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的中学生

作者: ywz方圆 | 来源:发表于2018-04-23 05:48 被阅读8次

    袁文长

    我是文革期间完成中学学业的。那时,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知识分子变成臭老九,社会地位十分底下,学校里老师不抓教学,学生不言读书,没有传道授业的氛围,社会气息却十二分的浓厚。同学之间来来往往,似乎成为完完全全的社会人,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还回放着少年学子们,校外交往的稚嫩的画面。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记得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同学之间的往来就十分的频繁,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不仅在暑寒假,就是星期天也经常到同学家里去。那时生活普遍艰难,可是作为家长都硬着头皮欢迎自己的孩子带同学到家里做客,每个家长都会竭尽全力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自己孩子的同学。我读初中的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覆盖人口是一个近10万人的区域,从紫蓬山下,到丰乐河岸边,有的同学家住的很远,徒步行走要一两个小时,那时几乎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不停的在乡间的道路上奔跑.我们有时候是三两个同学,有时候是七八个同学,有男有女,行则一起,住则一处,吃饭打牌,说话起哄,虽不是什么高雅的游戏,可是气氛十分的融洽,从中也增长了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的才干,培养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包容的性格.当然最大的收获是对农村生活艰辛的了解,对社会基层人们求生谋事的感悟.我的家住在集镇上,父亲虽然是一个搬运工人,毕竟沾了一点公家的光,与那些住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的家庭还是有一点区别的,至少我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断炊,没有上学连2元钱学费都没有的窘迫的情况.所以,在与大部分纯农村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更进一步激起了我渴求知识,力求上进的精神,以至产生了无论如何要摆脱农村这个生活环境的念头和欲望。

        1975年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搞开门办学,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学农、学工和学军活动,同时也把一些有一定特长的学生组织起来参与到地方政府的工作队中。我因为会刻钢板,也能用大排笔写黑体字,便参与到工作队的宣传组中。在工作队的学生到基层就能吃上鱼肉荤腥,有改善伙食的机会。特别是与一些基层干部够吃住一起,扩大了对社会面的了解,社会大课堂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到了高中的时候同学之间私底下往来更加频繁,交往的内容也有所扩展,交往的形式也变得与初中时候的不同了。因为学校管理更加松弛,同学之间的交往不仅在节假日的时候,正常上课时候的早早晚晚也有走动,每到一地不再是过去的一个晚上或者半天,而是一去就是三两天,更有甚者几个同学一玩就是一周时间,学习完全抛到脑后。到了高中的时候同学间的交往不再是纯粹的玩耍, 男女同学发育已经成熟,知道了男女之间的事情.,谈情说爱现象十分普遍。我们班上一个男同学,母亲是大队妇女主任,哥哥在部队当兵,这在当时是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他经常约同学到他家玩,这其中有一个女同学是他每一次都要约定的.这个女同学是非农业户口,母亲是镇上被服社工作人员.女同学不仅长相好看,而且学习成绩很好,是班上的数学课代表;而男同学比女同学个头矮,学习成绩也很一般。按说这两个人是有条件悬殊的,可是男同学紧追不舍,高中快毕业的一个晚上,我们有一帮同学其中有这位女同学,应约又一次来到这个男同学家里玩,吃吃喝喝搞得很晚。男同学家里床铺有限,七八个同学一起拥挤在长长的地铺上。那个晚上以后,这对同学成了眷属。只是他们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摩擦不断,吵闹不休,以致男方忧郁成疾,英年早逝,形成了家庭悲剧。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有些同学越发世故了,学会利用同学的关系,为自己回乡或者下放农村留一条后路.有的同学家长是镇上的领导,或者是大队干部,家庭背景差一点的同学,每一次去就不在空手了,总是提一点礼品之类的东西,意在巴结。

        现在回忆起来当年的一幕幕,虽然有不少童贞的画面,鲜活可爱;但是,这其中过多的夹杂着一些被过早扭曲了的人性的画面。今天检视这些画面的时候,内心禁不住有一阵阵酸涩向上涌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革期间的中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fk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