考找到自我的问题,这种事别人帮不了你,当自我无法消化的痛苦转嫁给他人的时候,可不是就让人越来越容易远离你么?
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作者?这个问题我似乎没考虑过。
后来我把豆瓣上已经出书的作者都研究了一遍,把和我写同一个类型的作者的作品都通读了一遍,比对了其中销量比较好的作者,他们的出书路径、定位范围、日记和微博的更新频次、写作风格等,之后开始看当当励志榜单上排名前五十的作品,对比他们的优缺点、题材定位、同一作者里每一本的区别和差异、不同合作伙伴的对作者定位和卖点的挖掘。
才渐渐找到了自己的那条【道理】。
因为出了几本励志书,我也很容易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小伙伴当做【励志达人】,甚至一度还有人以为我是【鸡血制造者】,写信给我的时候总是希望我的一句话就能一针见血,拨开迷雾。
其实我大部分回答的核心都是让你找路径,找那个总结【自己道理】的方法,比如去掉你的情绪,清晰你的底线,甚至是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这是一种思维方式。
当你这一次能清晰的描述你面临的现状,那么下一次也许你就可以清楚地概括你目前想法的出发点以及可能会面临的最好、最差、以及不好不坏的三种可能的预判,然后综合了你试水之后得到的第一反馈,你就会来不断确认自己的方向和接下去的路径。
如果你能去掉你情绪化的表达,而只是总结与陈述,那你进步的绝不仅仅是一步。
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没人去听、去做呢?
因为大家都太懒了,他们觉得自己特别忙,哪有那个时间听这些【复杂】的过程,我现在就面临要么去大城市,要么回家,川叔,我信你,你告诉我怎么选吧!一句话,别墨迹。
然后我说,那你回家吧!
听了这个道理的你,能过好这一生么?
能,才见了鬼!
我认识的一个小伙子,非常聪明,也很有才情,我们俩才认识的时候聊得特别好,甚至还希望未来一起做点儿事情。后来可能是年轻人没长性的关系,他开始忙叨起别的来,我们也就越来越疏于联络,最近他工作有了变动,在我看来是升职了,位置有了变化,但是在他看来是各种的不适应、压力大,前途不明朗。
前几次和我念叨的时候,我还好言回复,隔了一个月,他苦逼兮兮的情绪依旧不见好转,整天感觉就是找不到方向啊!迷茫的要死啊!最后他觉得受不了,必须要给我打个电话,我们就深谈了一次。
我说,我总看你迷茫,我特别想知道在迷茫的这段日子里你都做了哪些事情?
你觉得现在你不知道怎么通盘把控,那么你有去考察一下和你们同类型的项目或者公司他们是怎么做的么?因为模仿是最好的老师。
你如果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不到位,那你可能还需要补充一些管理技能包括一些管理书籍的阅读。
如果你依旧对目前的工作一筹莫展,你可能还需要静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其实你在内心里对目前的工作任务有很多的抵触。
于是我和他分享了我之前在职场里自我定位混乱而造成了拖延、甚至进度慢的例子,这个故事我在新书【努力才配有未来】的第一章的最后一个故事,关于如何克服拖延症这件事,详细的讲过。
那么在我看来,因为职位变动而带来的迷茫,最好的解决路径就是,第一,确认心态,第二,补充技能,第三就是收集素材,模仿同行。
道理、方法、路径、心态、故事,我都讲完了,剩下的就是去做而已。
结果没出一个礼拜,他又崩溃了。理由不知道,就是给我写了一封特别长的微信,告诉我失眠、困惑种种……
我一瞬间特别理解我之前的那位老友的感受。
谁会乐意和一个屡教不改、没有进步的苦逼做朋友?
我也特别理解秋叶老师给那位深夜一点半骚扰他的朋友的回复:你觉得你这样和一个大牛做朋友,我们还能好好玩耍么?
我能明白,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确是不一样的,但是请相信,不是所有经历过的人,就没有其他正在经历的状况,大家都很忙,压力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好么?
一个第一天跑步的人,跑完觉得肌肉酸疼,就要和教练抱怨说,太疼了,跑不下去。
第一次教练会安慰你,告诉你忍一忍,开始的时候都是这样。
第二次教练会告诉你,跑完之后你要多注意拉伸,注意呼吸和节奏。
第十次,教练估计会默默走开……
因为你翻来覆去叨逼叨的就那么点事儿,你能问点新鲜的不?
这是你跑步,又不是教练跑。
如果你花钱雇了教练,那他不理你、不安慰、不鼓励你,你可以投诉。
那如果是朋友呢?
你是不是会觉得帮你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亲,还记得有句话叫做,想取钱,请先记得先存。取光了,是不能硬性超支的,不然卡会废掉。
情感投资也是投资!
我至今都很懊恼在老友心目里变成了一个只会苦逼抱怨的人,为此我还反思过,我没帮对方做过什么,就凭借着之前的交情频频支取,最后很容易落到余额为零的窘境。
毁掉一段关系很容易,修复一段,很难。
不要总慨叹大学时光人情简单,满地都有乐于助人的好英雄,那是因为那时大家彼此水平差不多,相处时间又很多。
你现在在大城市,一个月都未必见得上一面,一年都未必打过一个问候电话,就你朋友圈的那些点赞的交情,你觉得它们值多大的帮助?
上个月有个妹子在微信上和我说了一件她家里突然发生的巨变,她边哭边说十分无助,我和她在微信里聊了大半天,帮她安抚情绪,帮她分析现状,想应对的办法。
这个月她忽然兴高采烈地发了一个旺铺旺销的广告给我,还告诉我,这是为了我好。
我说,我自己是做房地产的,如果我打算买,这个项目我有熟人,根本就不会轮到借助你的这个广告才能拿到优惠啊!
高级的销售做信任,低端的销售卖群发。如果你给我发的是你的近况我会跟高兴,因为我们是朋友。你现在给我发销售信息,我就是你的客户。
你的这个群发广告,我不需要。
如果你的朋友圈也有类似的牛人,请你善待,也妥善使用这样的资源。
它们不是不限时、不限次的24小时自助。
当你一直才吵嚷、抱怨的时候,抽空看看你周围,看看还有哪些人能留到最后一直听你苦情的叨逼叨。
如果你现在年纪一把,身边也没个像样的朋友,这时候你问问你自己,到底是自己的抱怨把人都搞丢了,还是你已经很久没有做过情感联络了,除了诉说【你的】痛苦、【你的】不幸,你还说过别的话么?
股市有风险,投入未必有产出。
友情也一样,所以别总妄想不投入只产出。
----------------------------------------------------------
小川叔,会做饭、会写书的电台大叔,地产公司品牌总监。
骂过无数职场迷茫之人依旧被大家爱着,新书、微博、微信见个人主页介绍
网友评论
觉得值得的朋友,就用了心的帮助咯,朋友用心交,父母用命孝,
不是什么朋友都用十分的心力交,因为勒会累死自己还让自己困于人际网络里,孝顺父母却也要找到更好的相处方式~
梳理下自己的思路~(●—●)~
你觉得他屡教不改,那有没有可能是这种帮他的方式不适合他呢?
话总是没错的,理由这篇文里说的好清楚,可真的…是大道理,
大道理…从来被我当成说理的“万金油”,怎么说都不会错,可是实际问题,却没解决很多,如果解决了小川叔就不会写这篇文了不是么?
概括来说,自己是消极不上进的,无法吸引别人,只会越发的疏远
而正能量的根本来源,则是心的强大。胸怀宽广,志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