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初秋夜渐长,
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
阶下丛莎有露光。
——《初秋》唐·孟浩然
霜叶红于二月花偶然间翻出了我那尘封近二十年的“佳作”——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本。打开第一篇是《秋天的田野》,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稻谷已经收割大半,田埂上的柿子也熟了,秋风吹起,叶子很快掉落得所剩无几,金黄色的柿子压弯了光杆杆的枝丫。
远远看去,柿子那么小,哪里就像灯笼了?虽然但是,老师就这么讲的,“圆圆的柿子像一个个喜庆红火的灯笼”。
这个老师就是我一直记得的那个代课老师,我的启蒙老师,他教我们数学,而并非语文。
金色是秋天的主题色,而因为这位老师,让我的人生中,第一次对秋冬春夏四季有了分明的认知和感受。
这位代课老师带过我们三年级一整个学期和四年级,四年级下期没带到期末,中途被我们(学生家长)“逼”离了校园,转校或是别的。
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三年级班主,他在作文写作课上讲的直接就是,作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生硬无趣。
而代课老师会带我们去山上游玩,顺便就把自然课上了。拔起一颗小小松树苗,拿回家,用装香烟的硬纸壳包住伸展的小苗,再用两块白灰砖压着,制成标本,记录日期,名称。捡起几片火红的枫叶,或是银杏叶,摘下几朵不知名的小花,都夹进日记本里做书签。
我们小时候的启蒙作文日记,老师带着全班集体去野外秋游,围坐在一起讲故事和教唱歌,好难忘。
记得那回老师教我们唱了一首《愚公移山》,就坐在山腰的草地上。后来初中学了这篇文言文,一下子记起了好多从前的故事。
那时候,一个班级里学生不多,有的课还会弄一个混班,一三班,二四班(不知道有没有记错),老师们也差不多万金油式的,语文老师代思想课和美术,数学老师代音乐和自然课……
还记得的几节音乐课,每一回都很热闹,二三年级的小同学一起挤进了五年级,(我姐就读的课堂),学习一首好老的歌《水手》,这是我学的除音乐课本以外的第一首流行歌曲,就是代课老师教的。
现在觉得的好,在当时并未有啥感触,毕竟这位代课老师超凶。
在那个时候,老师体罚学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他第一回走进我们三年级教室,就狠狠地给了全班同学一个下马威,大约就是人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上课铃响了好一会儿,还不见有老师来,听说我们班要来一位新老师?
男的女的?
不知道……
咋还没来?
就在全班同学嘀嘀咕咕、大声喧哗的时候,这位代课老师闪亮登场。他戴着一个无边框眼镜,瘦高个,留着一个三七分的发型,穿什么不记得了。
老师悄无声息地走上讲台,默默擦了黑板,身后还有学生叽叽喳喳,他拿着粉笔头准确无误地扔了过去,正对目标,那位同学下意识地摸一把自己的脸颊,与老师对视一秒,赶紧住了口,颤巍巍站了起来。结果是,那三位交头接耳的同学直接被老师请出了教室,站在教室外的走廊里。
让我们简单介绍自己,教我们同学之间不要乱取绰号,而是应该连名带姓,再加上同学二字。
班会上,代课老师再三强调的是,纪律,纪律,纪律。不守纪律者,用竹根条打手心或是手背,罚抄《小学生守则》;上课迟到站教室外,一节课不用进来了;不做作业或是家庭作业没完成,去教室最后面罚跪等等。
特别是男生之间频繁打架的,他一来,全给治好了。以前的老师只会训斥,末了该打还是打,校内打到校外;而这位严厉的代课老师呢,不分对错,上来就是两脚,两位都到讲台两边跪着。下次再犯,跪着,膝盖下用石子垫着,就看你能不能忍住。
他自己的数学课,该买书你们就得买,学习工具尺子圆规啥的,说要就要,你不买,到上那节课你就别进教室了。
家里说没钱买。
自己可以想办法,田地里不是有桐子(梧桐)树和木子树吗?卖了果子就能买了。
真的有同学,或是叫家长或是自己去打桐子和捡木子,用塑料袋装着拿到供销社去换尺子圆规。
后来,老师让我们自己建立学习小组,三排为一组,轮流检查组员作业,规定每天写日记,字数不限。
在当时,为这日记可没少发愁。
不会写呀,想抄姐姐的,不让,偷偷抄,怕被发现,又是一顿说……
不成想,逼迫逼迫还真写了一两本渣作文,还被保存得这么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翻开泛黄的旧本子,顺着时间的印记,沿着记忆的小径,那一帧帧的画面又在脑中浮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