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跟天津的朋友聊天,不知不觉聊到了孩子的话题。
天津是个因高考录取比例高、分数低而颇具有吸引力的城市。按道理,孩子的学习压力应该小很多。谁知道,刚一打开话匣子,朋友就大倒苦水。
她家孩子今年三年级,上的是天津比较好的一所私立学校。一年一万多的学费是起点,没有熟人,即使交钱也进不去。她说她家孩子现在学习就很辛苦:
“每天中午在学校没有时间睡午觉,老师不是讲题就是发试卷做;晚上回到家还要继续写作业,至于半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周末还要去上学而思的数学,基本没有时间玩。”
屏幕那边,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深深的无奈。
我自己,却是被深深震撼到。
同样是二年级孩子的妈妈,目前似乎还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压力。孩子在学校正常上课,下午4点10分放学到晚上7点左右,基本能完成各项作业,晚上能挤出1个小时左右的户外时间;中午12点到2点半之间,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午休;周末除了兴趣班时间,还可以逛逛博物馆、公园……
因为功课表现还不错,除了学校的课程,我们几乎没有增加学习量。
可是这样跟人家一比,自家的孩子简直是在“散养”。
再细问,仿佛我们上的是两种小学:人家三年级就已经在学四年级的英语,人教版和外研社两套教材一起学;英语已经开始要求写80字的短文;语文作文要求400字以上;各科成绩要求在98分及以上……
才三年级,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午睡?有点不可思议,这些却正是她周围“好学校”正在努力做得事情。学校、老师都是为学生好,家长怎能不使劲?
脑海中想起前年很火爆的那篇《牛蛙之殇》,那位上海的外公详细描述了外孙从幼儿园3岁开始为“四大名校”的面试做准备,各类特长,背古诗、算数……却终究没有如愿,伤心远走国外。
名校情结,已经从曾经的清华北大,延伸到了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似乎只有一路踏着名校的足迹,才是成功的路径。
越是在大城市,竞争越激烈,孩子参与竞争年龄也趋低龄化。在很多城市,很多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每天都有晚自习,一周才回一次家……能用的时间,都拿来让孩子学习了!
才三年级,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午睡?某个瞬间,我这个“散养”妈妈心里起了涟漪:别人家的孩子都这么用功,自己家孩子还没有紧张起来,是要落后的啊!然而,很快,我又恢复了平静。
明明知道考学的路是一条艰难之路,但是我更愿意在这可以选择自由的有限时间里,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学习的时间里,认真学习;午休的时间,好好睡一觉;运动、玩耍跟学习一样重要。
空余的时间,我更愿意带他走出去,感受不一样的博物馆,走进熟悉的大自然;比起奥数班,我更愿意跟他一起在故事的世界里感受文字、数学的奥妙,一起探讨没有学过的知识。
才三年级,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午睡?八九岁的年纪,本该快乐自由,怎么就已经陷入题海了呢?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跑;分数也不是唯一追求目标。与其疲惫地从开始就使劲跑,不如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来。
很敬仰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一百年多前,陶行知先生就为教育做出了正确的示范;当今时代的很多教育学者也在呐喊“爱与自由”,“简单的教育最美”……
可是物质的丰盈并没有减轻人们的压力,反而整个社会弥漫着浓浓的“焦虑”,连小学生的午睡都被剥夺!
我们无力改变大的环境,但是父母或许是离孩子最近,也是最后的一道“屏障”。必要的时候,为人父母的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不排除改变错误的抉择。
相信我的朋友不愿意看到孩子这么辛苦,自己现在的“散养”也只是用心良苦的保护。淡化内心的焦虑,降低预期的目标,给孩子更多点自由,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在自由、健康、快乐中成长的他们,会更感激今天的我们。
才三年级,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午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