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快乐

作者: 桑榆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6-04 18:29 被阅读885次

    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晴

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快乐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虽然过去,我依然在关注着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关注孩子们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关注孩子们的童年快乐越来越不被重视的问题,陆续写了一些关于儿童话题的文章。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如何把快乐的童年时光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童年快乐,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甚至是每个成年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最近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在中国某地私立学校的德国外教西洛特,他通过在中国十余年的教育经历,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教育的弊端,他说:“我一辈子也无法在中国看到真正的教育!”

西洛特指出:在中国,看到4岁的孩子就背诵拼音,5岁的孩子就做加减法。在德国,8岁的孩子只会播种,栽花,除草什么的,只会简简单单地拆卸玩具,根本就不知道1+1=2。但他们18岁以后的能力,比中国28岁的人还要强。

多数学生的目标也是短暂的——为了考试。

与此同时,人性教育、逻辑教育却是空白人性是人格的基础,缺乏人性体验和认识的人,又怎么形成健全的人格呢,连健全的人格都没有,又拿什么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呢?

西洛特还认为,中国教育的扭曲还体现在安全教育方面,很多学校实行的是无缝对接管理,从学生进门到出校门,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老师看着,下一个老师不到,上一个老师不能离开,就像看管羊圈一样。

每逢放学时,离学校不足50米的地方,是密密麻麻的家长及形形色色的车辆,孩子到家后,又圈养在房间里做作业、吃饭、睡觉,这个循环过程一般持续15年之久。孩子终究要离开学校,离开家庭,终究要独立生活,独立之后,如何去拥抱丰富的世界,获得饱满的生命体验?

做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我十分认同西洛特的观点,尤其是“多数学生的目标也是短暂的——为了考试。”这句话一语道破天机,正是这个学习目标,剥夺了孩子玩乐的权利。据我了解,有的学校升学时考什么就学,不考试的科目只是一个摆设,只做给上级检查时看的。上级不检查就干脆砍掉,替换成考试科目。一些盈利性质的私立学校,更是把这种做法当成吸引学生家长目光的法宝。

教育部门过度强调安全问题,也是造成孩子们缺少了快乐的重要原因。据我了解,许多学校为了避免学生在安全上出问题,为了逃避责任,凡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一律取消。比如室外活动、野外考察活动,参观展览馆、博物馆、科技园等活动,学雷锋做好事公益活动,连一年一度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的活动都取消了,孩子们成了一天到晚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

许多学校对学生的课间要求是三不准:不准大声喧哗、不准追逐打闹、不准使劲跑跳。美其名曰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这样的规定让孩子们丧失玩乐的一切空间,一个个噤若寒蝉、呆若木鸡。简直把学校变成了监狱,孩子们哪里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孩子们在学校内是这样,那么放学了又怎么样呢?恐怕我不说大家也知道!直接就被早就等在校门外的家长送进了校外培训机构。就算孩子去学音乐、学钢琴、学舞蹈也是为了考级,也是从一个考字出发的,并不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有些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内外勾结,把入学资格和这些培训挂钩,谋取不当利益。

说到校外培训或者是五花八门的各种社会办学机构。前些日子我的一篇关于批评校外培训班的文章,《专项治理在路上,校外培训机构应改邪归正》,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极力反对我的看法,强调存在就是合理的,把家长的无奈说成是家长的需求,其实是有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看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并非易事。

如果不下真功夫治理,只凭一纸空文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不知道你们看到效果了没有,反正我是没有看到。校外培训班的势头没有半点收敛,放学后孩子们照样忙着去赶“班”,一阵风过去,外甥打灯笼­­­­­­­­­­­­­——照舅。

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孩子的钱最好挣,许多人抓住了家长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的心理,都把赚钱的目光盯在了孩子们的身上,什么高档玩具,儿童营养品,儿童服装,只要是涉及到儿童的,立马会提高身价。

只要一句话“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让无数家长坐不住了,唯恐自己的孩子比别人跑的晚而被落下,毕竟谁也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做赌注。

现在校外补习班更多的是补学业知识或学习一些技能。然而,孩子们需要成长的环境、参加的活动、获得的体验更丰富多彩,特别是更多地走进大自然,更多地进行操作探究,有更多的同伴交往与合作,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如果过多地强调学业知识的补习,就会剥夺孩子许多锻炼身体的时间,与人合作交往的机会,以及亲近大自然、科学探究操作等经历,最终不利于孩子综合素养的发展。

也就是说,校外培训班、补习班,侵占的是孩子们玩耍的时间,侵占的是孩子们快乐活动的空间。只要有以提高学习成绩为噱头的这些机构存在,孩子们快乐的权利必然会受到侵犯。

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以赚钱为目的所谓教育是做买卖而不是教育,国家给予公民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就会受到了侵犯。因此,要想刹住这股歪风,有关部门必须下猛药,甚至不惜矫枉过正一律取缔,否则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

相关文章

  • 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快乐

    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晴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虽然过去,我依然在关注着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关注孩子们学业...

  • 谁夺走了孩子们的快乐

    最近,不断地听说,上了初中的孩子们被学校老师喊去上辅导班。初中老师办辅导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可以说越来越猖狂。我们...

  • 是谁偷走了快乐

    不知不觉在书写群呆了快一个月了,中间有过冲突,有过诉说,也有无尽的包容、接纳和安抚,我们都是小心翼翼地活在当下;活...

  • 关于凌晨

    夜 是黑色的海洋 窗外 照进昏黄的灯光 勾勒着 死亡 梦魇 谁偷走了睡眠 谁偷走了快乐 谁偷走了赤诚 眼睛 布满血...

  • 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每天早晨和中午睡醒的那一刻都总觉得是沉重的,思绪不知道被什么东西揪着。从睁开眼的那一霎那,一股莫名的压抑的感觉就席...

  • 是谁夺走了我的快乐

    那天我来到西电的草地上,当我坐下来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到的是时光忽然回到了三年前,那时我即将毕业…… 那个时候,每天...

  • 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这两年我身边最快乐的人就是女儿,小孩子的纯真和快乐大人永远无法体会。早晨起来的自然醒,吃到喜欢的食物,得到喜欢的玩...

  • 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上小学时,我期待着上中学。 这样就可以寄宿,爸妈就不会每天监督我,我可以过着不那么严格的生活。 上中学时,我有期待...

  • 是谁偷走了你的快乐

    世界上存在的生命太多太离奇,可能多到我们人类根本无法计算,而生而为人的我们算得上是最幸运的。 小时候的我们个个天真...

  • 是谁偷走了我的快乐

    课间休息时,男孩子们围着一堆奥特曼的卡片在地上形成了一个圆圈儿,有的跪着、有的趴着,有的坐着,有的半跪半趴,有的半...

网友评论

  • 左小蝉:西洛特指出:在中国,看到4岁的孩子就背诵拼音,5岁的孩子就做加减法。在德国,8岁的孩子只会播种,栽花,除草什么的,只会简简单单地拆卸玩具,根本就不知道1+1=2。但他们18岁以后的能力,比中国28岁的人还要强。——那我想问问为什么现在一些西方学校开始引进中式教育方法,而人们也开始反思起所谓的快乐教育了呢?
    桑榆老师:@左小蝉 大清朝为什么会败给西方列强,当时的有识之士为什么到西方国家学习?什么事都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谁的教育理念先进就学习谁,这很正常呀!
  • 桑榆老师:本文入选6月19日教育日报。谢谢!🙏🙏
    桑榆老师:@桑榆霞满天 ✌
    桑榆老师:@桑榆霞满天 😄
    桑榆老师:@桑榆霞满天 😄
  • 桑榆老师:🙏
    桑榆老师:@桑榆霞满天 😀
    桑榆老师:@桑榆霞满天 🙏
    ded54d8374e5:@桑榆霞满天 👍
  • 闲庭絮:此文应发给教育部门看看:smile:
    桑榆老师:@網中央 你麻麻是个称职的妈妈
    花醉锦城茵:@網中央 就是的,我就是深受迫害的一员😀😀😀但是好在麻麻每次要我学什么之前她自己都会先学习,然后陪我一起😉
  • fb3a5fb537b9:保持天性,快乐成长
    桑榆老师:@缪丽伟 谢谢点评!🙏🙏
  • 沐心怡然:孩子的天性建立在自由之上👏👍🌺🌺🌺。
    桑榆老师:@沐心怡然🙏 👍
  • 雨夜独饮:国内的这种模式正是效仿了二战以后德国的教育模式。问题在于,没学到他们的精华,却放大了糟粕。德国外教的那句话,我再给他加上50年。学校一批批输送“笼中鸟”出来,社会上却又是各种不规范,让孩子怎么去适应这种反差。
    兴趣班,一个孩子报三五种不同项目,真以为他学得进?就算学得进,考试压力那么大,这不反而分散了他的精力么。
    这种教育,我看更像是生产。而且还是缺乏品质管理的生产。
    雨夜独饮:@桑榆霞满天 关键不是我们,是政府
    桑榆老师:@雨夜独饮 谢谢点评!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
  • 简墨静书:知识与能力并重,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加油!!
    桑榆老师:@简墨静书 谢谢鼓励!🙏🙏
  • 鱼水得渔:Hello,您好!我是简书【鱼水得渔】的作者陈水。
    应一些家长的要求,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个共创式的【家长写作社群】,通过写作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写自己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分析,写自己的教育理念,写与教育相关的任何事情。通过写作让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寻,让家长自己在教育方面的认知成长有迹可寻,最终让整个家庭的成长有迹可寻。
    详情可阅读:https://www.jianshu.com/p/f7ca2f9dd2b3
    如果您有兴趣,希望能和您一起共创这个社群,期待您的参与!
    微信号为:qq378558645(这个不是qq号),加微信备注“666”!
    鱼水得渔:@桑榆霞满天 不客气:blush:
    桑榆老师:@鱼水得渔 谢谢邀请,很高兴入群。
  • 剀钦妈妈:好文章。
    桑榆老师:@剀钦妈妈 谢谢点评!🙏
  • 夕雅y:🌺🐏🌻🌹🌹🐑🐑🐑🐑🐟
    桑榆老师:@夕雅y 谢谢评论!🙏🙏🙏
  • ded54d8374e5:没有快乐童年的孩子会是幸福的吗?
    桑榆老师:@开开心心_aac6 🙏
    桑榆老师:@开开心心_aac6 快乐!是孩子们的权利。
    桑榆老师:@开开心心_aac6 🙏
  • 西瓜甜甜啦:可是如果没有成绩,我们老师又怎么向家长,社会交代?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去年有家长直接问我,我教的成绩怎么越来越差了,问题是他女儿连班上的均分都没达到,他都可以这样质问我,哎。
    桑榆老师:@西瓜甜甜99 这当然是考试制度和教育观念的问题,虽然短期内无法解决,但问题的严重性不能忽视,最起码要有正确的认识,逐渐转变观念。当然有些问题不是我们个人能解决的。
  • 海狮子:还是有很多合理之处的
    桑榆老师:@海狮子 🙏
  • 泗四坊方:昨天看了辣母的寸铁决赛文章,又看到此篇,你的观点一百个支持!要很杀这些班,还孩子自由!!
    桑榆老师:@泗四坊方 谢谢你的评论和鼓励!

本文标题: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快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ijsftx.html